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二戰時期爲了開拓疆土,進行了一系列慘無人道的殖民擴張。既然四面都環海,日本就必須靠着建船業作爲重要工具。在日本倭寇時代,對我國東南沿海侵犯,甲午海戰中又擊敗了北洋艦隊。這使得日本的侵略行動變本加厲,而在近代海軍上,日本的航母建造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結果卻大跌眼鏡。

二戰日本陸戰航母下場 爲何花大價錢卻沒發揮力量?

日本船業

日本陸軍建造的第一艘“陸軍航母”,叫“神州丸”號。1934年12月完工,研製計劃極爲保密。“神州丸”號的結局不算光彩,被自己國家的魚雷擊中,又遭受到美軍潛艇攻擊。1945年,在臺灣海域被美軍擊沉。

二戰日本陸戰航母下場 爲何花大價錢卻沒發揮力量?

陸戰航母

日本第二艘投資建造的航母名爲“秋津丸”號。1942年完工,參與過多次登錄作戰核運送飛機的任務,由於能力限制,作用一般。到了抗戰後期,能給與日軍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再看“秋津丸”號,下場更加慘烈,1944年載着2000多人馳援菲律賓戰場。被美軍魚雷擊中,引發了爆炸,2000人同“秋津丸”號一同沉入了海底。

二戰日本陸戰航母下場 爲何花大價錢卻沒發揮力量?

神州丸

從1933年開始,日本相繼製造了4艘陸軍航母。其花費和發揮出來的作用不成正比。這幾艘陸軍航母也是徒有虛名,對日本的時局和戰場並沒有發揮到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