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兒不冷不熱,天氣還是比較宜人,但是很多朋友卻反而提不起精神來,全身沒勁,沒有食慾,不想去上學、不想去工作、什麼都不想幹,這些懶洋洋的症狀可能是“五月病”給鬧的。

沒食慾、乏力、提不起精神 你可能得了“五月病”

專家認爲,一進入五月,有些人莫名地會感覺到全身乏力、沒有食慾,煩躁不安,做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症狀有點跟女性更年期差不多。

這種懶洋洋的表現其實並不是病,是人體對季節變換產生的正常反應,五月病其實並不是單指五月,而是泛指初夏時節因壓力和疲勞而出現的症狀。一方面,五月正好是進入初夏的時候,這時候氣溫升高了,體內新陳代謝速度加快,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出現乏力、疲勞、煩躁不安的症狀。另一方面,從中醫角度講“夏季對應心”,夏季陽氣太盛,人體的小環境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引起心火旺盛導致心煩氣躁。

從中醫角度來說,所謂“五月病”的症狀就是肝鬱的表現。情緒長期低落、焦慮、緊張,實際上就是肝氣生髮受阻的表現。肝出了問題,人還會表現爲乏力。因此,調肝解鬱是改善症狀的關鍵。此外,五月人也容易上火,其中心火是夏季最容易出現的。患者的主要表現就是睡眠不好、心煩意亂、焦躁不安、愛發脾氣、口舌生瘡。

五月如何養生

1、增靜減怒

沒食慾、乏力、提不起精神 你可能得了“五月病”

立夏後的高氣溫容易引起情緒焦躁,導致心火過旺,引發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受情緒起伏及氣候外感因素的影響,發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立夏後養心是第一要務。養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靜養身心,保持內心安靜、情志開懷,以降心火。

2、早睡早起

立夏之後,晝長夜短,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在自然界陽盛陰虛的氣候變化下,人們可較春天稍晚點睡覺,但不建議在子時(即晚上11點)之後睡覺,以順應陰氣的不足;早上應早點起牀,以適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

3、多到戶外運動

沒食慾、乏力、提不起精神 你可能得了“五月病”

立夏到來,順應自然陽氣的發散狀態,人應該適當增加活動,運動有助於激發陽氣,外達氣血,適當的排汗是人體排出不慎所受之寒邪的有效途徑。因此,夏天保健要多增加室外活動,要適當曬曬太陽,不要怕出汗。當然,如果稍動則大汗的人,則要防止劇烈運動而大汗導致的傷津耗氣,所以多汗的人可選擇慢節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練八段錦、打太極拳或做瑜伽拉伸。

4、防傷陽氣

民間有“沒過五月五,不要收被褥”之說,意思是沒有到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裏的棉被不要隨便收藏起來。這是因爲在端午節前,天氣沒有規律,有時白天十分炎熱,到了晚上卻氣溫突然下降,這些情況下稍不留意就容易受涼。

5、飲食宜清淡

沒食慾、乏力、提不起精神 你可能得了“五月病”

在飲食上應以低脂、低鹽的清淡食物爲主,應食用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如枇杷、西瓜、草莓、葡萄。

編輯:聶沛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