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訊(記者 施捷)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核酸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範先羣眼腫瘤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聚焦兒童常見眼惡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從染色體構象動態變化入手,率先在12號染色體13.32區域發現新的GAU1致病區,並揭示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生的染色體構象調控新機制。研究中臨牀數據分析還發現,高表達GAU1預示着更低的患者生存率,爲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早期診斷和預後生存提供重要檢測指標和治療新靶點。

圖說:九院眼腫瘤團隊揭示眼內惡性腫瘤發病新機制 院方供圖

視網膜母細胞瘤(RB)是一種起源於視網膜核層的胚胎性惡性腫瘤,多發生於3歲以下嬰幼兒童,可單眼和雙眼患病,具有家族遺傳性,是嬰幼兒眼病中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危害患兒生命。我國RB的發病率居世界前列,患者數量佔全世界1/6左右。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生主要由位於13號染色體的RB1基因突變導致,九院眼科研究團隊另闢蹊徑,從染色體構象動態重塑角度入手,採用染色體構象捕捉和RNA-Seq等技術,首次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12號染色體上的GAU1新致病區,當GAU1所在致病區染色體構象形態由閉合向開放轉變時,GAU1 lncRNA轉錄被激活,隨後招募轉錄延長因子TCEA1形成GAU1-TCEA1複合物,該複合物能直接結合癌基因GLANT8啓動子,激活GLANT8表達,促進腫瘤細胞惡性生長。這一發現揭示了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生的新機制,爲靶向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此番研究是九院眼科眼腫瘤團隊繼2015年揭示成人常見眼惡性腫瘤——葡萄膜黑色素瘤發生的“陷阱修飾”致病機制後,在惡性腫瘤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九院眼科眼腫瘤團隊在學科帶頭人範先羣教授帶領下,成立了我國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資助來自新疆、西藏、寧夏等16個省市的貧困RB患兒;開展了我國31個省38個大型醫院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回顧性隊列研究,以瞭解我國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病情況、治療現狀和預後。他們先後獲得國家衛計委行業專項“常見眼惡性腫瘤診療新技術、規範及其應用研究”以及24個眼腫瘤相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課題資助,在眼惡性腫瘤發生機制和臨牀多中心研究上取得了多項成果,兩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有力推進了我國眼腫瘤專業發展。

本次研究論文第一作者是九院眼科研究生柴佩韋和賈若冰,通訊作者是張赫和範先羣教授。眼腫瘤團隊的賈仁兵、葛盛芳教授也爲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