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明正在摆弄他的烤炉

□文/图 本报记者曹永亮 本报通讯员牛亚平

兴县油馍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既可以当主食吃,又可以解馋,曾经给艰苦时代生活中的兴县人民带去了无限享受,成为风靡一时享誉晋陕的有名小吃。近年来,在国家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呼声中,兴县这一传统名吃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地处晋陕交汇的兴县黑峪口村,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是兴县历史上有名的商贸码头。明清时期,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商业的繁荣催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兴县油馍就是其中具有当地特色的代表性产物,当地曾流传着“峪口油馍川口枣,其他地方比不了”的顺口溜。紧邻黑峪口的寨滩上就是油馍烤制的发源地之一。本文的主人公高继明便是兴县油馍手艺的继承人。

今年65岁的高继明,从15岁开始跟随他的爷爷在黑峪口做油馍,日积月累、耳闻目染,熟练掌握了这门手艺。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受大环境的影响,他中断了制作油馍这一传统手艺。如今,他成为了当地唯一可以传承这一民间手艺的师傅。

今年,得益于兴县发展扶持旅游产业,挖掘地方文化美食,高师傅重拾炉灶,摆起摊点,为旅游节活动增添光彩。

我们见到高师傅时,他正在为旅游节活动制作油馍,记者好奇地询问起了好些从未见过的工具。在那个年代,由于生产条件的落后,做油馍的设备和工具相对落后,少不了传统的炉灶和笨重的炊具,其不仅考验着油馍师傅的手艺,而且挑战着他们的耐力和辛苦。

做油馍需要的材料不多,制作工艺也不复杂。据高继明介绍,一斤面放上二三两油,温水和起,醒一会儿。期间,把枣处理好,枣尽量蒸不要煮,煮的话就会把水煮进去。芝麻需要翻炒,然后再碾压,骨子是骨子,皮是皮,最后把枣泥拌起。听高师傅谈做油馍的要领,让人觉得非常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既要在和面时注意油面的比例,又要在成型时注意油面的造型,还需要在烤制时注意火候的掌握。除此之外,做馅时还必须选择优质的红枣。各项工序,既要靠师傅的指教,还要靠个人的不断总结发挥。

高师傅告诉记者,传统油馍已经多年未见,之前,他还担心现在的老百姓不会对油馍那么钟爱,没想到,油馍现身旅游节活动后,颇受消费者欢迎。前几日,高家村寨滩上举行旅游节,仅仅两天的时间他就卖出去1000多元的油馍,生意可谓火爆。但高师傅心里还是有一些隐忧,因为缺少制作油馍传承人,所以,短时间内油馍这一传统小吃还难以真正走向市场,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