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壁壘之牆:關於共享的數據

大數據時代,各個數據王國“分封而治”。

離散的數據,不是被密封在民族國家的保險櫃裏,就是藏在科技巨頭們的黑箱中。

這種數字割據的狀態,常使我們在全球問題中陷入無能,無感的境地。

全球漁業就是最好的例證,各國的海洋捕魚數據長期以來是不透明的,不開放給公衆與研究者,數據標準雜亂不一。

這不僅造成了過量獵殺、非法捕魚、奴隸勞工、海洋污染和漁業資源枯竭等嚴峻問題,而且使我們很難對全球商業捕魚有一個整體性的洞察與監測。

2014年,Google, Skytruth和Oceana共同創建非營利組織Global Fishing Watch。它構建了一個衝破信息藩籬的,透明公開的大數據平臺(正如其核心所述Sustainability through Transparency),我們可以實時追蹤商業捕魚船舶的全球足跡,監測非法海洋捕撈的活動,觀察全球海上轉運船隻的動態。

在2012~2016年,它利用衛星監測和谷歌的機器學習工具,共處理了220億個船舶自動識別的信息,跟蹤了7萬餘艘商業捕魚船舶,共計4000萬小時,200億千瓦時能耗的漁業活動。

它追蹤了世界各地的漁船4.6億公里的海上活動足跡,這相當於往返月球600次。這個全球共享的數據庫,在爲地理學家、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們提供了研究的利器的同時,也不斷探尋與各個國家之間的數據共享和集體行動(如印度尼西亞,祕魯將其船舶監測系統的國家數據(VMS)納入其中)。

不得不說,Global Fishing Watch是數字王國裏的“異教徒”,是數字封建割據時代偉大的世界主義先鋒。

這張是全球漁船轉運的熱點圖。

監測海上轉運船舶的動態信息非常重要,因爲在商業捕魚活動中,海上中轉長期處於監管的真空地帶,這使得非法捕撈、強迫勞動、毒品走私和遠洋漁船上侵犯人權行爲有了可乘之機。

這張圖來自於2016年榮獲普利策公共服務獎的Seafood from Slaves,這是一艘穿梭於泰國和巴布新幾內亞之間的漁船,而這支遠洋漁船藏着血汗勞工的惡行。

美聯社在收集這些遠洋捕撈漁船上慘無人道的罪證時,充分藉助了大數據與新科技的力量。

遙感與數字地圖公司通過AIS信號確定了這艘船舶的海上活動軌跡,太空影像服務商則透過衛星捕捉到這艘漁船海上轉運的高分辨圖像,其長期深藏不露的海上罪行,現了原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