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比较熟悉村里情况,还是想再次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为群众多办实事,我要看着村里脱贫……”格桑扎西说。

作为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下派到玛沁县优云乡德当村的“第一书记”,格桑扎西用了3年的时间,为贫困村四处奔走。今年四月初他再次主动请缨,继续留任德当村的“第一书记”。

年纪轻轻、小个子,大眼睛,皮肤黝黑,乍一看格桑扎西,还真像“当地人”。

玛沁县优云乡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海拔高,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格桑扎西清楚地记得,最初到德当村任职时,牧民们将信将疑的目光。而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已经和这里的牧民群众打成了一片,谁家有人患病,谁家孩子在上大学,谁家有几头牛,他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要让群众相信,就得沉下心、沉下身,到群众中去。”驻村后,格桑扎西一有时间就到村干部、老党员和牧民家中走访。“几次走访很难摸清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入户走访就像走亲戚,越走才能越亲。” 三个月的时间,格桑扎西就对村里各家各户情况如数家珍,全村245个牧户开始认可他了。

和群众走得近了,彼此信任也就有了,村民反映情况、咨询政策都来找格桑扎西。“扎西书记来了之后,我们村里电网改了,文化中心修好了,该办低保的都办了,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大家都说这个书记牢靠。”德当村牧民布强说。

“作为外来干部,扎西书记把村里的事当成了自己家的事,他对我们老百姓真好!”牧民尔金高兴地说。之前,村里的卫星电视信号不太好,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情况反映给了格桑扎西。格桑扎西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为此专门跑到州上联系,又利用春节回西宁的机会跑省广电部门,终于把这件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办成了。“不久,扎西书记还给我们村送来30台电视机、93台收音机。”

过去三年,格桑扎西扎实工作,德当村的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民生改善, “扎西书记来了以后,村里真是大变样,产业发展了,环境美化了,广场热闹了,人心聚齐了,外村人都刮目相看了,这在过去简直都不敢想!”牧民更群乐呵呵地说。

牧民群众反映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格桑扎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全村部分道路进行硬化,受到村民普遍称赞。年初,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带领村民开展卫生整治,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挥汗如雨。“村里的环境改善了,群众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扎西说道。“有困难,找扎西书记!”已经成为群众的共识。

8月18日,记者与格桑扎西一起来到贫困户才洛的家中,一进家门,才洛就热情地为我们倒上了奶茶。

才洛家中有六口人,过去全靠他一人平时放牧、打零工补贴家用,生活拮据。“真的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扎西书记的关心。我现在是一名草管员,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国家对贫困村,贫困户有很多扶贫项目,我会积极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才洛感慨地说道。

才本是村里二社的低保户,家里有4口人,他患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靠政府的低保补助过日子。“他来我家已经三次了,每次过来都带着米面油,问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才本说道。

村里的很多孤寡老人,也被纳入了低保户。格桑扎西还给孤寡老人联系了认亲干部,老人们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有了盼头。

“格桑扎西来了后,为我们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我们打心眼里感谢他!”村委会会计更群感激地说。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格桑扎西以“无缝服务”的方式参与牧户的生产经营,并制定帮扶“明白卡”和致富“路线图”。正如格桑扎西常说的那样:“从入村第一天起,我就立下‘不脱贫、不离村’的决心!” 他将继续和村民同吃同住,心贴心、面对面,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和汗水,扛起群众对美好明天的希望。

来源:青海日报

互为客、互相帮

互客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