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被某市委书记都点赞的“水氢车”技术刷屏了。

事件本身不需要嗝嗝啰嗦,大家都有耳闻。至于这项牛逼闪闪的、牛顿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的革命性技术,有多少偷梁换柱的硬伤,嗝嗝也不细究了。总之,尽管“水制氢”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只要稍微计算一下能耗投入,就知道这项“创造”纯属脱裤子放屁,而且还不小心崩出了屎。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别的先不说,就凭这套“黑科技”比驾驶舱还大的体积,便引得路人大呼不可战胜!

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这项技术的本质其实就是水解铝合金粉末产生氢气。抛开个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在商言商只算成本:“水制氢”生产1公斤氢气的铝材料费要90元,而按照民用电0.6元/kWh计算,电解水制1公斤氢气的电费仅需30元即可,合着背着几百公斤的水跟铝粉开车上路就是为了多烧点钱吗?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庞青年啊庞青年,你家以前造的青年尼奥普兰大巴还是挺舒服的,但这种挑战能量守恒定律的事情,还是不该这么事先张扬呐!不过,令嗝嗝欣慰的是,相比曾经的“永动机”、“水变油”,这次水变氢事件大家的立场一致的坚定,没有被大忽悠带跑偏,九年义务教育喜见成效!

但是同九义的你,也千万别因为这次事件对“氢能源”产生了什么误解。不吹牛逼,嗝嗝就体验过氢能源车,没错,就是那种加进去的是氢燃料,排出来的就只有H²O的车。

是真的!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最早接触到的氢能源车是本田的FCX。那应该是在2003年,就是本田同时向日本和美国政府交付首批FCX,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实现商品化销售燃料电池车的生产厂家没多久,它就把当时全世界也没几辆的FCX拿到中国来让媒体体验。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以当时的国内市场来说,这肯定不是为了引进中国而进行的预热,纯粹只是为了证明品牌技术实力而已。对于在场的媒体们来说,也是抱着围观不嫌事大的心态。但听到周围的厂家人员说,这每辆车的身价1500多万元的时候,老司机嗝嗝的手掌心还是冒汗的。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其实体验很简单,而单就驾驶来说,FCX也不是那种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子。它的牛逼之处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与一般电池不同的是,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结合起来产生电力、水和热的电化学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现在再来问嗝嗝FCX的驾驶感受其实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大致上就属于目前电动汽车的感觉,还不是动力强的那种。但驾驶它的震撼不在于体感,而是科技的魅力——2003年可是连小电驴都还没有的年代啊!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时隔几年,大约是在2007年前后,嗝嗝又有幸试驾了宝马氢能7系轿车。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氢能7系的海报突出了车辆背后的再生能源发电,这多少也算回答了“氢从哪儿来” 的问题。

或许是认为之前的氢燃料电池方案复杂而昂贵,宝马并不打算用氢发电然后以电动机驱动车辆,也就是常说的氢燃料电池的老路进行开发,而是极富想象力地将液态氢直接作为内燃机的燃料驱动车辆。难能可贵的是,由于采用了两套燃料喷射装置,它不仅能使用液氢,同样可以使用传统的汽油,更可以选择在两者间自由切换。

但毫无疑问,7系氢动力对于宝马来说标榜技术多于商业目的,这款7系氢动力车貌似也只生产了100辆,并未有正式发售,因此每辆氢动7系的身价同样是千万元级别的。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氢能7系除了覆满车身的贴纸外,大体看来与普通的7系轿车并没有多大区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引擎盖的曲线饱满一些,中央更加隆起,那是由于在采用了氢能源之后,引擎体积增大的缘故。

试驾让嗝嗝惊喜的是,无论使用何种燃料,氢能7系都达到7系应有的水准:安静、顺畅,当然动力会差一些,但9.5秒的百公里加速以及230公里/时的极速也对得起它的级别,至少在十多年前算是。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技术固然是牛逼,但实用性不合格,自然也就缺少商业价值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它极小的后备厢——它可能还没有普通7系的一半空间,剩下的都被一个巨大的储氢罐占据了。这个罐子尽管只能储存8公斤的液态氢,但出于绝缘以及安全的需要,自重却高达250公斤!无论是占用的空间,还是增加的重量,我想都注定了氢能7系只能用来标榜技术而无法投入商业应用。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尽管无论如何都比庞青年的水变氢靠谱和成熟得多,但氢能汽车始终未能在国内得到推广,在全球也差不多。一些企业如本田和丰田,在氢燃料电池车方面的研究开发倒是没有间断过,也在一些发达市场推出产品,但规模很小,截至目前全球累计销售还不到一万辆。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或许,这就是点错科技树的后果。首先,车用燃料电池和储氢罐的成本很高,导致车价奇高,而且空间利用率低下;其次,氢燃料储存和加注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决定了加氢站的建设成本在一千万元以上,和满街都是的充电桩相比,普及难度不是一个数量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氢从哪儿来?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电解水制氢,而电还是来自于现有的电网,这兜一圈有意义么?况且尽管制氢的成本一压再压,但氢燃料的价格还是明显高于传统燃油的,对车主来说毫无吸引力。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所以,可以说跟十几年前试驾FCX时一样,现在的氢能源车依旧是车企一厢情愿的技术方向。在嗝嗝看来,除非制氢技术上出现革命性的进步,并且得到政策的倾斜支持,否则氢能源车的普及遥遥无期。

而庞总,您那水变氢的高科技,如果包装成智商测试仪去推广的话,说不定更有商机呢!

低烧关注 | 你们不要再冤枉庞总了,氢气是真的可以拿来开车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