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协: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禁止承诺投资收益、出租业务牌照

6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文称,为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自律管理,推动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规范发展,组织制定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执业规范(试行)》,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执业规范》后发现,文件共分为五章、44条规则,针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执业要求、合规管理、自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范。

从现在开始,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不能让临时工担任营销、客服人员了,因为《执业规范》要求,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营销、客服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应该是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正式员工。

同时,证券业协会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提出了多条禁止行为。包括,禁止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禁止虚假、不实、误导性营销宣传。

机构的合规部门需要对相关工作底稿和履职文件进行存档备查,保留时间不得低于5年。

哪些红线不能踩?如何才能不违规?来看澎湃新闻整理的几大要点内容。

要点一:员工需要持证上岗

第十二条对于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员工需要取得的资格证书门槛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要求,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员应取得证券投资顾问执业资格。

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营销、客服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但不涉及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业务人员应取得证券从业资格。证券业协会在通知中表示,预留了一年的过渡时间,相关人员应自发布之日起一年之内取得相应资格。

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营销、客服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员应取得证券投资顾问执业资格。

上述营销、客服人员应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正式员工。

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人员应取得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

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有其它业务资质,从事相应业务的人员应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要点二:投资建议要有理有据

第十四条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投资顾问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建议,应当有合理的依据。投资建议的依据包括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以及基于证券研究报告、理论模型、算法模型、分析方法形成的投资分析意见等。

需要注意的是,内幕信息可不属于“合理的依据”范围之内。

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不得以虚假信息、市场传言或者内幕信息为依据向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

要点三:禁止承诺投资收益

《执业规范》要求,投资咨询机构及投资顾问向客户提供投资或资产配置建议,应当向客户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禁止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

要点四:禁止虚假、不实、误导性宣传

被禁止的“虚假、不实、误导性营销宣传”,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行为:

1,欺诈客户;

2,向客户承诺确定收益或收益范围;

3,向客户承诺承担投资损失;

4,对过往业绩进行夸大宣传,包括以特定客户或者特定时间区间的历史最佳收益作为历史业绩进行宣传,但未向投资者明示;

5,仅宣传所提供产品的功能但不说明产品的局限性;

6,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使投资者认为没有风险的表述;

7,对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时间、自身实力等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宣传。

要点五:从业人员不能在多家机构上班

第二十一条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业人员只能与一家证券经营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不得以任何形式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证券经营机构执业。

要点六:从业人员不能以个人名义开展业务

第二十四条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不得以个人名义开展证券投资顾问等业务,或以互联网、软件、算法、模型(包括人工智能)等变相开展相关业务,谋取利益;不得私自向客户收取费用、额外报酬、财物或可能产生利益的其他有价证券等。

要点七:禁止出租业务牌照

想要顶着牌照坐享红利今后也将“此路不通”了。根据要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禁止通过出租、出借业务牌照或将经营权承包等形式由其他机构或个人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要点八:合规部门文件至少要保留5年

根据要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设立合规管理部门,并对合规负责人、合规部门及相应人员的职务、职责、任免条件和程序等作出规定。

而合规部门则要把出具的合规审查意见、提供的合规咨询意见、签署的公司文件、合规检查工作底稿等与履行职责有关的文件、资料存档备查,并对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出记录。保留时间不得低于5年。

在这份规则出台之前,一些在证券业协会官网登记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就已经出现了不当营销、违规经营等问题,部分地方证监局还因此收到投资者的频繁举报。

此前的5月15日,澎湃新闻曾经报道,北京证监局查处了上海证券通北京分公司和大连华讯北京分公司两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

其中,上海证券通北京分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存在承诺60%以上收益的违规行为,而且在接受监管部门现场检查时删除过往聊天记录企图“瞒天过海”,被罚80万元。而大连华讯北京分公司则在暂停新增客户的整改期内违规新增客户,却对监管部门做出虚假陈述,被罚25万元。北京证监局将这类行为归类为“阳奉阴违”,称将保持高压态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