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器材,也不僅僅是拍攝設備,也會包括後期的設備,雖然說拍攝 Vlog 的要素中,講故事和審美的重要性是最靠前的,但是,器材和性能總不能拖後腿吧,這也就是戴爾將靈越 7590 定位爲‘Vlogger 合金裝備’的原因:願你拍攝的時間多一點,剪輯導出花費的時間少一點,揹包重量輕一點,續航時間讓人放心一點,這也就是戴爾想實現‘性能續航和重量不可能三角’目的所在。而在特斯拉等新晉汽車大廠的選配選項裏,鎂合金輪轂也有一席之地,相比於跑車爲了提速而減重,特斯拉等電動汽車廠商對於鎂合金的需求點在於,爲了保證續航里程,需要配備大容量電池。

本文來自愛範兒

當保時捷 911 GT3 RS 的設計師希望在原版 911 的基礎上進一步減輕車身重量,以獲得更快速度的時候,鋁合金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於是碳纖維和鎂合金,就成爲了鋁合金這種常見材料的完美替代品。不管 911 GT3 RS 這款爲速度而生的跑車如何迭代,鎂合金從未缺席,這種輕便的材料存在於汽車輪轂或者車頂之上,主要用於減輕重量之用。

而在特斯拉等新晉汽車大廠的選配選項裏,鎂合金輪轂也有一席之地,相比於跑車爲了提速而減重,特斯拉等電動汽車廠商對於鎂合金的需求點在於,爲了保證續航里程,需要配備大容量電池。而大容量電池又會增重車身重量。爲了在搭載大容量電池的需求上有效控制車身重量,就要使用輕且堅固的鎂合金。

當汽車廠商紛紛想到用碳纖維或者鎂合金來減重的時候,消費電子生產商們同樣也開始着手在產品中用上鎂合金,比如此前的徠卡 Q 系列和 M 系列相機,還有寶格麗的腕錶,以及今天的主角:戴爾靈越 7590 筆記本。

在‘輕裝上陣’這件事上,戴爾給了靈越 7590 全新的思路,鎂合金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一定程度上因爲材質原因改變了產品外在氣質。正如此前經常用在超跑上的碳纖維也會出現在高端筆記本上,鎂合金在汽車領域獲得了好評之後,再用到高端筆記本等消費電子產品上面也是水到渠成。

實現性能續航和重量的‘不可能三角’

在以往,性能,重量和續航是個彼此互斥的‘不可能三角’,不過靈越 7590 隱隱有打破這種矛盾的意思了。

對於一款用到了最新標壓 i7-9750H、4K 顯示屏、雙風扇雙熱管,屏幕尺寸到達了 15.6 英寸的筆記本來說,靈越 7590 把重量控制在 1.59 千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相較之下,15.4 英寸的 MacBook Pro 重量是 1.83 千克,而 13.5 英寸酷睿 i7 處理器款的 Surface Book 2 重量是 1.64 千克。

這意味着在與同尺寸筆記本的比較中,靈越 7590 的重量明顯要輕上一大截,甚至比它還小的筆記本也會比它重那麼一點兒,可以說同尺寸筆記本里,比它輕的產品屈指可數,無論是標壓處理器產品還是低壓處理器產品。

上過初中化學課的人都知道,純鎂易燃,因此要想好好使用,就得和鋁一樣,做成合金。相比於本來就相對輕便的鋁合金,在同等強度和硬度下,鎂合金相比鋁合金輕 1/3。

在靈越 7590 機身的 ACD 三面以及機身骨架,全都用到了這種金屬材質,這就是靈越 7590 能夠相較於 15 英寸主流機型減重三分之一的主要原因。

鎂合金優點在於,它更能對抗外界衝撞侵蝕和摩擦。而相比於不鏽鋼或者鋁合金,鎂合金就會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質感:低調內斂。

鎂合金幫助減重之後,又可以把減下來的重量勻出一部分來放電池,這就有點兒類似於減肥和健身的區別。對於追求健康體態的人來說,人不是越瘦越好,而是要減去脂肪練出肌肉,標壓處理器和大電池就是這款電腦的肌肉。爲此,靈越 7590 就放入了 97whr 的大電池以保證可靠的續航時間。

很多人看到標壓處理器,估計心裏就已經打上了‘續航尿崩’的標籤。

這個刻板印象需要分兩方面看,在重型負載場景,那電池電量肯定掉得飛快。在輕負載場景,其實靈越 7590 的續航和主流超極本是一個水準。這裏用此前我一貫使用的測試條件:50% 亮度,WiFi 網絡下循環播放 720p 本地視頻。

這種輕負載場景下,CPU 的佔用僅有 3% 左右,實測 1  小時耗費掉了 10% 的電池電量。算下來,10 小時的 720p 本地視頻播放時間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另外一個常用的電腦輕負載場景就是網頁瀏覽辦公,因此接着我試了下掛着微信,開 Chrome 瀏覽器在後臺編輯文章。依舊是 50% 亮度,WiFi 網絡條件,開啓節電模式,一邊回覆微信,一邊碼字修圖查資料的情況下,一小時耗電量爲 9%。

特意強調輕負載下續航的意義在於,前面我着重提到了鎂合金帶來的輕便優勢,這使得這個 15.6 英寸的大傢伙也適合帶着出差。而在出差場景下,能在旅途上看幾個小時視頻,然後接着又能辦公幾個小時,維持 10 小時的續航時間說明,筆記本完全可以勝任一個工作日不間斷地使用。

這也呼應了小標題所說的‘性能續航和重量的不可能三角’,靈越 7590‘輕’可看齊 13 英寸超極本,‘強’能保證一天辦公續航。那麼,性能表現如何呢?

如果有留意最近更新的遊戲本的話,那麼肯定就會注意到這款最新的九代酷睿標壓處理器 i7-9750H,可以這麼說,現階段而言, i7-9750H 是高性能筆記本最好的選擇。英特爾此前表示,如果用這一代的 Core i7-9750H 和三年前的 Core i7-6700HQ 對比,新處理器在運行《全面戰爭:戰錘 2》這類 3A 遊戲時,幀率表現提升了 56%,而 4K 視頻的處理速度也快了 54%。

另外,和英特爾幾乎是同節奏的,英偉達也發佈了 GTX1650 這款顯卡,作爲之前 GTX1050 替代選項,如果說酷睿處理器要隔兩三代才能看到質變的話,那麼 GTX1650 相較於 GTX1050 的性能提升卻是顯而易見的,相較於 GTX1050Ti 也有不小的優勢。

在衡量電腦綜合性能的 PCMARK10 跑分當中,靈越 7590 獲得了 4604 分的成績。

只考慮碼字修圖看劇,固然不需要對性能考量太多。但是,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媒介形態正在變遷,視頻內容越來越受歡迎,許多原本習慣於用文字記錄生活的人,開始考慮成爲一個 Vlogger(視頻日誌生產者),他們往往第一步會購買合適的拍攝設備,比如索尼佳能或者松下的微單,還有 GoPro Hero 7,或者最近大疆出的 OSMO Pocket。不過當他們開始剪片導出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現,原本在碼字修圖上得心應手的超極本性能不夠用了,尤其是在視頻文件比較大,或者清晰度比較高的時候。

舉個例子,在導出 4K 視頻的時候,採用低壓處理器的超極本基本就是等於‘時間靜止’了,視頻十分鐘,導出十小時。這個時候,標壓處理器筆記本和低壓處理器筆記本之間的性能鴻溝就體現出來了,起碼,像是靈越 7590 這個級別的性能,應付 Vlogger 們的各種需求是沒有問題的,哪怕是他們拍的是 4K 分辨率視頻。

鍵盤不錯,屏幕合格,接口齊全

靈越 7590 的定位其實並非旗艦,不過在鍵盤配置上也算良心,首先當然要談鍵盤手感,雖然不是機械鍵盤,不過我們也可以引入機械鍵盤的評價維度(鍵程,壓力克數和段落感)來說一下這款電腦的鍵盤。

簡言之:鍵程適中(反正比 MacBook 長不少),壓力克數較小(連打起來比較輕盈),按壓感比較清脆,整體來說,還是比較適合長時間進行輸入工作的。

對於經常要進行數字輸入的用戶來說,C 面獨立的數字鍵盤區也能讓輸入效率提高不少。更爲便捷的是,這個獨立的數字鍵盤區還有個快捷鍵,直接呼出 Windows 自帶的計算器應用,直接通過小鍵盤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了,某種程度上而言,這點小細節很適合財會人員。

另外,在保持了輕盈清脆手感的前提下,戴爾在靈越 7590 上還標配了背光鍵盤,支持兩檔亮度調節。

前面我們提到了,在性能和便攜度上,靈越 7590 很適合經常外出拍 Vlog 的視頻內容創作者,對於這類人羣來說,屏幕素質的重要性並不亞於性能。

在此,我們用 Spyder X Elite 這款旗艦級校色儀進行了測試,這裏主要放一下最關鍵的色域和色準。

靈越 7590 標配的 1080P 屏幕有着 100% 的 sRGB 色域,這個色域覆蓋可以滿足基本的需求了。

如果是專業設計師之類的,對於 AdobeRGB 色域有更高要求的話,可以選配另外一塊 4K 分辨率和 100% AdobeRGB 色域的頂配版靈越 7590。

色準上,最小 Δ E 值爲 0.65,最大 Δ E 值爲 4.49,也就是青色部分顯示會略有不準,平均 Δ E 值爲 1.68 也意味着,整體色彩準確度相當不錯,處於筆記本屏幕裏的上游位置。

整體而言,在筆記本陣營當中,靈越 7590 的屏幕素質算是中上,不會因爲低色域或者偏色問題影響到視頻的創作。

作爲一款 15.6 英寸的大傢伙,並且目標羣體是設計師或者 Vlog 創作者的筆記本,接口數量至關重要,HDMI 或者雷電 3 接口來接顯示器,至少兩個 USB Type-A 接口來外接鍵盤鼠標,還得留一個存儲卡卡槽吧。

在靈越 7590 上,常用的接口都有,不會出現只有幾個 USB Type-C 然後幹啥都要接小尾巴的情況。此外,一點兒的小驚喜就是 USB Type-C 接口升級到了雷電 3 接口,這對於想要傳輸大量數據,或者有外接多個 4K 顯示器需求的用戶來說是一個福音。

我手上這款 i7-9750H + 8GB 內存 + 512 SSD + GTX 1650 顯卡 + 1080P 售價爲 8199 元,帶有 4K 分辨率 + 100% AdobeRGB 色域屏幕,還有 16GB 內存的頂配靈越 7590 售價爲萬元出頭,對於目標用戶來說,算是性價比之選。

如果要給它貼上標籤的話,那應該就是外表謙遜,內在可靠。鎂合金的使用,有點兒神來之筆的意思,換上這身‘衣服’之後,它已經是個成熟的電腦了,能夠面面俱到,獨當一面了。輕便是直觀的感受,因鎂合金之故,電腦電池可以大一點兒來保證續航,散熱更好也方便性能撒歡兒跑起來,大型單機和 4K 視頻剪輯也能應付。

在《Vlog 火了,但 Vlog 到底是什麼?》這篇文章裏,我們提到:

很多 Vlogger 都會使用手機拍攝。手機加上自拍杆,手不抖保持畫面穩定,簡單地轉換場景,後期配音,就能製作出 Vlog 。製作經驗越來越豐富後,自然會找到‘升級’器材的方向。

這個器材,也不僅僅是拍攝設備,也會包括後期的設備,雖然說拍攝 Vlog 的要素中,講故事和審美的重要性是最靠前的,但是,器材和性能總不能拖後腿吧,這也就是戴爾將靈越 7590 定位爲‘Vlogger 合金裝備’的原因:願你拍攝的時間多一點,剪輯導出花費的時間少一點,揹包重量輕一點,續航時間讓人放心一點,這也就是戴爾想實現‘性能續航和重量不可能三角’目的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