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被某市委書記都點讚的“水氫車”技術刷屏了。

事件本身不需要嗝嗝囉嗦,大家都有耳聞。至於這項牛逼閃閃的、牛頓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的革命性技術,有多少偷樑換柱的硬傷,嗝嗝也不細究了。總之,儘管“水制氫”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只要稍微計算一下能耗投入,就知道這項“創造”純屬脫褲子放屁,而且還不小心崩出了屎。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別的先不說,就憑這套“黑科技”比駕駛艙還大的體積,便引得路人大呼不可戰勝!

根據目前透露的信息,這項技術的本質其實就是水解鋁合金粉末產生氫氣。拋開個中的具體技術問題,在商言商只算成本:“水制氫”生產1公斤氫氣的鋁材料費要90元,而按照民用電0.6元/kWh計算,電解水制1公斤氫氣的電費僅需30元即可,合着揹着幾百公斤的水跟鋁粉開車上路就是爲了多燒點錢嗎?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龐青年啊龐青年,你家以前造的青年尼奧普蘭大巴還是挺舒服的,但這種挑戰能量守恆定律的事情,還是不該這麼事先張揚吶!不過,令嗝嗝欣慰的是,相比曾經的“永動機”、“水變油”,這次水變氫事件大家的立場一致的堅定,沒有被大忽悠帶跑偏,九年義務教育喜見成效!

但是同九義的你,也千萬別因爲這次事件對“氫能源”產生了什麼誤解。不吹牛逼,嗝嗝就體驗過氫能源車,沒錯,就是那種加進去的是氫燃料,排出來的就只有H²O的車。

是真的!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最早接觸到的氫能源車是本田的FCX。那應該是在2003年,就是本田同時向日本和美國政府交付首批FCX,成爲世界上第一家實現商品化銷售燃料電池車的生產廠家沒多久,它就把當時全世界也沒幾輛的FCX拿到中國來讓媒體體驗。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以當時的國內市場來說,這肯定不是爲了引進中國而進行的預熱,純粹只是爲了證明品牌技術實力而已。對於在場的媒體們來說,也是抱着圍觀不嫌事大的心態。但聽到周圍的廠家人員說,這每輛車的身價1500多萬元的時候,老司機嗝嗝的手掌心還是冒汗的。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其實體驗很簡單,而單就駕駛來說,FCX也不是那種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車子。它的牛逼之處在於氫燃料電池技術:與一般電池不同的是,氫燃料電池是一種將氫氣和氧氣結合起來產生電力、水和熱的電化學裝置,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氫通過陽極向外擴散,和電解質發生反應後,放出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陰極。

現在再來問嗝嗝FCX的駕駛感受其實印象已經很模糊了,大致上就屬於目前電動汽車的感覺,還不是動力強的那種。但駕駛它的震撼不在於體感,而是科技的魅力——2003年可是連小電驢都還沒有的年代啊!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時隔幾年,大約是在2007年前後,嗝嗝又有幸試駕了寶馬氫能7系轎車。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氫能7系的海報突出了車輛背後的再生能源發電,這多少也算回答了“氫從哪兒來” 的問題。

或許是認爲之前的氫燃料電池方案複雜而昂貴,寶馬並不打算用氫發電然後以電動機驅動車輛,也就是常說的氫燃料電池的老路進行開發,而是極富想象力地將液態氫直接作爲內燃機的燃料驅動車輛。難能可貴的是,由於採用了兩套燃料噴射裝置,它不僅能使用液氫,同樣可以使用傳統的汽油,更可以選擇在兩者間自由切換。

但毫無疑問,7系氫動力對於寶馬來說標榜技術多於商業目的,這款7系氫動力車貌似也只生產了100輛,並未有正式發售,因此每輛氫動7系的身價同樣是千萬元級別的。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氫能7系除了覆滿車身的貼紙外,大體看來與普通的7系轎車並沒有多大區別,仔細觀察會發現引擎蓋的曲線飽滿一些,中央更加隆起,那是由於在採用了氫能源之後,引擎體積增大的緣故。

試駕讓嗝嗝驚喜的是,無論使用何種燃料,氫能7系都達到7系應有的水準:安靜、順暢,當然動力會差一些,但9.5秒的百公里加速以及230公里/時的極速也對得起它的級別,至少在十多年前算是。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技術固然是牛逼,但實用性不合格,自然也就缺少商業價值了。

唯一的遺憾,就是它極小的後備廂——它可能還沒有普通7系的一半空間,剩下的都被一個巨大的儲氫罐佔據了。這個罐子儘管只能儲存8公斤的液態氫,但出於絕緣以及安全的需要,自重卻高達250公斤!無論是佔用的空間,還是增加的重量,我想都註定了氫能7系只能用來標榜技術而無法投入商業應用。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儘管無論如何都比龐青年的水變氫靠譜和成熟得多,但氫能汽車始終未能在國內得到推廣,在全球也差不多。一些企業如本田和豐田,在氫燃料電池車方面的研究開發倒是沒有間斷過,也在一些發達市場推出產品,但規模很小,截至目前全球累計銷售還不到一萬輛。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或許,這就是點錯科技樹的後果。首先,車用燃料電池和儲氫罐的成本很高,導致車價奇高,而且空間利用率低下;其次,氫燃料儲存和加註過程中的複雜性和危險性,決定了加氫站的建設成本在一千萬元以上,和滿街都是的充電樁相比,普及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氫從哪兒來?如果還是採用傳統的電解水制氫,而電還是來自於現有的電網,這兜一圈有意義麼?況且儘管制氫的成本一壓再壓,但氫燃料的價格還是明顯高於傳統燃油的,對車主來說毫無吸引力。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所以,可以說跟十幾年前試駕FCX時一樣,現在的氫能源車依舊是車企一廂情願的技術方向。在嗝嗝看來,除非制氫技術上出現革命性的進步,並且得到政策的傾斜支持,否則氫能源車的普及遙遙無期。

而龐總,您那水變氫的高科技,如果包裝成智商測試儀去推廣的話,說不定更有商機呢!

低燒關注 | 你們不要再冤枉龐總了,氫氣是真的可以拿來開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