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信富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富通租赁”)由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润新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北京市通州区综合投资公司)和捷旺国际有限公司成立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于2010年。股权转让后,中信富通租赁仍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北京国润新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4%,富邦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中信富通租赁的母公司为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李梦 零壹租赁智库

01 | 公司概况

中信富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富通租赁”)由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润新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北京市通州区综合投资公司)和捷旺国际有限公司成立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于2010年。成立之初,注册资金5亿元,其中,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55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51%。

1.两次股权变更 中信资产持股51%

2015年6月23日,中信富通进行增资和股权变更,增资后注册资本变更为93,103.45万元,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7.6%,捷旺国际有限公司持股13.4%、北京国润新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4%,富邦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25%。

2015年11月9日,中信富通租赁进行股权变更,捷旺国际有限公司将所持 13.4%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后,中信富通租赁仍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北京国润新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4%,富邦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中信富通租赁的母公司为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组织结构

公司内设基础设施事业部、现代物流服务事业部、高端设备装备事业部、通道业务事业部、医疗文化教育事业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人力资源行政部11个部门。

02 | 业务情况

中信富通租赁以常规融资租赁业务为主营业务,从租赁模式上来看,主要采取直接融资租赁和售后回租租赁方式来开展业务,售后回租虽然仍是主要模式,但近年大力拓展直租业务,效果显著。

截至2017年9月末,发行人直接融资租赁业务类型的应收融资租赁款净额为 18.90亿元,占全部应收融资租赁款净额比例为38.74%;售后回租业务类型的应收融资租赁款净额为29.88亿元,占全部应收融资租赁款净额比例为 61.26%。截至2017年9月末,公司较上年末新增投放项目中直租和回租合同占比分别为34.33%和65.67%,期末存量租赁项目中直租业务合同余额占比为 43.46%。

成立之初,中信富通租赁业务主要分布在民营制造业,其中占比较高的细分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制品制造业及(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2014年以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战略规划,对项目投放行业布局进行了细化调整,逐步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投放,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等领域为业务发展核心。

2015年,随着医疗领域投放项目的增加,公司全年新签订合同数量114个,较2014年增加2.93倍;2017年 1-9 月公司新签订67笔租赁合同,新签订合同金额合计8.13亿元,其中医疗文化共计 4.02 亿元,未有基础设施项目。

相比医疗板块和基础设施,发行人在金融业、商业地产、节能环保、高端设备装备制造以及现代物流领域的业务规模较小。截至2017年9月末,上述行业应收融资租赁款占比分别为 2.05%、0.18%、3.52%、0.00%和 0.29%。

03 | 财务情况

截至2018年底,中信富通租赁资产总额57.9亿元,较2017年70.36亿元大幅下降。资产负债率连年上升,2018年为85.84%。

2015-2018年资产负债情况(单位:万元)

2015-2017年中信富通的业绩表现良好,营收与净利连续增长。但2018年营收大幅下滑,出现大幅亏损。2018年营收2.6亿元,同比下降约51%,归母净亏损5.2亿元。

中信富通解释为,2018年,项目投放减少,同时于2018年计提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2018年,社会信用风险事件多,租赁公司多有牵涉。中信富通未决诉讼仲裁较多,截至2018年末,公司的未决诉讼涉及的标的额为126889.72万元。

2015-2018年营收与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04 | 融资情况

据Wind,截至目前,债券发行规模为44.67亿元。

05 | 股东中信集团优势 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中信富通租赁实控人中信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其中,金融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行业和领域;实业涉及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良好发展势头。

公司充分发挥与中信集团旗下子公司的协同效应,充分利用中信的客户资源、营销网络和管理机制,融入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公司将继续着力加强集团内子公司业务,一是与中信银行、信银国际、中信建投证券等金融子公司开展业务交流,通过客户互换、信息共享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其中信银行国际牵头的境外银团贷款开拓了利用境外资金的渠道;二是与中信建设、中信裕联等非金融子公司合作,开拓了融资租赁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