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週末啦!雖說明天要繼續上班,但我們還有一個美好的夜晚不是麼?

  這次“Fashion採訪手記”又請到一位很懂咖啡的咖啡達人——貝貝,來給大家指點迷津,聊聊需要知道點什麼,能讓你成爲衆人面前的咖啡達人!

  至少,咱們得分清楚菜單上的“拿鐵”“卡布奇諾”“摩卡”都分別代表什麼,對吧?

  順便,座標位置上海的旁友們,你們有福了!因爲貝貝依據她的經驗,給大家推薦了幾家不錯的咖啡店~

  開始吧——

  大多數咖啡館,特別是連鎖咖啡店,都會把每一品種標出來,例如:美式、拿鐵、卡布奇諾等等。也不乏一些獨立咖啡店,只會列出類似於“黑咖啡”、“牛奶咖啡”等品名。

  這時候,千萬不能怯場,仍然需要保持微笑,自信地跟老闆點單!

  進了咖啡店,我們怎麼點單?

  走進連鎖咖啡店,滿滿幾頁的菜單讓人云裏霧裏,其實那些都是基礎的咖啡品種加上各種糖漿、奶油等,換湯不換藥的方程式組合啦~

  但是,獨立咖啡店往往都是一小張有質感的紙上,寫着幾行極爲簡單的字,並配上花體英文作爲註釋,逼格盡顯。

  爲了快速(搭訕)上手,我們不妨從menu的常駐嘉賓進行解讀!

  1、美式咖啡(Americano)

  走Freestyle的美國人由於喝不慣意式濃縮咖啡的醇苦,並且對咖啡的口感沒有歐洲人那般講究,便開始在濃縮咖啡中加水,降低苦味,同時也損失了咖啡的香味,倒也是自成一派,稱爲美式咖啡(Americano)。

  美式咖啡

  傲嬌臉的意大利纔不會喜歡喝這種“兌水咖啡”,至少我在意大利犄角旮旯都沒有見到過喝美式咖啡的意大利人,甚至見到過被保姆推出來遛彎的老奶奶早上在咖啡館也是絲毫不肯折損咖啡香味而求其次的。

  所以知道了吧……作爲一名“咖啡達人”,你千萬不要點什麼?嗯嗯,說大聲一點……美!式!咖!啡!

  傳統的美式咖啡是通過滴濾咖啡機制作的。沒錯,就是經常能在酒店自助早餐檯面上看到的這貨:

  操作簡單方便,只需控制好咖啡粉與水的比例即可,且能通過底座長時間加熱,非常適合酒店早餐了有木有!

  如今的速食時代,由於意式咖啡機萃取濃縮所需時間更短,各家咖啡館就開始直接“簡單除暴”地用水稀釋濃縮咖啡了。

  因此,如果在咖啡館點了一杯美式咖啡,然後咖啡師直接在加了水的杯子里加入意式濃縮也不要大驚失色。

  如果覺得濃縮+水還是有點苦澀無法下口的話,不妨跟咖啡師說加一點牛奶,入口會更加順滑哦~

  美式咖啡由於並沒有其他材料的加持,因此很容易受到咖啡豆口味的影響,推薦一家長盛不衰的網紅,位於上海永康路上的Beautiful Concept。它家的美式是裝在一個袋子裏,加入少許牛奶,口感毫無苦澀,迎面撲來一股夏日的清爽。

  2、拿鐵咖啡(Caffe Latte)VS 卡布奇諾(Cappuccino)VS澳白(Flat White)

  你以爲這三種咖啡其實差不多麼?

  No NoNo!讓我認真負責的告訴你,它們都是不一樣的。請帶着你的黑人問號臉跟着我漲知識。

  第一杯就是拿鐵咖啡(Caffe Latte)。

  拿鐵

  1)拿鐵(Latte),一詞源自意大利語,本意爲“牛奶”。

  敲黑板啦!如果在意大利點咖啡,千萬不要單說Latte,人家會認真的給你端上來一杯牛奶的哦!

  請跟我重複三遍,Caffe Latte!

  所以可以理解爲什麼當“拿鐵”搭配上其它詞的時候,它就變成了無咖啡因的飲料了,比如抹茶拿鐵,其實就是抹茶粉+牛奶啦。

  (對,去星爸爸的時候,別以爲你喝抹茶拿鐵是在喝咖啡,不是!不是!不是!)

  抹茶拿鐵

  顧名思義,拿鐵咖啡就是加了牛奶的濃縮咖啡啦。

  但是當它出現在咖啡館的時候,又不單單只是加了牛奶,更是有奶泡覆蓋在頭頂。

  由於加了較多的牛奶,因此多用玻璃杯或者大高杯來裝,會比其他咖啡大杯。

  傳統意式做法,其實並不講究奶泡上面的拉花,看意大利老牌烘培店Princi的拿鐵咖啡出品,頂端隨意揮灑的濃縮咖啡,彷彿經歷了一瀉而下的暢快。

  雖然星巴克引入了Princi的烘焙甜點,但是做咖啡上……就差太遠啦!

  少了這些講究,喝起來反而更加隨意,也更符合咖啡在意大利人生活中信手拈來的輕鬆感。

  大多咖啡館只要咖啡豆和牛奶品質不出錯,拿鐵一般都是出品最爲穩定的。

  所以知道了吧?如果你進了一家陌生的咖啡店,不知道要點什麼的時候,點拿鐵一般都不會太難喝。

  Onirii Coffee(也是一家位於上海的咖啡店),來自一個嫌棄咖啡苦味和酸味的小夥伴的推薦,她覺得這家的拿鐵入口容易,也沒有豆子的硬傷,是能讓她下午5點也堅持要喝的一杯。

  2)卡布奇諾

  再來聊聊卡布奇諾(Cappuccino),與拿鐵咖啡相似,它也是由濃縮咖啡、牛奶和奶泡組成。

  但是相較拿鐵咖啡主打牛奶,卡布奇諾的奶量更少,因此奶泡更多一些,因此口感相比拿鐵也會更加突出咖啡的本味一些。

  一般來說,濃縮咖啡、牛奶、奶泡的比例爲1:1:1。

  由於體量本身就較小,因此卡布奇諾一般被裝在矮墩墩的大口杯裏,喝起來也更加暢快盡致。

  平日裏我喝的最多的便是卡布奇諾了,既不會覺得牛奶搶了咖啡應有的風味,更是喜歡那滿滿一口奶泡過濾下的順滑感。

  之前提到的Onirii Coffee,我也是經常路過討一杯卡布奇諾的,無論冬夏,總是給人一股溫暖的力量,我相信一家有靈魂的小店就是有莫名的魔力能吸引人進去小憩吧。

  3)澳式白咖啡(簡稱澳白)

  然後想說的就是去年開始被各大品牌玩壞的澳白了。

  據說它的起源竟然是一位咖啡師在製作卡布奇諾的時候手滑,沒有將奶泡打好,竟然也自成一派了。

  澳白沒有“標準化”的製作配方,甚至連濃縮咖啡應該加一個shot還是兩個shot都是隨意發揮了。

  相比其它兩位耳熟能詳的大兄弟,澳白的濃縮咖啡還不是上文提到的Espresso,而是隻使用Espresso一半水量以及更慢速度萃取出的Ristretto,加之奶量較少、奶泡更爲稀薄,所以它的咖啡口感是最爲濃郁的,更適合需要咖啡因提神醒腦而不喜過多牛奶的小夥伴。

  所以,如果你非常喜歡咖啡本身的味道,千萬不要錯過澳白!

  澳白的話,上海永康路三巨頭之一的GRIFFIN COFFEE是一個不會出錯的選擇。它家的口感不用懷疑,讓你不會感受到濃縮咖啡的衝擊感,奶量與奶泡的比例都控制的很不錯。

  3、摩卡咖啡(Caffe Mocha)

  雖然我們常常能在菜單上看到被單獨拎出來的摩卡咖啡(Caffe Mocha),但其實它是拿鐵咖啡家族的一員。

  在傳統拿鐵咖啡的基礎上,它加入了巧克力這個元素,通常是巧克力糖漿,或者用巧克力粉沖泡的熱巧克力。

  其次,摩卡咖啡也會加入比拿鐵更多的奶泡,也有一些咖啡店會再用奶油和巧克力粉置頂,以呈現更加豐富的視覺和甜蜜的口感。

  一個巧克力真愛粉很喜歡Uncle No Name Espresso的摩卡咖啡。雖然也是一家我珍藏的店,但我更偏愛它的卡布奇諾,咖啡香溢卻不會有拿鐵般厚重的奶味,尤爲適合工作日的午後。

  4、瑪奇朵咖啡(Caffe Macchiato)

  經常出沒星爸爸的同學們,可能還常聽到XX瑪奇朵,腦子裏第一印象就是各種甜甜的糖漿。

  BUT!瑪奇朵(Macchiato)在意大利語的意思是“烙印、印記”,可不是各種加了齁甜糖漿的咖啡哦。

  傳統的意式瑪奇朵咖啡(Caffe Macchiato)其實就是濃縮咖啡上面挖好幾大勺奶泡組成的。

  口感嘛,可以想象是透過那層綿密的奶泡,緩解了濃縮咖啡的醇苦感,但是除此之外又沒有其它液體入口的神奇感覺啦。

  來,看看這杯是啥:

  這可不是一杯瑪奇朵咖啡哦,而是Latte Macchiato。搞暈了有木有!其實它更側重於牛奶,濃縮咖啡已經是少而又少了,並且可以明確看到分層,上面那層厚厚的奶泡,喝了真的可以一秒成爲嘴角自帶白泡泡的偶像劇女主角哦~

  PLUS,所謂“冰咖啡”

  不少小夥伴在炎炎夏日肯定想要磕一杯冰牛奶咖啡吧,進去咖啡店就大吼一句,“一杯冰卡布奇諾/澳白”——這可是超綱的哦!

  卡布奇諾和澳白都是熱飲限定哦,因爲冷飲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奶泡的“加冕”了,所以冰牛奶咖啡只能通過濃縮咖啡+牛奶完成,那便是冰拿鐵咖啡啦~

  爲大家獻上私藏的冰拿鐵最佳咖啡館——SMALL ARMS BIG HEART。可能出沒在上海南京西路附近的魔都小夥伴有聽說這家小而溫暖的咖啡館,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尤其喜歡暖暖冬日站在店內聞着咖啡香,曬着太陽的午後了,簡直不想回去上班。

  現在也有一些店家進行創新,讓大家不用每次都買到一杯毫(wu)無(fa)噱(zhang)頭(jia)的冰拿鐵。

  比如APE Caffe就在夏天出現一款白冰鑽,將濃縮咖啡製作成小方冰塊,加入滿杯牛奶中,等待冰塊慢慢融化的過程,便出現了一杯由淺至濃的冰拿鐵了。

  只是需要知道的是,如果喝(牛奶)的速度過快,導致冰塊沒有來得及融化的話,那喝到最後咖啡味便無法與牛奶的味道協調了。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咖啡店在創新這條路上狂奔不止了,但是我們還是挑選了最爲基本的幾款咖啡,大家漲知識的同時也希望可以學以致用~

  關於咖啡和其他美食相關的內容,大家還有什麼想了解的?留言給我,看看下次我是不是可以幫到大家~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轉發到朋友圈!這是“Fashion採訪手記”邀請專業人士撰寫的原創文章,需要轉載請聯繫我們。採訪和商務合作,請添加微信applered88。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