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上學時,在語文課有沒有學過艾青的《我熱愛這土地》,

  其中有一句「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那時,學生們可能對這些思鄉詩句理解的不真切。但當學生也漸漸長成遊子,對這些詩句便會又有新的一番品味。

  可能,是看了一部拍攝地點在你家鄉的電影

  可能,是聽到了一段兒時熟悉的曲調

  可能,是發現某句歌詞提到了你兒時熟悉的街道

  這都會讓遊子淚一觸即發。

  家,是中國人自古繞不開的話題,理不清的心結。

  本來熟悉的故土,可能變得遙不可及;

  曾經陌生的城市,反而宛若你的家鄉。

  當然,這心結又豈能是靠一首歌便能撫慰的,

  「城市」是站不住的遠方,亦是回不去的故鄉;

  「歌曲」只是譜了曲的雞湯,押了韻的文章。

  城市本身是冰冷的,讓其鮮活的是這裏有血有肉的人與往事,而你,又有怎樣的故事和心結呢?

  我們會因一首歌認識一座城,也會因一首歌掛念那城、那人。

  「城市與音樂」

  說起地區與歌曲的聯繫,大家會想到什麼城?什麼歌?

  接下來和大家分別聊一聊,跟中國每一個省和直轄市有關的歌曲。

  當然了,一個省的城市太多,無法面面俱到,所以文中的省會居多。

  而紮根在你心底的鄉愁,又會因哪一首歌,而撥動奏響?

  

  「浙江溫州!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啦!」

  「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昆明~」

  「偶地老噶!啊就住在介個屯~偶系介個屯裏,土僧土髒的淫吶!」

  「啊啊啊啊~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

  「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東北不大~我在大連沒有家~啊啊~」

  北京市

  何勇《鐘鼓樓》

  我的家就在二環路的裏邊

  這裏的人們有着那麼多的時間

  他們正在說着誰家的三長兩短

  他們正在看着你掏出什麼牌子的煙

  單車踏着落葉看着夕陽不見

  銀錠橋再也望不清 望不清那西山

  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燈談判

  說着明兒早晨是誰生火做飯

  說着明兒早晨是喫油條餅乾

  鐘鼓樓吸着那塵煙

  任你們畫着他的臉

  

  要聊「城市與歌」,有的城市肯定要分往昔之歌與今朝之歌。因爲這城市所承載的人與故事已變遷太大,就像北京。《鐘鼓樓》這首歌道出了老北京生活的悠閒、閒散:「這裏的人們有着那麼多的時間,他們正在說着誰家的三長兩短」;同時也道出了這個城市所迎來的巨大變遷:「鐘鼓樓吸着塵煙、任你們畫着他的臉」。鐘鼓樓在這句裏,不僅是地標,更是一個符號,象徵着過去的北京。

  聽搖滾的人大多都看過1994年紅磡魔巖三傑演唱會(竇唯、何勇、張楚、唐朝),這時的中國搖滾可謂發展鼎盛。

  《鐘鼓樓》的音樂形式映射出了新老變遷,傳統藝術與搖滾的並存。在紅磡表演《鐘鼓樓》時,樂隊裏有竇唯的笛子,也有何勇父親何玉生的三絃。何勇在臺上大聲的介紹「笛子!竇唯!竇唯!!」,並且還向三絃演奏者即他的父親鞠了一躬,這一躬不僅是對父親的尊敬,也是對老一輩藝術家和傳統文化的尊敬

  《鐘鼓樓》在歌詞上訴出了時代變遷,音樂形式上訴出了時代變遷,這一場演唱會更是印證了搖滾樂的變遷。而1994年整個中國的變化更是讓人目不暇接:這一年中國加入互聯網;GDP增長13%;上證指數大起大落,發生了一天大漲33%,但也發生了較93年跌22.30%,也是第一次的年下跌。何勇在紅磡的那一句「喫了嗎」,不僅是對香港人民的問候,更是對新時代的問候

  汪峯《北京北京》

  人們在掙扎中相互告慰和擁抱

  尋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夢

  我們在這兒歡笑我們在這兒哭泣

  我們在這兒活着也在這兒死去

  我們在這兒祈禱我們在這兒迷惘

  我們在這兒尋找也在這兒失去

  說完了北京的往昔之歌《鐘鼓樓》,那現在就到了今朝之歌《北京北京》。早幾年前關於北京的討論,「北漂」可是個熱門詞。而關於「北漂」最知名的歌曲,大抵就是汪半壁的《北京北京》了。小編我在一開始也說了「城市本身是冰冷的,讓其鮮活的是這裏有血有肉的人與往事」

  

  每個人都自顧不暇

  

  沒有人會在意你的感受

  

  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

  

  沒有人在乎你的境遇

  

  行色匆匆的人羣裏

  

  你並不特別也不會有優待

  

  你的苦楚

  

  不過是別人眼裏的笑話

  

  所以這歌不僅能套在在北京打拼的人的身上,一樣可以套在在上海、廣東、深圳等地打拼的人的身上,因爲重點不是「冰冷的城市」,而是你們「鮮活的故事」。

  對了,還有《阿刁》這首。雖然歌中的主角是來自於西藏,但其實這歌比《北京北京》更應北上廣的景。

  阿刁,你總把自己打扮得像,男孩子一樣,可比格桑還頑強。

  阿刁,虛僞的人有千百種笑,你何時下山,記得帶上卓瑪刀。

  灰色帽檐下凹陷的臉頰,

  你很少說話簡單的回答,明天在哪裏誰會在意你。

  阿刁明天是否能喫頓飽飯,

  你已習慣孤獨是一種信仰,阿刁不會被現實磨平棱角。

  揮別了青春數不盡的車站,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地潰敗。

  你是阿刁,你是自由的鳥。」

  上海市

  周璇《夜上海》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我相信有不少人對於上海的最初印象便是來自這首《夜上海》:大都會、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夜生活、洋氣,等等等等關鍵詞。

  《喜歡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所在

  帶着我所有的情懷

  第一次乾杯頭一回戀愛

  城市的高度它越變越快

  有人出去有人回來

  身邊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讓我越看越愛

  好日子好時代

  我在上海 力波也在

  

  《喜歡上海的理由》是2001年時力波啤酒的廣告歌。歌曲本身傳唱性好,加上當時電視天天N遍的循環這歌,使其風靡。自然也成了很多上海人回憶中的一部分。

  男才女貌《外灘18號》

  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還是那個地點那條街

  那分手的夜 那纏綿的地點

  難道是愛的天平已經傾斜

  下着雨的夜(今朝 明朝 白天 夜到)

  所有的感覺(阿拉 謝謝 外灘18號)

  下着雨的夜(儂好 吾好 色意 就好)

  剎那的視線(從此拗斷 再會外灘18號)

  

  外灘18號是上海市外灘的一座標誌性小洋樓,原爲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外灘十八號》其中一段,袁成傑與戚薇使用獨特的普通話與上海話對唱的形式,在當年來說是很有辨識度與新意了。

  阿肆《我在人民廣場喫着炸雞》

  我在人民廣場喫着炸雞

  而此時此刻你在哪裏

  雖然或許你在聲東擊西

  但疲倦已讓我懶得懷疑

  我在人民廣場喫着炸雞

  而此時此刻 你在哪裏

  「炸雞少女」阿肆這首《我在人民廣場喫炸雞》讓上海的人民廣場一夜間從街心公園變成了旅遊景點,當然也捧紅了周邊大大小小的炸雞店(來看看網易雲音樂的評論)...

  

  當你乘坐上海地鐵時看到站牌上「人民廣場”」四個字時,會不由自主的哼出這首歌的主旋律,不得不說音樂是一座城市最棒的名片。

  天津市

  李亮節《說學逗唱》

  說一說世間百態芸芸衆生

  學一學天地萬物冷暖人情

  逗一逗三翻四抖鋪平墊穩

  唱一唱太平歌詞纔是正宗

  我是天津人我就愛聽相聲

  出門遇到丁文元還有王德成

  二他爸讓二他媽媽烙倆糖餅

  張二伯說馬大哈你幹嘛嘛不行

  

  這段詞出自李亮節的《大餅卷一切》專輯的《說學逗唱》,同時這段也是天津相聲廣播的整點報時音樂。本來,小編我在思索天津有什麼流行歌,可實在想不出來啊,腦中只有相聲。

  那好,那還強湊流行歌幹嘛呀。所以摘錄了這首《說學逗唱》的詞,帶着相聲文化又是首歌兒,還是天津相聲廣播裏用的,這首應該可以喚起天津人的回憶~天津相聲廣播,與您同樂~

  重慶市

  GAI《火鍋底料》

  老子喫火鍋 你喫火鍋底料

  對你笑呵呵 因爲我講禮貌

  狠貨有好多 個人拿去比較

  包包頭摸摸 這個月才幾號

  都不要鬧 來跟到跳

  一口咬下去油湯湯都跟到冒

  來比哈燥 臉高頭笑

  Gosh都悠然自得煙霧心頭繞繞繞

  

  去年,《中國有嘻哈》火了,冠軍GAI的不少歌曲採用重慶方言演唱,而且歌詞中也體現了一些重慶生活,GAI和Bridge每次表演的時候還要帶上一句「勒是霧都」。可以說《中國有嘻哈》火了的同時,也狠狠得宣傳了一波重慶文化。

  黑龍江省

  李健《松花江》

  這是我的家鄉 美麗的地方

  松花江水 我童年的海洋

  哺育我們成長 替我們受傷

  松花江水 靜靜地流淌

  夢裏依稀看到她 奔騰的波浪

  點點白帆的水面 那船歌嘹亮

  昔日童年的海洋 依然遼闊寬廣

  就像母親的胸懷 還有她的善良

  

  要說哪個歌曲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對黑龍江的第一印象,那一定是「我地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裏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但因爲小編我就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所以要說真的能讓我想家的肯定不是這首《家在東北》啦,這首太歡脫了。所以,選取了李健的《松花江》的歌詞。

  但要說最近給予我鄉愁的歌曲,是在看電影《鋼的琴》時所出現的《三套車》旋律。

  那時電影纔剛剛開始,劇情還沒有展開,但這旋律一出,眼眶便紅了。當然,這部電影本身也是不錯的,無論是劇情還是演技亦或畫面結構,且在東京電影節獲獎。

  這部電影說的也是時代變遷,但和其他城市變遷時的巨大騰飛不同,東北工業基地的變遷是犧牲、衰落、迷茫。套用下《鋼的琴》的豆瓣影評:「磚牆、煙囪、下崗、廠房、硬碰硬、俄羅斯老歌、生鏽的車間、失落的包工頭、不卑不亢的父親、埋在機牀裏的文藝夢,滿含情懷,以及底層的、窮途末路似的智慧。一個階級的倒掉,工廠之子的輓歌。比想象更荒誕的,是他們那個卑微的夢。」

  吉林省

  阿里郎組合《阿里郎》

  .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喲!我的郎君翻山過嶺,路途遙遠,

  .

  你怎麼情願把我扔下,出了門不到十里路你會想家!

  

  《阿里郎》本是一首朝鮮民族的民歌,在朝鮮半島有幾十個版本的《阿里郎》。而讓這曲調火遍中國大江南北的,便是來自吉林延邊的阿里郎組合的《阿里郎》。

  遼寧省

  雪村《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老張開車去東北 撞了

  肇事司機耍流氓 跑了

  多虧一個東北人

  送到醫院縫五針 好了

  老張請他喫頓飯

  喝得少了他不幹

  他說

  俺們那嘎都是東北人

  俺們那嘎盛產高麗蔘

  俺們那噶都是活雷鋒

  翠花~上酸菜!

  

  曾幾何時,一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引發了網絡上的FLASH動畫風潮,這股風潮迅速成樹冠狀在全國範圍內蔓延,同時也爲全國人民帶來了東北人民的第一印象。當然啦,這太過於標籤化了,無論好標籤還是壞標籤,哪有非黑即白的呢?

  東北人有很雷鋒的,也有不雷鋒的。而且好歹三個省,以一論之三省也不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且就像大連雖爲遼寧,但大連的文化不像遼寧其他地方那麼地東北,大連文化更膠東半島。當然,以偏概全的標籤化也不侷限於東北人,比如:全民偷井蓋的河南人、吸粉溜冰的雲南人、都會開挖掘機的山東人。

  河北省

  萬能青年旅店《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傍晚6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

  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

  雲層深處的黑暗啊淹沒心底的景觀

  在八角櫃檯瘋狂的人民商場

  用一張假鈔買一把假槍

  保衛她的生活直到大廈崩塌

  夜幕覆蓋華北平原憂傷浸透她的臉

  河北師大附中乒乓少年背向我

  沉默的注視無法離開的教室

  生活在經驗裏直到大廈崩塌

  一萬匹脫繮的馬在他腦海中奔跑

  

  初看這歌名可能會竊笑,但實際這歌寫的深沉、無力、迷失、絕望。就如我在聊黑龍江那裏提到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沒落,下崗巨潮的來臨,石家莊也是一樣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映射出了那個年代。有的人對這歌詞有誤讀,看到歌詞中的「大廈崩塌」,以爲具體指某一座建築,認爲這是在寫靳如超爆炸案。

  後來詞作者直接出來闢謠了,跟那案子沒直接聯繫,不是具體的指向這件事,但這算一個片段。而歌詞中崩塌的大廈,不是建築,而是你家庭的大廈、工作的大廈、體制的大廈、甚至你幻想中的那座大廈。

  

  這歌詞分別描述了一家三口,第一段歌詞的主角是父親,第二段歌詞的主角是母親,第三段歌詞的主角是孩子。

  父親,是華北製藥的職工,在那個「勞動人民最光榮」、「工人階級有力量」的年代,能在華藥裏上班,可謂是一種榮耀。而現在經濟體制改革,父親的榮耀、鐵飯碗、未來的生活,都在哪裏呢?大廈,崩塌。

  母親,在人民商場裏買了一把假槍。人民商場是什麼?這是河北第一個國有商場。假槍,又是什麼?這是母親在臆想中賴以保護自己的屏障,當然,它更是一把無形的槍。夜幕覆蓋華北平原,而母親被絕望、緊張、無助,所一一吞噬。大廈,崩塌。

  孩子,無法離開這教室。教室象徵的不僅僅是具體的教室,就像大廈象徵的不是大廈一樣。教室更是已被既定好的生活軌道。孩子明明有一匹野馬,但他很難離開,他只得被籠罩在父輩的經驗裏:鐵飯碗、穩定、十年如一日、不需要自己的理想與想法。孩子的野馬只得在腦海中奔跑。孩子的大廈,也崩塌了。

  萬青樂隊在另一首《揪心的玩笑與漫長的白日夢》中,也再一次巧妙的道出了:

  「用無限適用於未來的方法,置換體內的星辰河流;

  用無限適用於未來的方法,熱愛聚合又離散的鳥羣。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山東省

  陳小熊《濟南濟南》

  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輪廓 我閉眼是大明湖和護城河

  趵突泉在我耳畔噴湧着 可我卻不清楚

  濟南 到底是啥樣的

  古街古巷都已經被拆了 民國的火車站我都未見過

  青石板的泉水早已沒了着落 戶戶垂楊的美景已成爲傳說

  濟南吶濟南吶 你在哪兒呢

  濟南吶濟南吶 我離家太遠了

  濟南吶濟南吶 我回不去了

  濟南吶濟南吶 我想你了

  

  從詞中可以看出濟南也經歷了不少變遷,文物和景觀已在濟南人的視野中逐漸淡去。

  河南省

  李志《關於鄭州的記憶》

  她說她喜歡鄭州冬天的陽光,巷子裏飄滿煤爐的味道

  霧氣穿過她年輕的脖子,直到今天都沒有散去

  關於鄭州我想的全是你,想來想去都是懺悔和委屈

  關於鄭州我愛的全是你,愛來愛去不明白愛的意義

  

  鄭州在這歌裏本無特別,換做任何城市名都可以,它在這歌中更是一個符號。「鄭州」不僅在河南,也在你的心中,印證着往事和愛情。李志可能在鄭州愛過一姑娘,最後分開,形同陌路。這樣的故事很常見,是他的故事,是你的故事,是此時在車上、在家裏、甚至在工作的各位的故事。這也是這類城市民謠能打動大家的原因,歌詞不僅是歌詞,也是烙印在你我心中的回憶。

  湖北省

  馮翔《六渡橋》

  六渡橋附近有很多美味的老字號

  老通城的豆皮 蔡琳記的熱乾麪 (屋裏住倒王家巷)

  是老武漢們過早的首選 (在一中上的中學)

  但我在那時 每天過漢口 (每天彎到六渡橋 )

  彎去六渡橋 只是爲了 (就爲看下那個女同學)

  他那個有故事的女同學和她的小夥伴

  一同度過了很多的快樂時光

  跳皮筋 抽得羅 踢毽子 跳房子

  打彈珠 滾鐵環 鬥蛐蛐 拍洋片

  等等等等

  當六渡橋不見了

  我們的年少也回不來了

  

  六渡橋人行天橋建成於1985年10月5日,是武漢最老的一批天橋之一。六渡橋因爲位於漢口中山大道繁華商業街道,也因爲歷史悠久,商業茂盛,老城區市民衆多,已經成爲老漢口的代名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住在江南的人買重要的東西都要“過漢口”,去的多半就是六渡橋。 爲配合地鐵施工,該人行天橋在施工之前永久拆除,不再重建。歌手馮翔於拆除的那一年2016年,發行《六渡橋》,還和他的校友撒貝寧合唱。

  湖南省

  周筆暢《瀏陽河2008》

  瀏陽河 彎過了幾道彎

  彎成了新月回家路上 媽媽的目光

  聽你唱過 瀏陽河 彎過了幾道彎

  勾起多少惆悵與多少希望 在心上

  雨點找到了長河 回憶找到主題歌

  老家的熱湯 熟悉的窩

  好溫暖 好溫暖

  聽你唱着 瀏陽河 彎過了九道彎

  五十里水路 到湘江

  

  應該全國人民都聽過《瀏陽河》這首民歌,宋祖英、李谷一都演唱過。周筆暢還做過一次老歌新唱。

  山西省

  貳佰《我在太原和誰一起假裝悲傷》

  我沿着幷州路一直向南走

  街上看到一個少年低着頭不知去向哪裏

  他的臉色比我還蒼白比我還難看

  我想問問你小夥子這是爲什麼

  唱一首悲傷的歌給你 請你不要再哭泣

  點一支便宜的煙給你 你就不要再懷疑

  你總是沉默到底是誰的錯

  每次見到你的時候你總莫名的難過

  對於這個世界我不想再多說 其實我也和你一樣痛苦的活着

  

  有的人聽到的是歌詞,有的人聽到的是回憶。這首歌就像那首《關於鄭州的記憶》一樣,城市名不再重要,此時的太原已不再是山西的太原,而是每一個人的太原。即使你沒來過太原,也不妨礙貳佰給你唱一首悲傷的歌,點燃一支讓你不再彷徨的煙

  陝西省

  黑撒《流川楓與蒼井空》

  三年前他和她相遇在 師大路的報攤

  爲了買同一本灌籃 兩個人對上了眼

  從此白天發短信 晚上在網上聊天

  半年後在八里村 他們住在了一塊

  她送他一本淘來的舊書 作者叫村上春樹

  他送她一瓶廉價的香水 她知道這香水沒毒

  他們是兩個沒畢業的學生 日子過得很苦

  但青春期有了愛情 就是完美的幸福

  這樣的故事每年都發生 在這城市之中

  這樣的故事每年都結束 消失在風中

  還記得當年他和她 愛的那麼濃

  他是她的流川楓 她是他的蒼井空

  馬飛《長安縣》

  騎着車子來到長安縣

  來上一個大碗的油潑面

  長安縣 那麼些年 都沒變

  他們還是努力的耕着田

  小夥還是愛尋個姑娘諞

  長安縣 那麼些年

  長安縣的天是那麼的藍

  長安縣 你哪兒都很舒坦

  長安縣 雖然妹子都不好看

  長安縣 陽光就很燦爛

  

  對於陝西的第一印象,大家是什麼?「一首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液液》」。但除了民歌,陝西的樂隊們一樣很有才,他們熱愛這片鄉土,推廣陝西文化。黑撒和馬飛有不少共同特點:接地氣兒的歌詞、愜意舒坦的旋律、用陝西方言演唱。

  浙江省

  《渡情》

  (男)啊呵呵,啊呵呵,啊呵呵,啊呵呵

  (男)西湖美景三月天吶

  (男)春雨如酒柳如煙吶

  (女)有緣千里來相會

  (男)無緣對面手難牽

  (女)十年修得同船渡

  (男)百年修得共枕眠

  說到浙江省一定會想到杭州,到杭州怎能不去觀賞西湖美景,說到西湖...「啊!西湖美景~三月天吶!」對不起各位,小編已經不由自主地唱上了。西湖邊,許仙與白娘子的愛情故事,26年來經久不衰(畢竟新白娘子傳奇和西遊記以及還珠格格,是以前暑假的制霸電視劇),與之相配的主題曲《千年等一回》和《渡情》也被人們廣爲傳唱。

  江蘇省

  《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午夜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民歌《茉莉花》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採自於六合的民歌彙編整理而成。這首歌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傳唱度都極高,茉莉花也是中國元素的代表之一。

  好妹妹樂隊《歸鄉》

  運河的舟楫 南來北望

  千折百回過長江 北固樓遙望

  西津渡的過往 看不盡滿眼風光

  焦山煙雨 灑落幽幽江南

  明月何時照我還 風濤千萬裏

  金山水連天 卻似江心一朵蓮

  南來的風 東去的水

  浮雲伴着遊子歸

  西窗的雨 歸來的你

  醉在故鄉斜月裏

  

  我們的小編碩碩4年的大學時光在南京度過,並且去過江蘇的很多城市,江蘇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特點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總說江蘇是他第二個家鄉。

  好妹妹的《歸鄉》裏描寫的是江蘇歷史古都鎮江,歌曲中使用了竹笛、琵琶、大鼓等江蘇傳統戲曲常用的樂器作爲配器,鮮明的中國風曲調描繪出秀麗的江南美景。「南來的風,東去的水,浮雲伴着遊子歸」

  廣東省

  《落雨大》

  落雨大 水浸街 阿哥擔柴上街賣

  阿嫂出街着花鞋 花鞋花襪花腰帶

  落雨大 廣州水浸街 各位兄臺已長大

  要知搵銀最艱難 雙眼通紅聲沙曬

  細細個我就識唱呢首歌

  嗰時成班朋友仔 排排坐 食果果

  人之初 問誰無過

  做錯事有父母原諒我 偷偷拍嚇拖

  這首歌的作者和創作時間已經無從稽考,是兩廣粵語地區尤其是廣州市區內代代相傳的童謠,已經成爲了幾代廣州人的童年回憶,香港曾拍攝過一個節目《尋找他鄉的故事》,節目裏許多旅居海外的廣東人在回憶故鄉時也不禁唱起到這首《落雨大》,眼中含滿了淚水。

  東山少爺《西關小姐》

  西關小姐佢個個嬌俏 你那美態猶如像彎彎月兒

  白襟衣伴長裙飄飄又回眸一笑

  知書識禮佢覺重要 金山不會折其腰

  西關小姐莫怪我輕佻

  看你笑意猶如伴輕風送月影搖

  我住東山你住龍津東又門當戶對

  奢想今世歲月裏 牽手相對兒女成堆

  

  當年的廣州,西關得時尚之先,曾是廣州最繁華的中心。 在西關居住的多是商賈,所以稱西關女子爲西關小姐。歌手東山少爺用中國風的曲調配合着優美的歌詞,生動形象的將穿着新穎具備高雅氣質的西關小姐刻畫的淋漓盡致,也從另一方面展現了舊時廣東地區繁華的市井形象。

  四川省

  趙雷《成都》

  讓我掉下眼淚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讓我依依不捨的 不止你的溫柔

  餘路還要走多久 你攥着我的手

  讓我感到爲難的 是掙扎的自由

  分別總是在九月 回憶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綠的垂柳 親吻着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裏 我從未忘記你

  成都 帶不走的 只有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着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走過)小酒館的門口

  

  趙雷火了,城市民謠火了,玉林路、小酒館也火了,據說小酒館後來是人山人海。但這首《成都》真的很成都麼?趙雷筆下的成都,靜謐、祥和、溫婉。小編我見好些成都人說,這歌詞並不成都,最起碼不是很「典型」的成都氛圍。但這《成都》畢竟只是趙雷心中的成都,或者說這更是一份回憶而已。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正因爲主體是這份情,所以甭管是成都人或不是成都人,已有大批人的淚腺淪陷在這曲《成都》之中。

  雲南省

  郝雲《去大理》

  是不是 對生活

  不太滿意

  很久沒有笑過 又不知爲何

  既然不快樂 又不喜歡這裏

  不如一路 向西

  去大理

  路程有點波折 空氣有點稀薄

  景色越遼闊 心裏越寂寞

  不知道誰在 何處等待

  不知道後來 的後來

  誰的頭頂上 沒有灰塵

  誰的肩上 沒有過齒痕

  

  歌手郝雲創作的《去大理》是甯浩導演的電影《心花路放》中的插曲。甯浩將壯美的雲南風光和《去大理》清新脫俗的旋律一併呈現給觀衆。《去大理》也像《成都》一樣掀起了旅遊熱,讓人們背起行囊,擁抱詩與遠方。

   甘肅省

  低苦艾樂隊《蘭州蘭州》

  你走的時候沒有帶走美猴王的畫像

  說要把他留在花果山之上

  行囊也只有空空的酒杯和遊戲機

  門外金沙般的陽光它撒了一地

  再不見風樣的少年格子襯衫一角揚起

  從此寂寞了的白塔後山今夜悄悄落雨

  未東去的黃河水打上了剎那的漣漪

  千里之外的高樓上的你徹夜未眠

  蘭州~總是在清晨裏出走

  蘭州~夜晚溫暖的醉酒

  蘭州~淌不完的黃河水向東流

  蘭州~路的盡頭是海的入口

  

  黃河岸的夜景、白塔山下的嬉戲、正寧路的小喫街,這些可否喚起愛着蘭州的你,和掛念蘭州人的你?

  安徽省

  慕容曉曉《徽常美》

  徽常美麗徽色一抹

  多雲山上奇秀多石塘湖中魚出波

  徽比尋常徽常婀娜

  相約此刻共歡樂村村齊唱採茶歌

  古老的傳說皖江淮河都能記得

  總有一些情是兒時就未改變的

  多想伴着風和杜鵑花開千萬朵

  這水鄉似夢多少人因此而醉過

  誰沒聽過黃梅婉轉那種獨特

  誰沒到過黃山雲海那種廣闊

  

  慕容曉曉演唱的《徽常美》,以安徽標誌性黃梅戲爲基調,描寫了安徽秀美景觀與人文風俗,從多元的角度爲大家展現自己的美麗家鄉。莫容曉曉從小學習黃梅戲,她一直致力於用流行歌曲沿襲安徽文化思鄉與讚美並存。

  寧夏回族自治區

  蘇陽樂隊《賀蘭山下》

  賀蘭山下一馬平川 花落花又開

  風兒吹過吹黃了樹葉 吹老了好少年

  這條路它望不到邊 我走不到頭

  聽那大雁唱呀唱着 就唱到了西關外

  哎黑呦......

  路上的人啊 停車問一聲你從哪裏來

  送走了這個 送走了那個

  說死也不分開

  你看那流水不回頭 夕陽下了山

  不知他們都活在哪裏 可再也不回來

  

  賀蘭山是中國河流內外流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賀蘭山地勢高峻,阻隔西北風沙的侵蝕,保護着懷中的銀川平原,使其有「塞上江南」的美稱。西北民謠和城市民謠、校園民謠不同,他們彷彿有着紮根在骨子裏的民歌文化,和對鄉土十足的眷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刀郎《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克里木參軍去到邊哨

  臨行時種下了一顆葡萄

  果園的姑娘哦

  阿娜爾罕喲

  精心培育這綠色的小苗

  啊!引來了雪水把它澆灌

  搭起那藤架讓陽光照耀

  葡萄根兒紮根在沃土

  長長藤兒在心頭纏繞

  長長的藤兒在心頭纏繞

  

  以前聽刀郎覺得土,現在看來,刀郎的編曲還真是不錯的,滿滿的西域風格,新疆的味道。

  內蒙古自治區

  杭蓋樂隊《烏蘭巴托的夜》

  eirem talin sevelzur salhia

  穿越曠野的風啊

  etseje yadraad amarsan chumuu

  是倦了困了在安憩

  Amrag hosiin yariag sonsoho

  還是在偷偷輕聆

  Amisgaa daran chagnasan ch yum uu

  熱戀情人的軟語伲儂

  Ulaanbaatariin udesh

  烏蘭巴托的夜晚

  Namuuhannamuuhan

  真寂靜

  

  《烏蘭巴托的夜》最初是由蒙古國成吉思汗樂隊創作於1985年的歌曲。1987年成吉思汗樂隊首次在呼和浩特演出了此歌曲,《烏蘭巴托的夜》逐漸成爲蒙古國乃至蒙古族家喻戶曉的歌曲。近年來,杭蓋樂隊的巡演足跡遍佈世界各地,以一種融合的音樂形態,將蒙古族的曲調與文化聲名遠傳。

  西藏自治區

  韓紅《天路》

  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

  看到神鷹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

  爲藏家兒女帶來吉祥

  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

  盼望鐵路修到我家鄉

  鄭鈞《回到拉薩》

  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

  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宮

  在雅魯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顛把我的魂喚醒

  爬過了唐古拉山遇見了雪蓮花

  牽着我的手兒我們回到了她的家

  你根本不用擔心太多的問題

  她會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青藏線、滇藏線、川藏線。無數的少男少女前往西藏朝聖,獲得靈魂洗禮,試圖離神祇更進一步。

  青海省

  韓紅《青藏高原》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

  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

  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

  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

  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連

  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

  

  這首還用多說麼?!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廣西壯族自治區

  《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山歌 哎這邊唱來那邊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哎

  哪怕灘險 彎又多噢 彎又多

  多謝了 啊 多謝四方衆鄉親

  我今沒有好茶飯吶

  只有山歌敬親人呀敬親人

  《大地飛歌》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 撒開了魚網唱漁歌

  唱起那牧歌牛羊多 多過了天上的羣星座座

  牡丹開了唱花歌 荔枝紅了唱甜歌

  唱起那歡歌友誼長 長過了劉三姐門前那條河

  

  彩調劇和歌舞劇《劉三姐》反映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以山歌爲武器,帶領鄉親們與惡霸財主作鬥爭的故事。而《山歌好比春江水》正是《劉三姐》的主題曲。正因爲廣西的山歌太知名了,所以不少人會覺得「是不是廣西人都會唱山歌和拋繡球?」。

  海南省

  沈小岑《請到天涯海角來》

  請到天涯海角來 這裏四季春常在

  海南島上春風暖 好花叫你喜心懷

  三月來了花正紅 五月來了花正開

  八月來了花正香 十月來了花不敗

  

  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沈小岑演唱了這首《請到天涯海角來》。通過歌曲向世人展示了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的海南,天涯海角也是我國海南省著名景點之一。

  貴州省

  陳粒《貴陽》

  那時的陳粒還在空夢想家樂隊,這首歌的演唱類似於山歌,但沒有歌詞。

  福建省

  《愛拼纔會贏》

  一時失志不免怨嘆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

  那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

  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命

  總嗎要照起工來行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愛拼纔會贏

  《愛拼纔會贏》不僅唱出了閩南人愛拼的心聲,也很好的反映了福建人拼搏進取熱衷打拼的性格特徵。歌詞意境多在鼓勵落魄或失意的人們,仍要抱定信心,努力奮鬥。歌曲也是閩商「愛拼敢贏」的性格寫照。

  江西省

  藍羽《江西是個好地方》

  呀得兒呀呀 呀呼嘿

  紅都瑞金麼閃金光

  江西是個好地方

  好呀麼好地方嘍嘿

  山清水秀麼好風光

  贛江流水浪濤濤

  廬山難見真面貌

  鄱陽湖上麼漁船飄

  說到江西大家一定會想到廬山、三清山等山清水秀的好風光,作者也將這些名勝寫入歌中,歌曲彷彿是嚮導,帶領我們遊覽江西的秀美風光。其次,江西在中國民主革命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羣衆先後在江西建立大片革命根據地,這是一塊英雄的土地。

  臺灣

  李雙澤《美麗島》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美麗島》是臺灣人民家喻戶曉的歌曲,其發展道路也異常曲折,它的命運可謂是臺灣史的一頁縮影。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臺灣,正值民歌運動。當時臺灣人傳唱的歌曲多爲美國日本等國的歌曲,臺灣本土歌曲很少,李雙澤爲了能讓臺灣人唱自己的歌,於是創作了《臺灣島》。

  而《臺灣島》又誕生於臺灣戒嚴時期(1979年),國民黨政府實施諸多嚴厲手段限制人民言論、集會、 結社的自由。一批嚮往自由權益的黨外人士(國民黨的反對勢力)創立了《美麗島雜誌》。後發生美麗島事件:美麗島雜誌社舉行集會,並與前來鎮壓的警方發生衝突。《美麗島》一歌也成爲了當時臺灣的禁歌。

  美麗島事件是臺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歷史事件,此事件使得臺灣社會在政治、社會、文化方面都產生劇烈的影響。推動臺灣社會從威權獨裁的白色恐怖時代,邁向民主化時代。

  1987年,《美麗島》解禁,讓這首歌褪去濃重的政治色彩,回到了最本初的熱愛家鄉。

  香港特別行政區

  羅大佑《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爲何無皇宮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湧

  這首歌是「華語音樂教父」羅大佑在香港購物時有感所作。皇后大道是香港一條重要的主幹道,同時它存在紛繁複雜的分支,就像羅大佑在各種寫道皇后大道的東、西、中路。這首歌創作正值香港即將回歸大陸時期,歌曲反映了香港人對九七年香港迴歸既擔憂又帶有展望的心態。

  澳門特別行政區

  容韻琳《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1999年,被葡萄牙佔領400多年之久的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同年的央視春晚上,澳門小姑娘容韻琳演唱的《七子之歌》感動了無數人。這首歌的歌詞是愛國詩人聞一多所作《七子之歌》中“七子”之一,用這首詩告誡後人勿忘國恥,其次也是對中華未來振興的期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