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對於房價,有些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只夠在一線城市買個廁所;還有人對比自己的工資,算到自己不喫不喝不眠不休息一輩子也許都買不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上漲的僅深圳一個,環比上漲的城市有20個,最高漲幅爲6.7%。面對如今房價的起起伏伏,我們不禁要問,是否只有現代人才會面對如此緊張的房產問題?如果生活在古代,我們還需要爲買房發愁嗎?

  周朝:在公元前919年農曆三月份,一個叫矩伯的人分兩次把一千三百畝土地抵押給一個叫裘衛的人,換來了價值一百串貝殼的幾件奢侈品,包括兩塊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條帶花的圍裙。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宗不動產交易。

  漢朝:漢朝時,陝西漢中人口稠密、交通便當,相當於現在的一線城市。西漢時漢中房價有多高是個未知數,但在東漢後期,漢中城內房舍最便宜1萬錢一處的,也有2.5萬錢和7萬錢一處的。這樣來看漢中的房價好像也不便宜。但由於東漢後期貨幣貶值,房價儘管高了,人們的收入也高了。按《後漢書·百官志》,等級最低的公務員(佐史),每年也能領到96斛米,摺合9600錢。這樣的年薪刨去開支,兩三年下來在大城市裏買一小套大概不成問題。

  #JRJ分頁符#

  南北朝:南北朝房價最不靠譜,貧富相差極爲懸殊,普通居民收入只有幾千,房價則是幾百萬。世界銀行有個說法:當房價超出居民收入的6倍時,就會對居民幸福構成威脅。而《南齊書》記載,“其民資不滿三千者,殆將居半。”也就是說,半數居民的收入只有幾千錢,那幾百萬的房價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

  唐朝: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時期,朝廷拍賣國有房產的碑文拓片上記錄:一座擁有房屋39間、佔地2.9畝的大別墅,拍賣成交價只有138貫,摺合13.8萬文。當時洛陽鬥米(約10斤)10文,唐玄宗年間1文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3塊錢,13.8萬文就相當於40萬元。只花40萬元,就能在一線城市買一棟大別墅。

  #JRJ分頁符#

  宋朝: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晚年(宋徽宗年間)在開封買過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貫。而宋徽宗時朝廷僱人抄寫書籍,每人每月能掙3500文,相當於3貫多一點。也就是說,如果這位書記員在開封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喫不喝攢錢長達261年以上,才能買得起蘇轍那套房子。

  明朝:在明代買房也不是件易事,當時小戶型房子,需要三四千兩銀子。而清河縣縣令,從七品國家公務員,每年薪水不過三百五十兩。就是說,就算縣長去買房,如果不貪污的話,需要十年不喫不喝才能攢夠房錢。

  #JRJ分頁符#

  清朝:史料記載,幹隆時期,清朝公務員的薪水爲:“一品歲支銀180兩,二品150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兩有奇,從九品、未入流31兩有奇”。以上這些僅僅是基本工資,稱“正俸”;而“京員例支雙俸”,即在基本工資之外加發同樣數目的津貼;也就是說一個七品官的年薪爲90兩,90兩是什麼概念呢?據記載,當時新街口附近的房子85兩,也就是說一個小小七品芝麻京官,省喫儉用刨去生活開支,大概兩年收入也足夠在京城買一套私宅。

  民國時期:房價最便宜的時期當屬民國初期。民國四年(1915年),阜成門內王府倉衚衕四合院一處瓦房十一間,售價一百五十塊大洋。民國十六年,宣武門西大街四合院一處瓦房十八間,售價兩千五百塊大洋。民國二十二年,崇文區東柳樹井一處房產瓦房十間的四合院,大洋兩千九百五十塊,折算成今日價格,每平方米約合六百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