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經常能聽到家長抱怨:寶寶的乳牙長出沒多久就變黑了,甚至有些年輕父母誤認爲寶寶先天就是爛牙。其實這種現象大都是因“奶瓶齲”所致。奶瓶齲,就是指由於長期用奶瓶人工餵養,奶嘴緊貼於上頜乳前牙,而奶瓶內多爲牛奶、糖水、果汁等易產酸發酵的飲料;萌出不久的乳牙與繼承恆牙相比,其表面結構不成熟,礦化度低,抗酸力弱,這種情況下寶寶的乳牙就會受到奶瓶齲的頻頻光顧了。

奶瓶齲一直是嬰幼兒高發的口腔疾病,多見於1~3歲幼兒,城市幼兒的發病率高於農村,這與城市的孩子較多進食糖分高的食物有關。同時奶瓶齲也與父母的餵養方式以及是否懂得保護、清潔孩子的牙齒密不可分。不少父母爲了安撫孩子或貪圖省事,喜歡讓孩子含着奶嘴入睡,這種錯誤的餵養方式會給牙齒帶來很大隱患,是造成孩子奶瓶齲的主要原因。寶寶夜晚休息時間長,唾液分泌減少,對口腔、乳牙的沖刷作用微乎其微,殘留的奶垢則成了致齲菌滋生繁殖的溫牀,在如此長的時間內牙齒持續受到細菌代謝物的侵蝕,寶寶乳牙的健康可就岌岌可危了。

奶瓶齲主要發生於上頜乳前牙,病情可進展迅速,破壞面積廣,並且治療效果差。乳牙的齲壞同樣會引起疼痛,嚴重時還可發生牙髓炎、牙槽膿腫等併發症,引起全身症狀。此外,過度使用奶瓶還有可能累及孩子牙牀的生長和恆牙的發育,甚至形成“地包天”,影響孩子語言習慣以及口腔發育。因此,爲了您寶寶乳牙的健康,預防奶瓶齲是很必要的。我們建議:

1.合理餵養

每次餵奶,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減少奶液浸泡牙齒的時間。不要讓寶寶口中含着裝有奶汁、果汁的奶瓶睡覺。一旦孩子能自己喝水就應該改爲使用口杯,一般1歲以後就應改用水杯餵奶或用小匙餵奶了。另外適時餵養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加清潔牙面的作用。

提倡母乳餵養。母乳是母親給予孩子天然的最理想的食物,有利於寶寶的消化、抵抗疾病。母乳餵養是母嬰情感的紐帶。

2.清潔口腔

在寶寶喝完奶以後再喂一些溫開水,可以有效清洗、沖刷殘留在口腔中的奶液,減少腐蝕牙齒的危險。另外,可以將蘸清水的乾淨紗布纏繞手指擦拭寶寶牙齒上的奶垢,保持寶寶良好的口腔衛生。

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就應該爲寶寶刷牙,最好是在飯後和睡前進行。還可以選擇指套刷進行口腔清潔。3歲以下寶寶可用清水刷牙,3歲以上的寶寶可考慮選用兒童含氟牙膏。

3.定期檢查

我們推薦從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後開始,每隔3個月帶他去醫院檢查一次牙齒。及時發現、治療並糾正不利於口腔健康的習慣或行爲方式。適時到醫院使用適量的氟製劑,以提高乳牙的抗齲力。預防齲齒並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瞭解更多牙齒問題,請關注「河馬醫生口腔護理平臺」的搜狐號,聽河馬說牙齒問題,提前把牙治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