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圍有蜂羣的人可能會發現,晚上是不能隨便開燈的,燈光會吸引來蜜蜂,這些蜜蜂會堅決繞着燈光嗡嗡飛行,直到燙死累死爲止。所以弱小蜂羣巢門口如果沒有蜂,開燈不一定會吸引來蜜蜂,但可能會吸引來蠟蛾。

周圍有蜂羣的人可能會發現,晚上是不能隨便開燈的,燈光會吸引來蜜蜂,這些蜜蜂會堅決繞着燈光嗡嗡飛行,直到燙死累死爲止。養蜂人不敢隨便開燈讓小蜜蜂受害,一般人也怕招來蜜蜂挨蟄。

昆蟲的趨光性只是對自然光亮的追尋,可人類光源只是上當受害

這時可能就有人會問了,不是說蜜蜂喜歡陰涼黑暗的環境嗎?爲什麼朝着燈光飛去?這不就證明蜜蜂是喜歡光亮的,有趨光性啊。

光是生物所需要的重要環境,昆蟲也不例外。許多昆蟲都有趨光性。不過有的是正趨光——依靠光源導航活動,比如蛾。有的是負趨光——避開光源活動,比如螳螂。而我們的小蜜蜂是正趨光性,是蜜蜂的活動靠光來導航,光亮會對蜜蜂有吸引力。

本來在大自然中日光和月光纔是真正的光源,昆蟲可以靠這些光源來導航,辨別方向和位置。所以趨光性在許多動物中存在,這些光亮可以指導正確的活動方向和位置,作爲基因就保留下來。可惜的是,人類製造的燈光也會被這些昆蟲作爲光導物,也會對這些昆蟲產生致命的吸引力,就產生了飛蛾撲火的現象。

人類製造的燈光並沒有固定的位置,而且所散發出來的光線是放射性成圓圈狀,這讓昆蟲根本辨別不了方向和位置,所以只能圍繞着燈光飛行,不能找到飛回的方向。飛蛾撲火,蜜蜂繞着燈飛,並不是真的喜歡燈火,而是被光亮誤導了,千萬年靠着日光月光指引飛行就盲目跟從光的指引,陷入人類製造的怪圈裏了!

趨光性是生物的一種本能,趨赴的是日光或者月光,無論是正是反,都是爲了更好的活下去,並不是真正的喜歡。只是人類的燈光讓這些生物上當受害,這種趨光性就造成了損害了。

昆蟲的趨光性只是對自然光亮的追尋,可人類光源只是上當受害

我們知道,蜜蜂利用日光來辨別方向和位置的,光亮是召喚蜜蜂出巢活動的信號。所以天亮得早,蜜蜂出巢的時間也會早,太陽先照射到巢門,蜜蜂出巢也會提前。這就是爲什麼晚上我們打開燈時,就會朝着燈飛來,因爲光亮在召喚着蜜蜂。可惜的是這個光亮與日光是根本不一樣的,放射性的光圈會使蜜蜂陷入怪圈中難以飛出來,直到累死。

所以我們就別以爲蜜蜂是喜歡光亮的,蜂巢裏要保持陰涼舒適,還是要認真的蓋上覆布,不要讓蜜蜂在光亮下興奮,這樣會大大縮短工蜂的壽命,升高蜂巢溫度,對蜂羣發展十分不利的。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野蜂窩都會隱藏在洞穴石縫間,沒有野蜂窩會在光亮的地方吧。因爲陰暗涼爽的蜂巢纔是蜜蜂最喜歡的,讓蜂羣安靜舒適才能正常發展。

養蜂並不是把蜂羣留下來,能活下去就可以了,我們還要仔細摸清蜜蜂的習性,創造最適宜的蜂巢環境,這樣才能養好蜂有收益。不要用人的思維和習慣等待蜂羣,這樣會不知不覺的害死蜜蜂,永遠也養不好蜂的。

現在天氣比較熱了,夜晚時蜂巢門口會有很多的守衛蜂以及納涼的蜂,只要打開燈,這些蜂就會朝着燈光飛來。飛入室內的蜂基本上就沒有生還的可能,所以在蜂場附近千萬別隨便開燈。

還要明白的是,蠟蛾也是趨光性的,晚上開燈可能會吸引大量的蠟蛾。這種蠟蛾就是巢蟲的成蟲,它們進入蜂箱後會產下蟲卵,孵化出來就是巢蟲危害蜂羣。只不過這種臘蛾對於巢脾蜜粉味更加喜愛,不會朝着燈光飛來,而是想盡辦法進入蜂箱,我們不容易發現。

所以弱小蜂羣巢門口如果沒有蜂,開燈不一定會吸引來蜜蜂,但可能會吸引來蠟蛾。這些蠟蛾就是發生巢蟲害的根源,想要避免巢蟲害的發生,就不能在蜂場開燈。

養蜂人在設置蜂場時一定要注意周圍不要用燈光,許多昆蟲都有趨光性,對蜂羣有很大的危害。一定要讓蜂巢保持陰涼的環境,這樣蜂羣纔會陰涼舒適,養的好收益快。

昆蟲的趨光性只是對自然光亮的追尋,可人類光源只是上當受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