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江蘇義行律師事務所 朱靜 ;東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郭小柳

風險識別是指在項目開始之前,通過一定的方法對項目中可能涉及到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識別、歸納與分類,並從多層面分析其產生原因,爲風險在各主體間的分配以及風險應對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礎,以期達到控制風險、降低總成本的目的,最終使得項目順利實施並達到各自的預期目標。項目風險的正確識別是確保風險合理分配的另一重要前提。

一、PPP項目風險的識別方法

在理論上,風險識別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統計分析法、數學模型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立足於實際操作層面,對各類理論分析方法不加贅述,在此僅提出實務中簡潔實用的風險識別步驟。項目風險識別在總體上應採用結構化的分析方法,即由總體到細節、由宏觀到微觀,層層細化分解。具體而言,實踐中的項目風險識別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步,確定風險類別。風險類別從宏觀方面確立了項目風險的基本框架,是後續風險因素分類的基礎,風險類別的確定影響着後續風險識別的全面、正確與否,進而影響整個項目的風險分配方式。確定風險類別應當根據PPP項目的一般性特點,並綜合考慮各個項目自身的獨特性。風險類別應涵蓋PPP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每一階段和項目可能涉及的所有領域。

第二步,收集相關歷史信息。目前實踐中積累了一些已開始實施的項目,這些項目在或長或短的運行時間裏,必然已經遇到過許多問題,其中包括項目實施前已經預見及未預見的事件。因此在識別風險時需要充分收集歷史上的相關項目信息,明確相關項目的中曾經面臨的風險及風險帶來的損失,通過此步驟,可以修正前一步中初步確定的風險類別,並得到潛在風險因素的彙總表。

第三步, PPP項目相關領域的專家論證。PPP項目的推進涉及財務、金融、法律、工程、規劃、環保等各個領域,在識別風險時,可以根據項目特點選擇合適領域的專家,將前一步中所得風險彙總表中的風險因素進行逐一的定義及解釋。

第四步,對風險進行結構化處理。爲有效分析已有的項目信息,保證項目參與方有效理解項目風險並進行談判與磋商,可藉助項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結構工具,對潛在風險因素進行結構化的處理,形成一個風險類別下囊括數個風險因素的雙層級結構。最後,對每一風險因素進行解釋和說明。

二、PPP項目中的一般性風險

項目風險識別結果在不同項目中或多或少存在差別,但大多數的風險爲一般項目所共有。筆者通過總結23個現有PPP項目的風險分配情況,結合風險分配理論和實踐,識別出多數PPP項目應考慮的一般性風險。

風險分配機制在PPP項目實務中的應用系列談——PPP項目風險的識別

風險分配機制在PPP項目實務中的應用系列談——PPP項目風險的識別

風險分配機制在PPP項目實務中的應用系列談——PPP項目風險的識別

風險分配機制在PPP項目實務中的應用系列談——PPP項目風險的識別

風險分配機制在PPP項目實務中的應用系列談——PPP項目風險的識別

風險分配機制在PPP項目實務中的應用系列談——PPP項目風險的識別


風險分配機制在PPP項目實務中的應用系列談——PPP項目風險的識別

如需轉載或引用該文章的任何內容,請私信明樹數據溝通授權事宜。關注明樹數據,領先獲取更多PPP行業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