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早的連鎖健身品牌——浩沙健身,眼下正遭遇經營危機。繼去年媒體曝出“南京4家浩沙健身同時關門”後,北京的多家浩沙店最近也出現了快速撤店的情況。

  這家在全國擁有超過160家健身房門店的老牌健身房,如今自己跑路,卻讓花錢辦卡想來健身跑步的會員無路可跑…到底怎麼了?

  接連撤店!記者實地探訪北京浩沙健身店

  北京的張先生去年年底在離單位附近的浩沙健身金隅店,辦了100節私教課和一張三年的健身卡。然而今年四月份開始,張先生髮現,健身房陸續出現了團操課取消、游泳池關閉、斷熱水,經常性斷電等問題。五月份,被告知健身房已經關了。

  浩沙健身會員張先生:去年下半年,他們已經做得不是特別好了,一百節課的健身私教卡,收我3萬元現金。而且,我還辦了一張三年的健身卡,4900元,但是我實際上只用了十節課。

  加入浩沙會員維權羣后,張先生髮現,浩沙健身多家門店有上千名會員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記者姜美羊:在浩沙健身金隅店的游泳場館裏,可以聞到迎面撲鼻的惡臭以及特別刺激的味道,而且泳池的水現在已經泛綠了,上面還有一些不明的物質。

  浩沙健身會員宋先生:5月1日以後,就再也不讓遊了。水也沒人維護,越來越綠,他們甚至還拿泳池的水去沖廁所,因爲沒有水。

  宋先生了解到,會員裏面損失最多的超過五萬元,目前大家正準備聯名向法院集體起訴。

  浩沙健身會員宋先生:在金隅店簽了字的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在大西洋新城店聯名體現會員卡總金額,已達168萬,我們現在在擬起訴書。

  北京市浩沙健身金隅店工作人員:說現在有人接手我們店,要往外轉店,具體說這兩天過來交接,領導跟我們這樣說的,我們聯繫不到高層。

  多方欠款浩沙健身總部地址一變再變

  消費者的錢打了水漂,員工的薪水也遭遇拖欠,這麼多人躺槍,而浩沙出現問題是之前毫無徵兆嗎?

  北京浩沙健身金街店健身教練:去年11月份開始到現在工資一直沒有發放,拖欠了我將近12萬,負責人現在也聯繫不到。去年9月份因爲浩沙國際股市跌了,公司讓我們先強制入股,直接扣工資,扣完之後就好幾個月不發工資。

  採訪中,記者遇到來前來要賬的楊先生,他從2014年開始給浩沙健身供貨,起初都能按時結款,但從2017年就陸續拖賬,目前浩沙已經欠了他200多萬元。

  記者姜美羊:據知情人士介紹,浩沙健身的總部在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C4號樓,但是當我來到這裏的時候,發現這裏早已是人去樓空。

  北京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工作人員:這原來是浩沙國際的總部,但去年8月份和我們把合同就解除了,然後他們就搬走了。

  記者查詢得知,浩沙健身總部的工商註冊地址已經變更至浩沙健身中關村店。記者又來到浩沙健身中關村店發現,該店因欠費已經被物業斷電,今年4月17日就已經暫停營業了。

  記者撥打浩沙健身的註冊電話,一直沒有人接聽;又多次聯繫浩沙健身北京地區的負責人也未果。

  浩沙國際有限公司祕書鄭詠詩:我這邊只負責浩沙國際的公告,北京浩沙的事情我不清楚,我試試看聯繫他們的董事,看看有什麼回應。

  但截至今天,記者仍然沒有接到任何回覆。目前,“浩沙集團”官網已經無法打開,域名被屏蔽訪問。

  記者瞭解到,浩沙健身的兩大股東——浩沙國際董事長施洪流、泉州浩沙健身俱樂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施鴻雁,因欠款12億元及利息,已被福建泉州中院列爲失信人員執行名單。浩沙國際的多家子公司也已經被工商部門登記爲經營異常名錄。

  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監管部門也應“主動出擊”

  浩沙國際早在2011年就已在香港上市,去年下半年,浩沙國際還被指僞造收入、虛增業績,截至目前一直處於停牌狀態。

  爲什麼它還能繼續圈錢,對於美容健身這樣的預付費重災區行業,應如何完善監管呢?

  李女士從2018年開始在浩沙健身辦卡上私教課,但後來在協商退卡退費時,被浩沙健身一拖再拖,負責人也找不到。李女士報警無果後,去北京朝陽區法院起訴。李女士上網查詢才發現,浩沙健身金隅店屬於北京浩沙健力健身有限責任公司,這家2009年註冊的公司,有高達100多條的司法和經營風險提示。

  浩沙健身會員李女士:因爲不按照合同履行,已經被無數人起訴,但是它還是可以在之後的年份,比如2017年、2018年成立分公司, 換個名字,同一個法人,甚至有的店都沒有開張,圈完錢就走。

  專家提醒消費者,辦理預付費項目時,應該先覈實相關企業的資質和經營情況,要保留相關的合同和付款小票,權益受到侵害要儘快向有關部門投訴。

  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太力:如果浩沙明知道自己只有幾個月的租期,又不想延期,也不想提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它還宣傳,比如將五年到十年的預付卡賣給消費者,以非法佔有爲目的,這樣很有可能涉嫌合同詐騙罪。

  專家表示,如果是遇到欺詐行爲,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三倍賠償。

  記者梳理典型案例發現,預付卡消費糾紛主要集中在服務業,特別是在美容美髮、健身、攝影、汽車美容、餐飲等領域,但由於目前的預付卡備案制度存盲區、處罰力度較輕、徵信體系不完善等深層次原因,導致這一領域亂象頻發。專家坦言,預付卡消費亟待規範和監管。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監管部門對預付費的資金要進行相應監管,同時要從預付費的金額當中提取一定的保證金。

  財經短評:讓“跑路者”無路可跑

  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100多條司法和經營風險提示,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卻在屢屢開店欺騙消費者。這中間有法律法規的滯後和缺失,比如在2012年發佈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中,僅涉及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三個行業,而對健身、美容美髮、教育、文娛、網約車等領域沒有覆蓋。

  同時,我們的監管部門也要守土有責,提升資質門檻,讓失信企業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價,讓惡意失信企業無路可走。如何約束企業,讓他們在一個規範有序的市場框架內行事,相信有關部門能做的還有很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