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实力最雄厚的行商,就是从事盐业的两淮盐商、经营票号的山西晋商和进行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并不是只有十三家商行,而是沿用明朝时期沿用下来的习惯称呼,在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是市舶司,明朝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市舶司,但是,到了万历年间,在广州,市舶司的部分功能被官设的牙行所取代,所谓“代市舶提举盘验纳税”,这些牙行统称为“十三行”,有的时候不止十三行,有的时候甚至只有数行,比如明末清初之时,只有数行,而到了康熙年间,则有十六行,乾隆年间发展到二十六行,都统称为“广州十三行”。

中国最有钱的商人,仓库火灾,钱烧化了流到水沟,吃瓜群众不抢?

1780年的广州十三行

清朝建立以后,依然延续旧制,设立市舶司,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各处市舶司均被撤销,而代之以江、浙、闽、粤四海关,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有感于海外贸易兴盛可能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不利的影响,遂裁撤了江、浙、闽海关,只保留了粤海关,将海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个地方,这样一来,广州十三行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十三行的商人也从广州“一口通商”的环境下,获利甚多。

中国最有钱的商人,仓库火灾,钱烧化了流到水沟,吃瓜群众不抢?

当时的广东也有外国人开办的洋行

十三行不仅仅是商行,清政府还将对外贸易的一些事务交给了十三行来办理,清朝规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与中国官员打交道,必须通过十三行,不得私自与官府联系,外商将货物运到广州后,也必须与官府指定的商行进行交易,这种做法一方面限制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弊端丛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很好的管理外商,因为外国商人必须与官府指定的商行进行交易,所以,价格比较统一,商业信用良好,避免了中国商人与他们私自进行贸易时产生诸多矛盾。

中国最有钱的商人,仓库火灾,钱烧化了流到水沟,吃瓜群众不抢?

十三行的房屋

与此同时,清政府从海外采购货物或者外国人想去清朝宫廷觐见皇帝,往往也通过广州十三行来办理,如1718年,康熙皇帝在给两广总督杨琳的批复中说:“知道了,西洋来人内,若有各样学问或行医者必着速送至京中。”

中国最有钱的商人,仓库火灾,钱烧化了流到水沟,吃瓜群众不抢?

康熙皇帝画像

广州十三行中,最著名的就是怡和行,怡和行是伍秉鉴家族经营的,伍秉鉴于嘉庆六年(1801年),继承家族产业,管理怡和行,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个人资产,仅仅是银元,已经达到了2600万,是和珅之后,清朝当之无愧的首富,在外国商人眼里,伍秉鉴甚至是当时的世界首富。在晚清以前,官府是不铸造银币的,银子都是一两一两的白银,当时外国人铸造的银元,重0.72两,含90%的银,称之为“九成银”,2600万银元,相当于1684.8万两白银。

中国最有钱的商人,仓库火灾,钱烧化了流到水沟,吃瓜群众不抢?

19世纪,西班牙的银币

伍秉鉴的财富,只是十三行中众多商人所拥有财富的冰山一角,十三行的建筑多为三层,第一层堆放货物,是仓库,第二层和第三层是公寓,用作住宅,当时的人认为,十三行的仓库里堆满了银元和其他的财宝。1822年,十三行发生了一场火灾,损失了4000多万两白银,在这场大火中,十三行仓库里堆着的银元都被烧化了,流入到了水沟里,绵延一二里路,这场大火熄灭之后,也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群,但是,大家为什么不哄抢白银呢?因为实在是搬不动,白银烧化以后,流到沟里,结成了一条厚厚的长达一二里路的银条,“牢不可破”。

当然,到了近代,在清政府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之后,十三行昔日的富庶就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海外贸易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