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買早餐路過天橋,一個路邊擺棋的團伙,讓城管小哥給摟了。

原因竟然是,擺的殘局太簡單,讓人破了不給錢。

有個一看就是托兒的中年大叔,被拉上警車的時候,嘴裏還嚷嚷:

「一羣書呆子,你們懂棋嗎!」

你瞧,隨便翻翻棋譜,就在街上擺局坑錢的二流子,都有資格冒充業內大手。

縱橫江湖數百年的中國象棋,看來是真快黃了。

“中國象棋已死”。這並非是個僞命題,也絕不是源於我個人的臆想。

隨便百度一下,你就會發現,關於“象棋”的搜索結果,8成以上都是各類平臺軟件。

要錢的、不要錢的,賭博的、套路的,數不勝數,真進去玩的,倒是沒幾個。

視頻的搜索結果,也同樣堪憂。

名戰賞析、殘局詳述、騙術破解,一切都停留在了2013年前。

有個講棋的憨厚大哥,我小時候還在央視見過,估摸着現在也早不在棋壇混了。

不管怎麼說,作爲一個競技項目,象棋比賽總還得一年年辦下去吧。

沒錯,比賽倒是年年都有,新人也層出不窮,可未來,卻愈加暗無天日。

2012年象棋甲級聯賽,特級大師蔣川因“兩回合沒變招”,被裁判直接判負。

隨後,蔣川拒絕簽字認輸,且大鬧賽場。

棋手喫不透規則,就算了,可就連一些入行許久的裁判,都搞不清楚狀況,這個競賽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了。

影響力方面,更是如此。

2014年全國象棋錦標賽,中國最高級別的象棋賽事,比賽現場卻異常冷清,媒體報道隻言片語。

在社交網絡盛行的年代,不特意去搜,你連冠軍是誰都搞不清楚。

提起中國象棋大師,大家耳熟能詳的還是柳大華、許銀川那幾位老前輩。青黃不接的表象,被無限度地放大。

所以,自然也就不難理解,象棋中道崩殂的各種緣由了。

象棋的衰落,當然也無可厚非。

記得我念小學那會,娛樂設施非常貧乏,班上唯一一臺電視,除了碰上姚明打比賽,否則一律不準開。

電腦更是稀缺貨,一個星期總共就一節電腦課,偶爾還得被無良老師佔用。

所以,下棋就成了唯一的休閒方式。

象棋畢竟是國粹,只要上課不玩,平時老師也不太管,有時候各個班級還會搞些比賽,拿了冠軍,走哪都倍有面子。

再對照現在,不會玩[王者榮耀]都不好意思當班幹部,不會“月下無限連”還能做朋友?

什麼?你要下棋?

找你爹去吧,我們衝鑽石呢!

比起現在的娛樂活動,象棋的內斂和思考,實在太過枯燥乏味。無論是滿足感,還是情感上的衝擊,在大家眼裏,似乎都比不上電子遊戲。

它的死,就是源於此嗎?

當然不是。象棋的衰落,很大程度上,與一個熱點話題相關 - 人機對抗。

2016年3月,李世石與阿爾法狗的五番棋,在首爾開打。全世界人都在等着看,人到底能不能勝天半子。

酒過三巡,李世石戰敗。

伴隨着他懊惱的神情,那一天,圍棋的百度指數飆升到了歷年的最高峯。

人機大戰爲圍棋,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即使輸了比賽,圍棋也煥發了新生。

而中國象棋就遠沒有這麼幸運了。

在數十年前,它就曾慘敗於高科技軟件,人打不贏電腦,早已是常態。

1997年,第一款象棋軟件 - 《將族》橫空出世。

那時的軟件測算速度,還非常緩慢,《將族》或許有一些棋力,但受限於軟件漫長的思考,根本沒多少人願意陪它玩。

隨後,較爲高級的《棋隱》面世,與《將族》相比,它首次加入了開局庫和殘局庫的概念,中盤的對弈能力也較爲突出,且擁有思考能力。

那時,棋手就已經開始關注象棋軟件。

再後來,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象棋世家》、《象棋參謀》等強力軟件開始陸續出現。

這些軟件不僅棋力紮實、還附有大容量的開局庫,實力已經遠勝一般業餘選手。

一些軟件甚至具有敗勢主動認輸的功能。

再到現在的《象棋名手》,完全已經進入到了純粹拼電腦配置的時代。每走一步,軟件都會打出相應的分數。

同樣的軟件,機能越好的測算力越強,在對弈中也就越佔優勢。

在08年以前,真人與軟件的對抗,還能勢均力敵。09年後,幾乎就是被軟件單方面碾壓。

特級大師王天一曾在採訪中談到:

「在網上遇到強力的軟件,只能選擇逃跑,根本沒得下。」

特級大師許銀川也說過:

「現在我對陣軟件,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在楚河漢界的交匯點,人類面對電腦,早已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這幾乎無需佐證。

然而,在鬥魚、熊貓等各大直播間裏,卻有一羣“民間高手”,打着弘揚中華傳統的名號,在軟件橫行的QQ象棋評測裏,輕鬆加寫意地幹翻對手。

與特級大師相比,他們下棋更加流暢,有時幾乎不加思索,爲觀衆打趣的同時,還能妙招頻出,思緒如流。

爲博取眼球,這些人通常不會選擇傳統下法,而是更多地使用一些古怪的招式。

什麼“瞎眼狗”、“鐵滑車”、“敢死炮”,上來就送一個馬、送兩個炮,別管對面是什麼業七、業八的大神,總之就是想虐就能虐。

贏了後還要大喊一聲:

「滿屏666走一發,這招棄子攻先怎麼樣!」

說實話,真不怎麼樣。稍微懂點象棋的都知道,大子是對弈的核心,決不可輕易送掉。

他們使用的那些招數,不少特級大師都有過點評,無非就是“虐菜”二字。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田米福(侵刪)

但讓我好奇的是,平時街邊虐虐老大爺也就算了,評測上業餘七、八級的,也是說贏就贏,那就有點怪了。

很多朋友肯定不太熟悉,qq評測與真實棋力的對應,我在這裏做一個簡短的小科普。

初級最弱。屬於剛剛瞭解規則、下法,就匆忙上手的水平,沒有佈局概念,完全不懂招數的應對。再來是業餘二級。經常下,愛棋,但不精通,有一定的殘局理解,算的不深,屬於人數最多的段位。不巧,在下就是評測二級的鹹魚一枚。業餘三級。比較給力的棋手,對局勢有清晰的判斷,學過棋譜,掌握了衆多殺法和解法,屬於街邊棋攤上的高手。業餘四級。縣城一流棋手。佈局深奧,中盤力量強悍,即使和高手對弈,也不會立馬敗下陣來。業餘五級。市級一流棋手,一般在棋社、棋莊混跡,經常下彩棋。水平很高,棋藝非凡,能看到一般棋手看不到的破綻,佈局幾乎滴水不漏,大局觀特別清晰。業餘六級。市冠軍級別,大隱隱於市的高人,參加省級比賽也能有一些名次。業餘七級。強業七幾乎就是國手的水平,省級比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這些大佬已經幾乎可以和一線選手下成五五開。業餘八級。特級大師。或者使用軟件的人機高手。在圈內人看來,業七以上,幾乎就是軟件橫行的地帶,如果你是純人,幾乎不可能下到業八。業餘九級。這個就不介紹了,沒什麼營養。

試想,一個沒有任何線下成績,在棋行裏沒有任何資料,每天開着直播唱着歌,就能輕鬆虐殺業七、業八,號稱“民間高手”的傢伙,真的不是軟件選手嗎?

爲了佐證這個觀點,我花了一上午時間,專程去虎牙看了下特級大師王天一的直播。

思路清晰,佈局妥當,下法平穩,步步爲營。經常能看到數十步以後的棋。

他也有失誤,也會輸棋,但大多數時候,能爲觀衆細緻地講解出中盤存在的漏洞。

而反觀鬥魚上這些大佬,講棋從來就跳不過三步,殺法嚴謹、狠招頻出,有時候自己出的絕手,自己都解釋不清爲什麼,抱着個茶杯哈哈大笑。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田米福 (侵刪)

哦對,我忘了說,王天一大神在業五下,民間高手們都是業八起,真狠。

看着軟件的路數,下棋做直播,在圈內人看來,這早已是不公的事實。

知乎、貼吧,不知道有多少不辭辛勞,努力揭露真相的人。

但由於中國象棋的小衆,沒人願意靜下心,聽他們說起這些二線主播的殘垣往事。

直播時隨便幹翻業八的一流高手,走出門卻被市外的老頭虐的人仰馬翻。

回來了接着收禮物,接着做淘寶,接着用一個個奇招騙取觀衆的信任。

不少年過半百的粉絲到現在都相信,他們眼中的高手,是中國象棋崛起的希望。

這真的合理嗎?

寫這篇文章前,同事跟我打趣:

「人家也是混口飯喫,況且這樣的直播,對宣傳象棋也有幫助,幹嘛非得砸人飯碗呢?」

是啊,大家都是混口飯喫,都不容易。

我有個遠房的舅舅,小時候被村裏人稱爲“棋癡”。

小學畢業就不再讀書,整天抱着一本皺皺巴巴的《梅花譜》,在家練棋。

後來參加工作,成家立業,都沒放下對象棋的執着,年年往市裏跑,參加比賽。

他總說,以後要成爲國家大師,領悟象棋的真諦。

我問他:“人都贏不了電腦啦,還有啥好下的?”

他回答我:

「人是活的,電腦是死的,人咋能下不過電腦哩?」

剛喫完飯,又鑽進屋子裏研究棋譜去了。

舅舅沒什麼文化,認死理,他就是想要證明,自己努力這麼多年,沒白費。

那些屢次斬獲冠軍獎盃的特級大師,不也是如此嗎?

從白天到黑夜,一步步拆招、試解,就爲了能跟21世紀的電腦平分秋色。

有些年歲大的,經不起折騰的,就開班授徒,把象棋的執念交付給下一代的孩童。

在這個逐漸衰敗的領域,他們是爲了什麼?

我不敢妄自猜測大師的想法,但我相信,他們是真的愛棋,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曾經人人都下棋的時代,再度來臨。

而這些所謂的“代打”主播們,他們爲象棋做了什麼呢?

不過是利用強無敵的軟件,騙取一個個火箭、飛機。被揭穿後,再捲包袱走人,尋找下一個避風港。

一位網友的回覆很扎心,我想把它用在結尾。

想要做一個講故事的主播完全可以。

但請不要在這裏侮辱中國象棋。

(編輯:南京象棋網 來源:知乎——BB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