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來,關於西山腳下的這個周培源故居南邊的“金線洞”是不是徐霞客筆下的金線泉,還有爭議、還沒有定論,難怪現場沒有任何文字標明瞭。但是,無論是吳叔怎麼尋找,就是沒有發現任何標明“金線泉”、“金線洞”的字樣,更別提徐霞客旅遊標誌地的標誌牌了。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徐霞客筆下的昆明西山“金線泉”?!

幸福來得不會太突然,生活中真是這樣的。

最近一段時間,吳叔的週末都貢獻給了西山,都在追尋徐霞客《遊太華山記》的足跡。

不過,吳叔關注的,並不是現在旅遊景區中的那些馳名景點、比如龍門,而是徐霞客筆下的重點、現在的非著名景點。

比如:徐霞客從楊家村上山的路,下山又上山的千步崖,山腳下的山邑村(龍門村)、金線泉,如有可能還有意一探徐霞客最後特意再次爬到山頂探險聳崖間的黑龍池……。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羅漢崖古道,西山著名的千步巖

尤其是山腳下的金線泉,吳叔至少去了三次,但一無所獲。

這個週末,本來只是打算去找找山邑村(龍門村)的龍王廟,不料卻發現意外地發現了“金線泉”,然而……。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泉水還算清,也有些小魚在游來游去

先來說點背景知識。

在徐霞客筆下,關於金線泉是這樣記錄和描述的:

亟懸仄徑下,得金線泉。泉自西山透腹出,外分三門,大僅如盎,中崆峒,悉巨石欹側,不可入。水由盎門出,分注海。海中細魚溯流入洞,是名金線魚。魚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金一縷如線,爲滇池珍味。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滇池金線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完整看過《徐霞客遊記》的朋友,會有這樣的印象:徐霞客特別喜歡魚,無論是喫還是看!

吳叔給你們扳着手指頭數一下,倒不用腳趾頭。

在大理劍川,徐霞客一到州治,“稅放行李於北街楊貢士家,乃買魚於市”;在大理洱源的油魚洞,徐霞客寫到”小魚千萬頭,雜沓於內”;到了蘭津古渡,徐霞客不去考證狀元楊慎庵是不是在這裏寫下了千古絕唱《臨江仙》,而是特意記下“永昌重時魚。具魚似鯖魚狀而甚肥,出此江,亦出此時”……..。

也是啊,徐霞客來自與南直隸、來自於江南水鄉,魚自然是最愛了。所以,到了昆明滇池,不能不去看著名的美味“金線魚”、金線泉。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滇池金線魚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來,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是“喫貨”一枚。

吳叔最早去找金線泉的時候,是在五月初。

當時,吳叔坐附6路車到了終點站“黃金支隊”,下車後一直超南走,走了很遠,沒有什麼發現。

感覺只是去體會徐霞客筆下的“南壁愈拓削,一去五里,黃石痕掛壁下,土人名爲掛榜山”的險峻,金線泉沒有什麼線索。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壁立千軔的掛榜山

這個週末,先是週六鼓起勇氣冒雨挑戰千步巖,在龍門觀看徐霞客標誌地閱讀《遊記》介紹原文的時候,吳叔注意到徐霞客提到了山下龍門村的“龍王廟”。

於是,週日就有了再次探訪滇池邊。

還是附6路,到了龍門村站,車站的對面就可以看到一尊仍批着紅布的雕像,此前幾次吳叔也注意到了這個東西,但可能太low了,沒太在意。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龍門村的龍王廟不會就這個樣子吧?

總覺得,在這片所謂的龍門村溼地公園中,應該還有一座專門的龍王廟。

於是就順着公園裏的路往南邊走,可是,除了大量的樹木草坪之外,滇池邊上看不到什麼建築。徐霞客可是說了:“村南即龍王堂,前臨水海”。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龍王廟?

於是一直往南走,很快就看到了一棟灰藍的建築,也不管是不是龍王廟,走上前去看看吧。

原來是周培源故居。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周培源故居

吳叔對這些名人故居,有崇敬之心,但不是興趣所在。不過還是很認真地看了一遍保護碑文。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周培源故居

就在吳叔看到碑文最後一句的時候,不由得狂喜:南至金線洞外沿爲界!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請特別留意最後一句

金線洞、金線泉,應該就是一回事!終於有點線索了,幸福來得太是不是太突然了?!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故居、漁政碼頭、金線洞,就在咫尺之間

於是,吳叔就邊拍照、邊觀察起周培源故居旁邊這個“金線泉”。

確實是石頭下湧出的泉水,確實是通向咫尺之外的滇池,而且池子裏還有一些小魚在游來游去,這個符合徐霞客記錄下的“水由盎門出,分注海”的描寫。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出於山崖下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確實通向不遠處的滇池

這個魚洞,已經不像撫仙湖祿充村尖山下那些抗浪魚洞那麼原生態了,但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幻,而且今年乾旱少雨滇池水位也降下去了,能有現在的樣子也算是說的過去。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撫仙湖的抗浪魚洞

但是,無論是吳叔怎麼尋找,就是沒有發現任何標明“金線泉”、“金線洞”的字樣,更別提徐霞客旅遊標誌地的標誌牌了。

難道這不是金線洞、金線泉?

就在現場,吳叔又一次翻看了徐霞客的《遊太華山記》。

確實不像啊!

徐霞客遊記中,介紹完金線魚之後,還寫了金線泉的北邊,也就是周培源故居這邊,“泉北半里,有大石洞”,可是現在是都是平地和綠植,看不到石也看不到洞。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龍門村的古樹,村呢?

如果這個還可以用滄海田來解釋的話。那麼,徐霞客山下“南循南崖麓”三里,以及他“行峯頂四里”爲“碧雞絕頂”之後,“東下二里,已臨金線泉之上,乃於聳崖間觀黑龍池而下”,這就明顯不符合實際了。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碧雞絕頂還在更南之處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西山頂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爲這裏的西邊,明顯不是“碧雞絕頂”之下!美女峯正對之處,還在南邊有一段呢!

帶着疑惑回家後,在網上查詢相關資料。

原來,關於西山腳下的這個周培源故居南邊的“金線洞”是不是徐霞客筆下的金線泉,還有爭議、還沒有定論,難怪現場沒有任何文字標明瞭。

看來,徐霞客筆下的金線泉的探訪,還得繼續。

遺憾啊,原以爲找到了徐霞客筆下的西山“金線泉”,結果卻存疑

金線泉,期待更多發現!

敬請關注吳叔!關注吳叔後續的尋訪!更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料和線索,關於金線泉、關於黑龍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