原標題:1988,聽不到你的回答

“喂,你好,是1988嗎?”電話那頭,聽不到你的回答。無人回應,恐怕不是時空的阻隔,卻是情感的斷裂。那些溫存的時光,我們走着走着便丟失了。而同樣,曾經的美好也遺棄了我們。

《請回答1988》的故事,從遺失的1988年講起,以平凡的五家人爲開場。一個衚衕裏,住着五家人,他們各有不同,但都是生活應有的模樣。有哭有笑有鬧有惱,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平淡的美好。衚衕裏的風,透過每一個章節,足以撩開生活的面目。在這裏,所有的悲歡愁喜,都能被親情、友情、愛情化解。有“情”便有了羈絆,羈絆就像一根堅韌無比的線,一旦纏繞,終生牽絆。從此無論幸福與否,都與之息息相關。

1988年,我們羨慕衚衕裏的每一家人。德善家雖然住着半地下室,數着零錢過日子,但父母在他們面前,從來不提生活的悲辛。一家人表面上吵吵鬧鬧,但每個人的心都熱絡着。正煥家一夜暴富,從單間搬到大房子裏,錢多了,但父母還是從前的父母,不曾改變。善宇父親去世,母親帶着他和妹妹生活,日子過得清苦些,一家人互相溫暖着,也就好過多了。阿澤從小失去母親,父親不善言辭,父子倆相依相伴,一點一滴都是美好。東龍父親是教導主任,母親忙於工作,他們看似嚴厲,看似不關心兒子,實則愛得深沉。

寶拉出嫁前,母親早早就準備起了喫食;善宇母親每日早早起來做便當,儘管味道不佳;正峯住院,母親豹子女士表面鎮定,卻在醫院的長椅上泣不成聲……父母對子女,是沒有理由的愛,是毫無私心的愛,是不計回報的付出,是說不出口的那句“愛你”。父母之愛,1988年如是,古往今來皆如此。

在衚衕裏,五家人的鄰里情,是等於或大於親情的。德善上電視,其他幾家人比自家還要高興;德善和善宇的母親常常捉襟見肘,豹子女士每次都慷慨解囊;聖誕節沒有下雪,幾家人開鄰里議會,用冰塊爲善宇的妹妹雕刻了雪人……鄰里之間,沒有互相瞧不起,沒有背後揭短,沒有漠視,有的是無話不談,相知與共。你好了,我便也好了,這種情誼向來難得,或許只在1988年。

1988年,衚衕裏的五個孩子都是18歲。他們青梅竹馬,整日“廝混”,形影不離。他們一起看王祖賢、張國榮,一起上學,一起跳舞,一起踢球,彼此吐槽,彼此嫌棄,卻彼此相愛。有的是竹馬之愛,有的從友情進階,成爲愛情。他們的18歲下雪了,漫天飛雪將時間定格,註定了他們之間一輩子的情意。

再說說德善、阿澤、正煥之間的愛情故事。學生時代,有個人捉弄你,欺負你,關鍵時刻保護你,這個人就是正煥。有個人溫柔對你,記住你說的每一句話,每一次的前進都是因你,這個人就是阿澤。正煥的愛,從來都沒有表達過;而阿澤的愛,可以明明白白說出口。表白需要時機,正煥錯過了時機,錯過了德善;愛的表達可以隨時隨地,無需時機,我愛你就是愛你,阿澤擁有了德善。阿澤是全國人民的崔大師,他在鏡頭前從來不苟言笑,卻在德善面前溫柔笑着。喜歡德善,從兒時開始,一日日堆積,氾濫成災。終成眷屬,是思念的歸途。他們之間的故事告訴所有人,愛就要說出口,否則,路口的一個紅燈擋住的,可能就是一輩子。

《請回答1988》,像是一本百科全書,你想要什麼美好,它就給你什麼美好。翻開這本書,即便此前絕望、失望,也能從中找出希望來。

過了1988,有些情感已經找尋不到,回頭看只當緬懷。1988不再來,我們都活在明天,但無論如何不要丟掉昨天。

更多推薦

幸福不過飲食男女

秋天一碗湯,不用醫生幫,這些食材最適合煲秋湯!

本文來源:微信公衆號“小花池”

本期編輯:何苗 師姍姍 校對:寶上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鄂爾多斯日報客戶端二維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