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精靈怪圈出自一種獨特的沙漠白蟻之手,是自然生態工程的一個典範。在精靈怪圈形成之初,他們就對P. allocerus白蟻進行了研究。

  從安哥拉到納米比亞再到南非北部的一個狹長的沙漠地帶,散佈着數以千計的圓圈,因充滿神祕色彩被形象地稱之爲“精靈怪圈”。

  這些怪圈覆蓋的區域面積大約相當於半個亞利桑那州,人口非常稀疏。它們的存在對當地人具有重要意義。他們卻是怪圈的受益者,用怪圈周圍的草餵養牛、山羊和綿羊。根據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精靈怪圈出自一種獨特的沙漠白蟻之手,是自然生態工程的一個典範。

  “精靈怪圈”

  在生活在當地的辛巴族人看來,精靈怪圈神祕莫測,無法用科學加以解釋。他們對人類學家表示精靈怪圈是由他們的祖先穆庫魯人(Mukuru)製造的。此外,他們還給出了一種富有詩意的解釋——神靈的足跡。

  “精靈怪圈”

  根據當地流傳的一個故事,一條神龍生活在地下深處的裂縫中。神龍呼出的毒氣殺死了地上的植被,形成了這些怪圈。一些科學家指出“神龍說”顯然是由當地愛幻想的導遊杜撰的。

  成因假設

  爲了給出一個更令人信服的解釋,德國漢堡大學的生態學教授諾伯特-尤根斯進行了一項新研究。研究發現精靈怪圈出自一種獨特的沙漠白蟻之手,學名“Psammotermes allocerus”,堪稱自然生態工程的一個典範。

  尤根斯表示這些勤勉的白蟻讓它們的沙漠家園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了一片由多年生草地構成的綠洲。在發表於《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尤根斯指出這些白蟻改變環境的能力與海狸不相上下,在影響力的空間尺度上則超過海狸。

  在納米布沙漠長度超過1200英里(約合1930公里)的區域內——尤其是納米比亞部分地區—— P. allocerus將面積巨大並且以生命短暫的植物爲主的沙漠地區變成擁有豐富物種的多年生草地爲主的綠洲,即使在乾旱季節和發生旱災的年份,這個綠洲仍存在很多多年生植物。特斯切克爾率先提出精靈怪圈的出現可能與白蟻有關,同時還去尋找另一種白蟻——收穫蟻的巢穴,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他最後指出其他任何白蟻都與這些怪圈無關。按照他的觀點,精靈怪圈似乎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團。特斯切克爾在一篇評論中表示他不相信白蟻就是精靈怪圈的成因,尤根斯的研究犯了一個常見的錯誤,將相關性(即使聯繫非常緊密)與因果關係混淆在一起。

  假設驗證

  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對一系列假設進行了驗證,包括甲烷等天然氣體外溢或者其他毒素升到地面,殺死了地上的植被。不過,他們並沒有得出具有決定性的結論。

  尤根斯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特斯切克爾沒有找對白蟻,忽視了生活在紅沙圓圈地下的另一個白蟻種羣,它們以草根爲食,導致圓圈內寸草不生。在這種情況下,土壤能夠快速地吸收雨水,同時削弱了蒸發導致的水分流失現象。

  圓圈內沒有植被也說明雨水並沒有通過蒸發流失。具體地說,通過植物的水分蒸發。根據科學家的解釋,吸收的雨水均勻擴散到周邊的沙土中,這也就解釋了爲何呈現圓形。這些雨水滋養周圍的草地。白蟻會一直啃食圓圈內新冒出的根,防止新植被破壞它們的生態系統工程。

  證據介紹

  尤根斯指出過去6年時間裏,他與同事進行了40次野外考察,對所有精靈圓圈進行系統性研究。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所有精靈圓圈都有兩個泄密祕密的特徵:一個是,P. allocerus始終存在,另一個是,土壤多沙並且擁有很高的滲透性。

  他指出他們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正是這種白蟻而不是其他白蟻造就了精靈怪圈。這種白蟻的活動非常祕密,不在地上建造巢穴。它們的地下居所和通道又深又窄。

  “精靈怪圈”

  尤根斯說:“它們就像在鬆軟的沙子中游泳,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研究人員發現精靈怪圈旨在沙土中出現,而不是粘土較多的土壤中。在精靈怪圈形成之初,他們就對P. allocerus白蟻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這些白蟻不僅在最初扮演創造者的角色,還會在後期扮演佔領者的角色。

  此外,它們還會啃食圓圈邊緣外側的草根,進一步擴大精靈怪圈的直徑。在乾旱季節,P. allocerus白蟻會搬出精靈圓圈,但繼續留在地下,以圓圈外部的草根爲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