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球上看月球時,會看到有些黑影,太空人登陸到這個平原狀的黑影區時,發現很難在它的表面上鑽孔,經研究這裏的土壤樣品中含有金屬元素如鈦、錇、釔等,科學家們爲此感到十分驚異,因爲這些金屬元素要在相當高的熱度---攝氏6000度以上纔可能熔化,並與周圍的岩石混合在一些。研究人員猜測這種理論解釋了月球光線和重元素爲何具有相同同位素組成,不久科學家將進行更多的測試加以證實,由於月球上殘留着氙-136和氦-3元素,地球上核反應堆發生反應時就會產生大量這樣的物質。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期,科學家最新研究表示,月球起源是由於地球地幔的一次自然核爆炸,而不是過去認爲的超大質量星體撞擊地球從而分離形成的月球。

  之前的月球源自碰撞星體理論存在着疑問,按照碰撞理論月球的質量含量應當是80%來自碰撞星體,20%來自地球,但事實上光線同位素比和重元素測量顯示,月球岩石成分與地球岩石成分幾近相同。

  地球和月球融合體理論可以有效地解釋月球的形成,該理論認爲地球和月球具有類似的同位素比。據悉,這項理論是查爾斯-達爾文的孫子喬治-達爾文於1879年提出的,他指出最初地球和月球是一個整體熔岩星體,它的旋轉速度非常快,這顆星體的重心引力要大於離心力,然而一種排斥力最終將現今月球這一部分質量排斥在地球軌道上,形成了現今的月球。雖然該理論已形成130年之久,但卻遭到了科學界的拒絕,其原因是沒有一位科學家可以解釋究竟是什麼能源力量將月球大小的一部分質量排斥到外軌道上。

  目前,荷蘭西開普大學科學家羅布-德-梅傑爾(Rob de Meijer)和維旺迪環球大學的威姆-凡-韋斯特瑞恩(Wim van Westrenen)最新研究揭開了其中的謎團。他們的理論認爲,離心力濃縮釷和鈾等重元素在赤道平面和地球內核-地幔的交界區域,如果濃縮的放射性元素足夠高的話,這將釀成一次核鏈式反應達到超臨界狀態,導致一次核爆炸。

  梅傑爾和韋斯特瑞恩計算結果顯示,放射性元素的濃縮度非常高,足以導致超臨界核反應發生。之後地球基本上就變成了一個天然的地球核反應堆,將一部分質量爆炸排斥推向太空,就形成了現今的月球。

  研究人員猜測這種理論解釋了月球光線和重元素爲何具有相同同位素組成,不久科學家將進行更多的測試加以證實,由於月球上殘留着氙-136和氦-3元素,地球上核反應堆發生反應時就會產生大量這樣的物質。之所以之前未得到科學界的認可,原因在於太陽風沉積了它們大量的同位素在月球表面,與之前爆炸時的同位素進行抵消中和。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

  對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論。有些科學家認爲,月球是46億年前,與地球一樣是宇宙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則認爲,月球是地球的孩子,從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陽神號幾次帶回的數據顯示,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學家認爲,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範圍,因而才意外地納入地球的軌道。但也有人引用天體力學來反對這種說法。

  月球較地球古老:

  令科學家驚訝的是,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還要老。太空人攜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測定有43億年至46億年的歷史,這已相當於太陽系的歷史了。

  土壤比岩石更久遠:

  美國太空人首次登陸的“寧靜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遠。據分析,兩者相差10億年之久。由化學分析顯示,月球上的土壤並非由岩石演變,可能來自別的地方。

  受撞擊會發出巨大響聲:

  太陽神號在探月時,月球登陸艇和火箭返航時,都會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會使月球像大銅鑼或大鐘一樣響起來,阿波羅12號探月時,月球的回聲還持續了4個小時,目前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解釋這種現象。

  黑影區有稀有金屬:

  在地球上看月球時,會看到有些黑影,太空人登陸到這個平原狀的黑影區時,發現很難在它的表面上鑽孔,經研究這裏的土壤樣品中含有金屬元素如鈦、錇、釔等,科學家們爲此感到十分驚異,因爲這些金屬元素要在相當高的熱度---攝氏6000度以上纔可能熔化,並與周圍的岩石混合在一些。

  純鐵粒子不會生鏽:

  宇航員們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品中,都含有純鐵的粒子,科學家們認爲這些純鐵粒子並非來自隕石。有專家報導,這些純鐵粒子帶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過鏽,純鐵不生鏽在科學界還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

  表面光滑如鏡子:

  月球表面不少地方光滑如鏡。好像被什麼不知來源的酷熱“燙”過了一樣。專家們分析說,這兒並非是由巨大的隕石撞擊而造成的,有些科學家則認爲,太陽爆出來的高熱纔是主要的因素。

  具有磁性使人震驚:

  早期的月球研究,都說月球上沒有磁場,近年來在分析月球岩石後,才知道它有強烈的磁性。然而月球的岩石真有磁場,則應有個鐵質的核心纔對,但現在的資料又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巨大的熱核心不可能存在於月球的裏面,也不可能從地球上的磁場獲得磁性,因爲月球若要從地球上獲得磁性,就必須很接近地球,果真如此,它恐怕會被地心力弄毀了。

  外殼底部的濃縮物:

  太空探測帶回來的資料顯示,月球的外殼底下有大塊的濃縮物而且還有一股吸引力,太空船飛過時禁不住要傾斜。科學家只知道這些濃縮物是一種又重又密的物質,其餘就一無所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