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

1937年7月,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遭到了中國軍民的頑強抗擊,也受到了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

在中國的鄰邦印度,一位病中的老人,一位曾對日本懷有很大好感的詩人,此時也憤然揮動手中之筆,對日本的侵華行徑進行了嚴厲斥責,並多次公開表達對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支持。這位年邁的詩人,就是馳名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

對日軍侵華戰爭的憤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泰戈爾對日本是抱有好感的。他曾數次訪問或經過日本。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他也對日本的一些作爲予以了警示。例如在日本的一次演講中,他在祝賀日本人努力成爲現代人的同時,也鄭重提醒:“真正的現代化是心靈的自由,而不是成爲奢望的奴隸。”他進一步指出:“你們從不考慮一下,你們正在損害其他民族。他們並沒有折磨你們,而你們在自己家園四周正撒播着敵愾的種子,企圖用這些種子長成你們安全的樹籬。”

但是,正如他在其它文章中表達的:“從前我到過東亞,到那裏去歡迎人類新精神的誕生。那時候,在亞洲最東方的天空裏飄揚着日本的勝利旗幟,在亞洲心中激起了新的希望。”日本當年的欣欣氣象,使泰戈爾在希望裏有了某種偏愛。在《訪日散記》中,他對日本人的精神、文化、藝術等方面,表達了深切的領會和欣賞。

然而,日本侵略中國的行徑,使泰戈爾產生出極大的憤慨。這種憤慨,除去一個人道主義者對侵略行爲的自然反應之外,在詩人,還多了一層對曾經有好感國家舉止表現的極大驚憾。

1937年7月,泰戈爾突患重病。在病情略有好轉時,就得知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消息。9月21日,他在回覆蔡元培等人的慰問電中表態:“我和我的人民完完全全同情你們國家。”10月11日,泰戈爾又發表文章,譴責日本轟炸和平的中國城市,支持印度抵制日貨的運動。1938年6月,泰戈爾發表《致中國人民書》,對中國人民的抗日行動表示聲援:“我們唯一的安慰,就是希望這種對你們國家深思熟慮的暴力進攻,會在它帶來的英勇的痛苦中,產生一種崇高的意義,促使一個新的民族靈魂產生。”

當時,泰戈爾還在給一位身在日本的印度朋友信裏,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在那離開現在不算太遠的日子裏,我決沒有夢想到,我會懷着後悔的心情修正我對於這個民族的偉大性的估價,我們曾殷切地期望同這個民族合作,用他們的同情心和真正對自由的熱愛,來同心協力在亞洲建立一個高貴的未來……”

不久,泰戈爾聽到了匪夷所思的消息:日本軍人侵華出征前,竟然到以慈悲爲懷的佛寺去進行祈禱。這種褻瀆行爲令他異常憤怒,他立即寫出一首與他平時雋永秀麗風格完全迥異的長詩:《敬禮佛陀的人》(節引):

他們祈求成功;

因爲他們在割斷愛結,

把旗子插在荒涼的家園的灰燼上,

蹂躪了文化中心

和“美”的龕座,

把他們走過的綠野和鬧市的

道路用鮮血染紅了之後,

必定會引起哭泣與哀號,

因此他們整隊到佛陀,那大慈大悲的廟宇裏,

祈求他的祝福,

戰鼓正在隆隆地敲,

大地顫抖着。

寫公開信痛斥日本詩人

面對泰戈爾憤怒譴責,一些日本人出來爲自己的行徑進行辯護。

一位名爲野口米次郎的日本詩人,讀到了和平老人泰戈爾的這些痛斥侵華戰爭的文字後,給泰戈爾寫了一封長信,認爲泰戈爾是過分相信了亞洲各國的報道。他闡述了一種政治征服機器方式的所謂“亞洲共榮圈”原則,竭力想證明日本在中國所做的一切,是爲了亞洲的“解放”……

這個野口米次郎,曾經到過聖蒂尼克坦,在泰戈爾創辦的國際大學,受到了大師的熱誠款待。他這次的言行,激起了泰戈爾的憤怒。他立即以公開信的形式,對野口米次郎進行了痛斥:

“你所做着的亞洲噩夢,是建立在人的白骨堆上。你說得對,我是亞洲信息的篤信者。但我從未夢想過,這個信息在嗜血成性的鐵木耳藝術傑作中顯示出來。這個藝術傑作所帶來的歡樂是以喪失無數生命爲代價的。我在日本所作的演講裏反對‘全盤西方化’,我譴責了某些歐洲國家所採取的鐵血的帝國主義政策,並在你面前提出了通過佛陀和基督耶穌所宣傳的全面發展理想……我解釋了自己的職責:我警告了具有非凡勇敢傳統和偉大藝術傳統的大地,科學的殘酷方面毀滅着西方的人性,在那兒的孤立無援的人羣投入到喫人道德的墳墓裏去,那些投身於引以爲自豪的新生活和在自己面前展現着創造性前途的朝氣勃勃的人決不會追隨它。”

“你在自己的信裏闡述了政治征服機器方式的‘亞洲共榮圈’的原則。而恰恰在這個原則裏有我所譴責的、令人作嘔的帝國主義的全部特徵,其中沒有任何博大的人性,以使我們能超越政治分歧和障礙,團結一致。”

在此之前,泰戈爾曾讀到一個日本政要的聲明,說日本是根據“崇高的精神和道德目的”,與德國意大利建立軍事友誼的;“在它後面沒有任何渴求土地的慾望”。這些話,是政客的一派讕言,而此時,連野口米次郎這樣的詩人也跳出來爲這般作爲幫腔,所以,泰戈爾以爲:“令人痛心的是,藝術家和思想家也呼籲如此優雅的精神,這種精神只會給軍事陰謀家以精神上的勇氣。”

在先後的兩封信中,泰戈爾列舉了日本軍隊的野蠻行爲,追溯了日本用鴉片和海洛因毒害中國人民的劣跡……對中國,他卻抱有極大的信心:“中國是征服不了的,她的文明有無窮無盡的潛力,她的人民不顧一切地忠於國家,空前地團結了起來,正爲那個國家創造着一個新的世紀”,“任何暫時的挫折也不能擊碎她那種昂揚奮發的精神。”

泰戈爾最後對野口米次郎說:

“如果我的語言刺痛了你,請原諒我。真的,我不是以憤怒,而是以憂傷和羞愧之心給你寫信。我感到莫大的痛苦,不僅由於中國遭受不幸的消息,它確實撕破了我的心,而且也由於我不能自豪地指出偉大日本的榜樣了……我原先想,把你的榜樣提供給他們。我對於自己的人民,將不會說什麼,因爲誰還沒有最終成功地實踐了自己的原則,大吹大擂是不會有任何裨益的。我希望我所熱愛的貴國人民不會成功,但將會後悔。”

“永遠不能忘記”的支持

即使是正義的抗擊、衛國戰爭,也是需要物質和精神道義支援的。但是,抗戰初期,中國人民是以簡陋的裝備來與武器精良的日軍作戰的。這一點,也使泰戈爾十分不平。1939年,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裏,就感慨地談到這一點:

“但是最使我痛苦的是中國;帝國的建造者們(指英法等國)有着巨大的力量和財富,是能夠用來幫助她的,可是中國單槍匹馬在作戰,幾乎是赤手空拳,只有不屈不撓的勇敢是她的同盟軍。”

在這一段時間,泰戈爾通過發表宣言、作詩、寫公開信等形式,在印度、在世界人民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對日本侵略中國行徑的批判譴責,對日本,是精神上的嚴厲震懾;對中國,是有力的聲援和支持,這一點,從戰爭的結局裏充分體現了出來。這說明,人類正義事業前景如何,是一個以良知爲判斷準繩,並以此賦予愛憎的人可以輕易預測出來的。

對於泰戈爾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的有力聲援,中國人民是不能忘懷的。泰戈爾的大量作品,在中國一直受到極高讚賞;他的那些精美文字,在中國廣泛傳佈,贏得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56年,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問印度。在泰戈爾創建的加爾各答國際大學接受名譽學位時發表演講,正表達了這樣的心情:

“泰戈爾不僅是對世界文學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還是憎恨黑暗、爭取光明的偉大印度人民的傑出代表。中國人民對泰戈爾抱着深厚的感情。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他們的熱愛。中國人民也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他們的艱苦的民族獨立鬥爭所給予的支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在這個紀念日裏,我們來回顧一位偉大詩人在戰爭初期對日本的譴責和對中國的聲援,體現了中國人民如周恩來所講“永遠不能忘記”的真誠懷念和感激。

(本文作者爲陝西省漢中市委黨校教授)

(來源:人民政協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