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得遇到一部能把親情和青春的懵懂描述的這麼動人,很驚訝劇情的背景,竟然是我爸媽的那個年紀的,我卻看的毫無代溝。每集都有讓我哭的稀里嘩啦的淚點,都是親情的部分,當然德善的感情線也是我忍不住一口氣刷完劇的主要動力。

(因爲並不知道請回答系列有猜老公的梗,在看到前幾集的時候手賤看了些影評被劇透了最終老公是誰。於是帶着複雜的心情看完了這部劇的感情線……)

看完了之後刷了好多關於狗煥和阿澤劇評。無意中看到評論區有人說“已婚婦女大概都會受不了阿澤這樣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公吧”。

我看了一眼在水槽中等待我清理的鍋,劉成同學煎了個雞蛋能把不粘鍋和鍋鏟全弄糊,以及我新買的菜刀和菜板他用了幾次之後已經傷痕累累,還有微波爐被他老人家用的四壁全是食材被爆破後的屍體;心想現實生活中的老公不僅生活不能自理,智商還低,有什麼理由會不喜歡阿澤當老公呢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看完之後我和劉成聊,問他我和他的關係更像是劇裏哪對。最後得出的結論竟是我們是 金社長和豹子女士哈哈哈哈。每個人對伴侶的需要,真的很難定義吧。

但是在我眼裏,伴侶之間“需要”和“被需要”是同等的重要呢,在阿澤和德善的相處中,我同時看到了這兩點。劉成和我一起看的這部劇,很有意思的是,他站狗煥我站阿澤;大概從男生女生的角度來看,真的不一樣誒。我也很喜歡狗煥,但是阿澤給人的安全感和溫情應該很難讓人拒絕吧。

也許劉成覺得狗煥默默付出了那麼多,最後卻草草收場,很替他不甘心。可是不論是青春還是人生就是這樣呀,所謂時機,都是主動爭取來的吧。

最讓我覺得很難受的時候大概是兩個男生因爲友情都不主動爭取時,爲什麼沒有人考慮那個可憐的女生曾絕望的對娃娃魚說覺得自己是個沒有人愛的人呢。

想了想我和爸媽的關係,更像是寶拉和爸媽的關係,雖然很好,但已經很久沒有聊自己的心事和煩心事了。覺得也許是自己從上大學以後已經和他們分開了很長時間了,並沒有非常深的羈絆,我總是更多的把自己看成一個個體勝於我們仨小家庭的一部分,結婚之後更不用說了。

看到寶拉結婚那集,從頭哭到尾。也許是想到去年婚禮上,我和我爸站在宴會廳外面等着主持人宣佈新娘入場的場景,我看我爸不停的抿嘴,嘴脣發乾,眼神也有些恍惚,感覺是頭一天晚上沒睡好,最開始以爲他是緊張,後來才知道我爸因爲前夜姥姥摔了一跤骨裂了,一夜沒有睡,然而我因爲婚禮前夜住在酒店,並不知道。

在婚禮現場,我爸致辭時也和最開始我幫他改的稿子也有些不一樣,略微有點語無倫次。現在回想起來很心疼。因爲婚禮已經是結婚後的第三年才舉行的,也很久不和父母住一起了,當時的我並沒有“出嫁”的感覺,自然也不把我媽的感慨和不捨放在心上,總覺得她向來是個“矯情”的姑娘。

我很喜歡寶拉的爸爸,最開始覺得爸爸怎麼這麼不體諒,家裏都揭不開鍋了還因爲覺得別人可憐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回家。但是後來覺得,德善的善良和寶拉的內斂(雖然被說成木訥)大概都和爸爸有很大的關係吧(媽媽當然也很好)。

劇中還有好幾個地方非常觸動。一個是德善爸爸在德善奶奶葬禮時,在賓客面前強忍難過表現的那樣平靜,在遇到哥哥時終於痛苦起來。另一個是金社長在自己生日時思念已故的媽媽。

還有阿澤爸爸參加突然離世的友人的葬禮。不記得在哪裏看到過,參加父母的葬禮的時候,也許你會意識到你不再是孩子了,而參加朋友的葬禮時,也許你會意識到你真的老了。一想到沒過多久,父母也會到了參加朋友的葬禮的年紀,不免有些難過。這個衚衕的鄰里關係,大概是劇中最理想也最讓人羨慕的了。

想到從小我爸媽明裏暗裏老是把我和小區裏的“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想到偶爾我能聽到鄰家的姐姐們相互說對方的壞話(其實是因爲雙方父母也會暗自比較甚至拿小孩子比較),就覺得我的童年註定是不可能有這樣衚衕裏的如此親密的玩伴吧。一直都有種自己高中畢業沒多久的錯覺,然而已經9年了。

但是我對高中畢業之後的9年,除了能記住和那兩三個好友在一起的片段之外,什麼事情都記不得了,尤其是開始工作之後的兩年,時間就像是狂踩油門。然而對於高中的小細節,卻非常熟悉。就像是這部劇在處理德善畢業後的那幾年一樣,幾個鏡頭掃過,匆匆如此而已。

15、6歲的時候,除了學習,我的思想可能是年輕人的煩惱。其實,現在大部分的擔心似乎是真的大驚小怪,但那時,我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因爲成人生活中有太多瑣碎的事情要處理,相反,我什麼都不記得了。看完戲後,我忍不住想,27歲的我是否會40歲,對13歲的我幾乎沒有記憶。

因爲13年裏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也就是工作後的“休息”…… 而且目前的我,並沒有劇中爸媽那樣的覺悟,想要有孩子並且爲子女付出如此之多。我還是一個還只想好好過好我自己人生的自私的我。想到這裏,不得不“無病呻吟”一下,我的“青春”呀,是不是早就結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