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軍業、馬堯剛、鄭皓

震區少年建功軍營,榮立2次三等功

芒海特大泥石流

陳地生,1992年10月出生,2013年09月入伍,中士軍銜。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現任南部戰區陸軍邊防某旅一營三連班長,榮立2次個人三等功。

立夏時分的西南邊陲,暖意漸濃。訓練場上,陳地生正在爲新戰士指導戰術動作,似乎是因爲新戰士的表現不錯,陳地生臉上露出了一絲乾淨利落的笑容。回想起十年前那個驚慌失措的大男孩,現如今已經成爲了旅隊中數一數二的訓練尖子。看着遠處的大山,陳地生的思緒彷彿又回到了十年前的那個下午。

經歷過寒冬的人,才能體會春天的溫暖

2008年5月12日,天空中還下着零星的小雨,天色略顯的有些陰沉,在四川廣元市朝天區朝天中學。和往常一樣,還在上高一的陳地生剛和同學們從宿舍樓出來,準備前往教室月考,一切似乎還是原來平靜的模樣。這時,一陣輕微的震感襲來,陳地生還沒覺察到什麼,只覺得今天的風格外的大。

震區少年建功軍營,榮立2次三等功

▲訓練場上的陳地生

不一會兒,陳地生感覺天空中似乎在飄蕩着什麼,停下腳步,他發覺四周的房屋開始不住的顫抖起來,“地震了”伴着一陣驚呼,陳地生看到他的同學們一窩蜂的從教室中衝了出來,臉上那驚恐的神色陳地生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災難發生了,霎時,山河破碎,地動山搖,腳下的土地開始猛烈震動起來,宛如一條巨龍正在地下不停的翻滾,遠處山峯上冒出了滾滾濃煙,巨大的山石像洪水一樣,止不住的往下滑,平靜的嘉陵江也想開水煮沸一般,不停的翻滾着冒着氣泡,變得渾濁不堪。這一刻,陳地生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和同學們開始向樓下跑去,剛到樓下,震感再次襲來,四周的房屋似乎是因爲承受不住重量,出現多處錯位和裂縫,天色也變的越來越陰暗,往日四周林立的樓房一個接一個的倒塌,就那麼一瞬間,原本美麗的家鄉變的支離破碎,滿目瘡痍。生命在天災面前顯的是那麼的渺小和脆弱,那一刻,陳地生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末日。

從教室跑出來後,他和同學們在操場上圍坐在一起,恐懼和無助充斥了他們的內心。由於通信中斷、道路被毀,爲了保證安全,陳地生和他的同學們在操場上度過了這一生中最漫長的一個黑夜。第二天早上,太陽剛剛照耀在這片支離破碎的土地上,陳地生和他的同學們還未從昨日的恐懼中走出,這時,一陣歡呼聲讓他抬起了頭。“解放軍叔叔來了,快看,我們有救了。”朝陽照耀下,那一隊隊身着迷彩的解放軍顯的是那麼的高大威猛。看到解放軍的到來,希望的光芒在他們眼中重新燃燒了起來。解放軍到來後不久,當地政府也攜帶着發放的物資來到了學校,官兵和政府人員開始爲學生們發放物資。“叔叔,我以後也能去當兵嗎?”看着官兵英勇的身姿,陳地生頓時萌發了參軍入伍的念頭。“哈哈,小傢伙,當然可以,我們隨時歡迎你來。”看着手中拿着的麪包,陳地生咬了一口,很香甜,正如那位解放軍叔叔安慰他們的話語一樣,很溫暖。救援結束後,官兵們留了下來,開始爲災區建設板房。

五月的巴蜀,酷暑難耐,板房裏宛如一個巨大的蒸籠,光站在裏面,身體就開始不停的流汗,但官兵卻依然睡的十分香甜。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官兵依然堅持每天24小時工作,困了睡一會就趕緊起來繼續搭建板房。爲的就是能讓災區裏的人民羣衆早日安頓下來。那時聽着機器的轟鳴聲,陳地生有一種特別安心的感覺。板房建設好後,也到了官兵將要離開的日子,臨走那天,幾乎全市的人都湧上街頭去爲官兵送行。那天的情景,陳地生記得很清楚,送行的隊伍排成了一條長龍,爲了表示感謝,送行的人將買來的水果和食物偷偷放到車上,卻被官兵又偷偷放了下來。“叔叔,你等我,我一定會去的。”望着官兵的身影漸行漸遠,陳地生決心一定要去部隊當兵,成爲像那位叔叔一樣的解放軍軍人。

受命之時,則忘其家;擊鼓之時,則忘其身

大學畢業後的陳地生考取了當地的大學生村官,有着一片美好前程。但爲了圓兒時的夢,踐行自己當初許下的承諾。他毅然放棄了大好前程選擇參軍入伍。拿起鋼槍、穿上戎裝來到了這個讓他神往已久的地方。剛到軍營,情況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樂觀。一系列的反差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從天之驕子到連隊的“吊車尾”,巨大的落差讓他甚至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念頭,每當夜深人靜時想起解放軍叔叔們不畏生死、拯救父老鄉親的那一刻,陳地生又咬着牙繼續堅持了下來。

震區少年建功軍營,榮立2次三等功

▲官兵從滾滾泥流中營救萬大媽

2014年7月21日,由於連續一週的暴雨沖刷,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襲擊了陳地生所在的駐地,早上六時,陳地生和戰友們剛出完操,準備開飯。這時,一陣巨響傳來,起初,他還以爲只是碎石滾落。5分鐘後接到上級通報,伴隨着緊急哨音,連隊官兵甚至都沒有思考的時間便第一時間做好搶險救災準備,穿戴裝備器材,乘車向救災現場戶那村駛去。由於駐地經常發生塌方和泥石流,起初陳地生和官兵還以爲只是小規模性的塌方,可當真正到達戶那村,他和官兵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深及半腰的泥流攜帶着山上大量泥沙和滾石席捲而來。響聲震天,山搖地動,美麗祥和的村寨被滾滾泥流所淹沒。房屋像紙盒一樣被揉碎;公路像紙片一樣被沖走。驚恐、無助佈滿了村民的臉龐。看着眼前這一幕天災,陳地生的思緒頓時回到了6年前家鄉地震時的那一幕,一樣的支離破碎,一樣的滿目瘡痍。當他看到,因爲他們的到來,村民眼中燃起的希望的光芒,陳地生突然明白了爲什麼當年那些解放軍叔叔無論多麼危險,無論多麼困難,哪怕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衝在第一線,救人民於水火,保百姓與懸壺。那是人民子弟兵應有的本色,是解放軍軍人的職責和擔當,是這身迷彩色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滾滾泥流中,陳地生和官兵們深一腳淺一腳的在淤泥中艱難前行,巨大的衝擊力讓官兵們連站都站不穩,只能一個靠着一個摸索着向前走。當官兵到達萬大媽家中時,萬大媽的子女都已雙雙遇難,被泥流所吞沒。只剩下一個小孫子陪在大媽身邊,當時萬大媽已經昏迷,而山坡上的泥石流還在席捲而來,陳地生第一反應便是救人,那一刻陳地生彷彿和6年前奮不顧身、用生命去拯救災區人民生命安全的解放軍重合在了一起,一樣的高大;一樣的無所畏懼。

來不及多想,陳地生用自己的身體和戰友們搭成了一個人橋,抬起大媽和他的小孫子就往外面衝,看着面前呼嘯澎湃的泥流,官兵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向安全地域衝去。剛走出半公里,第二波泥石流便呼嘯而至,將大媽家中的房屋淹沒,成爲了一片廢墟。將大媽安置在安全地域後,陳地生和官兵又逆流而上。去搜救其他的生還者。而此時噩耗再次傳來,由於連日暴雨,各處前往芒海的道路全被塌方落下的碎石所淹沒,就連營區也遭到了塌方危害,裏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芒海真正成爲了一座孤島。這就意味着外面的救援力量進不來,連隊官兵只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應對這場天災。救援時天空中還下着暴雨,往往官兵剛剛找到生還者生還的跡象準備營救,下一波泥石流便呼嘯而至,官兵挖了再挖,手套磨爛了便用雙手,支架不夠便用自己的脊樑去扛起碎石。由於雨水沖刷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身體冷了又熱,熱了又冷,官兵的身體都出現了嚴重的皮膚病,一熱起來便如同一萬隻螞蟻咬在身上一般,痛的刻骨銘心。但即便這樣,官兵還是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生命與死神賽跑,只希望能再救一個,多救一個。救援七天後,官兵還沒來得及休息便又對村寨和泥石流留下的淤泥進行清理和補救。等到清理結束,返回營區時官兵纔來得及對營區進行補救。

當萬大媽醒來,得知自己的兒女都已雙雙遇難,家中只剩下自己和小孫子相依爲命。老人家忍不住哭泣了起來。“大媽,雖然您的兒女不在了,但您還有我們,以後我就是你的兒子。”看着悲痛欲絕的大媽,陳地生主動上前與大媽認親。從那以後,每逢節假日,陳地生都會去到大媽家中陪大媽拉家常,幹農活;並送上連隊栽種的水果和蔬菜,他和大媽之間的故事也成爲了駐地百姓口中佳談。

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是合格兵

由於在救災行動中表現突出,陳地生被上級表彰記三等功一次,但也正是由於這次救援,陳地生越發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每次想到萬大媽,想到受災的千萬百姓,他總是低下頭,長嘆一聲,問自己:“如果當時體力再好一點,如果平時的訓練我在多努力一點,是不是可以拯救更多的羣衆。”

震區少年建功軍營,榮立2次三等功

▲陳地生(左二)陪萬大媽拉家常

從那以後,陳地生對自己要求越發嚴格。爲了鍛鍊臂力,他堅持每晚做完200個俯臥撐,端腹半小時才休息,五公里不行,自主加壓,揹着背囊做下蹲,一組半個小時,別人一週跑兩個武裝五公里,他就跑三個、四個、五個。每個訓練課目,他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練到最精,憑藉這股子韌勁,他創造並保持了連隊100米跑、400米障礙記錄,連續蟬聯連隊“軍事訓練全能尖兵”。同時他還是連隊愛崗敬業的先進典範,入伍以來,先後擔任過通訊員、飼養員、軍械員兼文書、副班長、炊事班長等各個崗位,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盡職盡責、任勞任怨。連隊每次巡邏,無論寒暑風雨,他都堅持參加,巡邏路上的每一個小坡、每一段小坎;每塊界碑的座標走向、防區內每一座山樑溝壑的地貌特徵他都瞭然於胸,戰友們都稱他是“連隊活地圖”。記得有次巡邏時,幾名邊民越境耕種,恰巧被巡邏分隊遇上,陳地生帶領警戒組成員上去制止,但邊民看到自己辛苦了大半天的成果,不甘心就這樣罷手,一羣人用土話理直氣壯的說:“這裏有沒有界碑,你們說是你們的,證據在哪裏?”陳地生不慌不忙,從那塊地前幾年是誰種的,種的是什麼,講到邊境線的具體位置、走向,有理有據,對方啞口無言,只得悻悻的退出了邊界。駐守邊疆以來,陳地生以堅定的從軍報國意志、深刻的戍邊爲民情懷,踐行着黨和人民忠誠衛士的錚錚誓言。得到了連隊官兵的普遍讚揚。

2016年10月,由於軍事素質過硬,陳地生被選參加上級舉行的邊境管控任務,在任務中表現優異、作風勇猛,陳地生再次被上級表彰,記個人三等功1次。當兵五年,兩次榮立三等功,榮譽加身後,陳地生想的不是自己滿身的榮譽,而是自己身上的職責與擔當。回到連隊,他一心投入到連隊建設,哪裏需要公差哪裏就有他的身影,訓練中手把手認真教好每一名義務兵,生活中常常給戰友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後來他主動參加捐資助學,走進校園,給同學們講課,講他自己的故事,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經歷影響到更多的人,也在不少學生得心裏種下了一顆綠色的種子。對他來說能夠成爲一名軍人,實現兒時的夢想,是命運的恩賜,亦是幸運的眷顧。讓他擁有了這段無怨無悔的迷彩歲月。正如陳地生經常放在口中的那句話一樣。“人都會有懦弱的時候,都會怕死,可是隻要你穿着那身軍裝,在那個地方,你心中剩下的便只有一腔熱血和人民的安危。如果下次有任務,我還會第一個上。或許有一天,我會告別軍旅,脫下戎裝,但我骨子裏卻永遠是一個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