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形科的香草衆多,但被皖北人一直惦記的莫過於荊芥了。悉數脣形科中西方風行的香草,也許沒有比荊芥的清爽更能熨帖皖北人的胃口的了。

荊芥是皖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味香草,夏日裏的涼拌黃瓜是必須荊芥來提神點睛的。進入5月以後,無論是葷菜,還是素菜,若沒有了荊芥的點綴,便會頓時失了顏色。荊芥脣形科天然的獨特清香不僅用於涼拌,佐粥,本身就是一道鮮美的菜蔬。

也許你很難想象,這種皖北人餐桌上最日常的香草竟是大名鼎鼎的羅勒家族的一員。沒錯,荊芥是與風靡意大利的甜羅勒、你能羅勒,盛行於泰國與臺灣的九層塔一樣,也是一種羅勒。

很多人以爲,福建沿海地帶常常用於炒制螺絲的金不換是阜陽的荊芥。其實不然,金不換或被不同地域的人叫作九層塔的香草也是一種羅勒,但與皖北荊芥有本質的不同,是兩種植物。雖然兩者形態上看起來很難區分,但細微之處還是可以見分曉的。

皖北荊芥的葉片偏卵圓,邊緣鋸齒與葉尖沒有九層塔的明顯。此外皖北荊芥的莖稈往往是綠色的,而九層塔的莖稈常常帶有淺淡的紫色。而且兩者氣味相差懸殊,皖北荊芥不同於九層塔的茴香味道的,與檸檬羅勒的檸檬氣味非常相似。

九層塔,被不同地域的人叫作金不換,也叫蘭香羅勒。她的花葉與莖杆均有濃烈的八角茴香的香氣,全草具疏風解表,化溼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之功效。而被皖北人稱作荊芥的是一種香草類菜蔬,並非植物學上的荊芥,也非藥物學上的荊芥,而是屬於脣形科的羅勒家族。

在中藥學與植物學上的荊芥屬於荊芥屬,而被稱作皖北荊芥的香草則是屬於羅勒屬。作爲草藥,在《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有荊芥,記其解表散風,透疹。而以蔬菜類香草面目呈現在人們生活中的荊芥雖同名卻是異物。

藥用的可能是裂葉荊芥屬和荊芥屬,最常見的就是貓薄荷。貓薄荷是貓咪們的興奮劑,多數貓咪對貓薄荷敏感,聞到貓薄荷的香氣會神迷顛倒,所以貓薄荷經常被用作製作貓咪的玩具。也有發情的公貓咪藉助貓薄荷的情迷麻醉作用。有學者觀察發現,公貓在向母貓咪表白前先在貓薄荷叢裏滾上一身貓薄荷的香氣,以求迷惑對方能高效求偶。

植物學上,在《中國植物誌》中脣形科荊芥屬的荊芥雖也有藥用價值,卻此荊芥非彼荊芥,並不做中藥荊芥用,而是常被用作園林或蜜源植物。

所以更準確的說,皖北荊芥其實是一種羅勒。造成如此差別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植物種類繁多,再加上不同領域對植物的識別有所差異,所以出現有的植物同名異物有的同物異名的現象。

皖北荊芥一般在夏季繁茂,花開淺紫色。曾聽人說,有人遠在沙漠,託人從皖北捎去荊芥種子。歷經磨難,克服種種困難終在沙漠得以種成一片綠洲。越難得就越珍惜,所以就不捨得掐其枝葉,去其花朵。反見其荊芥木質化越發嚴重,很早就要開花結實。

其實,像荊芥之類的香草類植物,一般需要經常掐去舊葉老枝,才能越發繁茂。她們樂觀通達,勇於奉獻。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對她們而言,唯有努力付出纔是靈魂深處的滋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