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冷兵器研究所」授權轉載

進入中世紀中期,騎士們的盔甲有了進一步改進,雖然盔甲的形制依然是鎖子甲,但額外增加了用來保護頸部的「Coif - 鍊甲頭巾」、和「Mufflers - 鍊甲手套」,同時鎖子甲長度加長,直達腿部。

頭盔開始完全包裹頭部與臉部。儘管騎士的馬刺甚至鎖子甲在理論上是可以鎏金裝飾的,但大部分盔甲依舊樸實無華。不過,套在盔甲外的衣服則可以用不同顏色和圖案來彰顯個性。

這一時期,東方的穆斯林稱十字軍騎士爲「鐵人」,因爲士兵幾乎完全被盔甲覆蓋。由於無法從相貌或身材判斷其身份,因此他們便常常在盾牌塗上各種符號作爲個人標記。

15世紀初產於意大利的複合式盔甲

相同的圖案亦可繪製在頭盔上,或者以木頭、皮革、混凝紙、紡織物等材質單獨製作,這些表明個人身份的標誌也是歐洲紋章學的發端。

嚴格來說,它們最初的用途並非美學意義上的裝飾,但隨着紋章在中世紀的流行,這也成了盔甲裝飾中極爲重要的一環。

從13世紀後期起,騎士們經常會在肩膀、手肘、膝蓋等身體比較脆弱的部位加裝一些金屬板、硬皮革、獸骨、獸角以提升防護力,這種形式的鎧甲被稱爲「複合裝甲」。

這些複合物有時也會被鉚釘固定在昂貴、鮮豔的織物上,其中包括天鵝絨、錦緞以及金絲織物,這種形式的鎧甲被稱爲「Brigandines - 布面鐵甲」。

進入14世紀後,皮革和金屬板開始用來保護四肢乃至軀幹。皮革鎧甲更便於加工,能夠雕刻、塑造各式主題的圖案。就像中世紀手抄本的裝幀一樣,板甲的邊緣裝飾着銅合金薄片,有時上面會鎏金並刻上花卉或銘文。

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全身板甲。騎士從頭到腳披上一整套鉸接在一起的金屬盔甲,防禦力有了大幅提高的同時,也爲盔甲匠人提供了更多裝飾技術的選擇:鑲邊、鏽蝕、上漆、蝕刻、雕刻、點刻、鎏金、鑲嵌等等。

1450年產於德意志的木盾

頭盔和胸甲常常用織物覆蓋,木盾則一般用紋章加以裝飾。

十五世紀下半葉,尤其在德語國家,護甲表面用凹凸的線條裝飾成爲一種時尚,有的板甲邊緣部分被極爲細心地切割裝飾,其紋路似乎是在緬懷古老的哥特式花窗。

伴隨着文藝復興,意大利盔甲匠開始生產一種新式復古輕盔,它逐漸取代了中世紀流行的中頭盔。人們「刻意還原」了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肌肉型胸甲」。這種人體雕塑般的胸甲塵封數個世紀後終於重回世間,它們一般用於王公貴族們宮廷慶典時的附庸風雅,而非實戰。

1475-1480年意大利生產的輕頭盔

1500年前後,在德意志及歐洲其他地區,盔甲流行的樣式再度發生變化,昔日修長而垂直的哥特式板甲被更加圓潤、厚重的鎧甲所取代。

至1540年,凸脊成爲一種主流裝飾,德意志與意大利地區的盔甲表面上常常裝飾以閃亮的、平行的脊狀條紋。

1510年,意大利米蘭生產的輕騎兵甲

在1515年到1535年間,一批德意志盔甲匠打造出質量精湛的服裝盔甲,有時還搭配着造型奇異、具有人類或動物面孔的頭盔。在盛大的節日慶典期間,這些別緻的盔甲則被用來舉行慶典儀式或馬上比武大賽。

1530年至1560年的意大利半島,米蘭城內首屈一指的盔甲大師「Filippo Negroli - 菲利波・內格羅裏」,製作的雕花盔甲達到了同類產品的藝術巔峯。他和他的親戚一起經營着菲利波盔甲工坊,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烏爾比諾公爵、法國及西班牙王室製作了大批極爲華美的禮儀用鎧甲。

菲利波・內格羅裏1543年製作的頭盔

這時期盔甲已開始脫離實戰,不追求極致防護,而將重心放置於細膩的浮雕和各式植物花卉圖案,以及蝕刻的波紋,並且往往鑲金帶銀。菲利波在盔甲裝飾方面的造詣長期獨步歐洲。

1550年法國生產的頭盔

直到十六世紀中後期,禮儀用的盔甲和馬鎧纔有了堪與菲利波比肩的重量級作品。

1555年在巴黎爲法王亨利二世生產的盔甲

然而,浮雕工藝會削弱金屬強度,這使得此類盔甲不再適用於戰鬥和比武競技。於是自16世紀初起,蝕刻結合鎏金和發藍工藝成爲歐洲更加風行的盔甲修飾技術。

紋飾的具體內容涵蓋了宗教銘文、植物花卉、幾何圖形、宗教畫、歷史與神話題材、政治題材、紋章、騎士團等。由於裝飾變得越發複雜,盔甲匠也常常力不從心,不得不借助於畫家,雕塑家,蝕刻師和金匠的手藝。

1586年格林威治盔甲工廠

爲第三代坎伯蘭伯爵喬治・克利福德生產的板甲

除了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國等傳統盔甲製作基地,16世紀的英格蘭也開始奮起直追。1511年,亨利八世國王在格林威治設立了皇家盔甲工場,專爲英國君主及其宮廷生產高級盔甲,由於引進了大批外國專家,英國的盔甲裝飾水平很快也達到了一流水準。格林威治盔甲工廠的生產持續了上百年,直到17世紀中期英國革命爆發方纔退出歷史舞臺。

十七世紀後,傳統盔甲逐漸走向衰落。

1712年爲阿斯圖里亞斯王子路易打造的板甲

被認爲是歐洲最後一套皇家板甲

由於戰爭的困擾,軍隊需要能大規模裝備的甲冑,而非精英武士的定製板甲。隨着火器的普及,騎士時代開始逝去,美輪美奐的高檔歐洲盔甲也隨着時代開始走向遲暮。1712年,在巴黎的盔甲匠人爲年僅5歲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因方特・路易打造了一套皇家板甲後,再也沒有出現新的皇室訂單。

雖歐洲精美盔甲被火藥轟炸成糜粉,但它所承載的騎士精神依然屹立。被奉爲「新時代騎士」的紳士們穿上了他們的得體西裝,以此懷念那個充滿光榮、無畏和自豪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