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刀网络 袁娟】

天气微凉! 随着温度的下降,从大棚开始密封,我们就要预防灰霉病啦!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和茎。

番茄幼苗。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浸状腐烂,之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腐烂折断。

番茄灰霉病叶部初期症状。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

番茄灰霉病茎秆初期症状。初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高湿时长出灰色霉层,上部植株枯死。

番茄灰霉病果实初期症状。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软腐,病部长出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

花萼。花萼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

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发病时期。在日光温室中发病流行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定植后3月初至4月上旬为叶部灰霉病的始发期,该时期病情平稳发展;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叶部灰霉病的上升期,此时病害发展迅速;4月下旬至5下旬为该病发生高峰期。病果发生时期:番茄定植后20~25天(3月末)第1层果开始发病,之后病果迅速上升,4月中旬至5月初为盛发期;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温室开始大放风,病情下降;第2层果在4月10日开始发病,之后病果率迅速增长,4月末至5月初达到高峰;第3层果在第2层果发病后15天开始发病,病果增至5月初后下降。

气候因素。温暖湿润是灰霉病流行为害的主要条件。灰霉病原发育适温为20~23℃,相对湿度要求95%以上。早春棚室的生态条件恰好温暖湿润,很容易引起发病。连阴天、寒流天、浇水后湿度增大易发病。

栽培因素。植株徒长、棚室透光差、光照不足易发病。管理不当、粗放耕作、过于密植、氮肥不足或过量、领秧绑架过晚、灌水后放风排湿不及时、阴雨天灌水、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病果及病叶不及时清理等易发病。

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五、传播特点。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

番茄受灰霉病危害图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温度开始升高时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覆盖大棚、温室的薄膜最好选用紫光膜,早扣棚烤地,保持薄膜清洁。高垄栽培膜下暗灌,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适当控制浇水,发病田减少浇水量,必须浇水时,则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且水量要小。及时摘除病花病叶、病果和病枝,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切不可乱丢乱放。

化学防治

防治参考用药

16%己唑·腐霉利悬浮剂(微毒)使用800-1000倍液喷雾

25%氨基·嘧霉胺悬浮剂(低毒)使用100-150克/亩喷雾

50%异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93-120克/亩喷雾

75%异菌·多·锰锌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0-140克/亩喷雾

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0-150克/亩喷雾

50%嘧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20-140克/亩喷雾

80%嘧霉·异菌脲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30-45克/亩喷雾

4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88-113克/亩喷雾

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47-70克/亩喷雾

50%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80-120克/亩喷雾

50%腐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80-120克/亩喷雾

50%多·福·乙霉威可湿性粉剂(中等毒)使用133-160克/亩喷雾

10%腐霉利烟剂(低毒)使用200-300克/亩点燃

5%香芹酚水剂(低毒)使用100-120克/亩喷雾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30-50克/亩喷雾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50-100克/亩喷雾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63-94克/亩喷雾

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微毒)使用100-166.7克/亩喷雾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67-100克/亩喷雾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低毒)使用89-118毫升/亩喷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