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說明,孫悟空何嘗不是把唐僧這個人看到了骨子裏。也不容許屬下蹬鼻子上臉,偶然還會奚落自己——孫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時,就笑話他動了凡心,建議他與妖精圓房,唐僧“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漫卷西遊》十八十九 取經隊伍內訌的鬧劇及實力解決

十八、內訌的根由

孫悟空在這第一次內訌中是失敗者。掙扎着打死屍魔,卻換得了個被驅逐的結果,恓惶之際,他這樣對唐僧說:“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爲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喫盡千辛萬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纔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從向善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期望好人有好報,但是事實往往是事與願違,是行善不一定得善,邪辟反而大行其道。孔子對此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一句話,就是通人事知天命,和什麼爭,你都別和命爭。《西遊記》的作者能夠寫出這一部分來,肯定有着相似的經歷和極深的感慨。所以,悟空被貶一節,讓人格外悽愴。

孫悟空所謂的“兔死狗烹”說得好不深刻;“昧着惺惺使糊塗”說得好不透徹。這說明,孫悟空何嘗不是把唐僧這個人看到了骨子裏。唐僧爲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從如下幾點來慢慢說道。

《漫卷西遊》十八十九 取經隊伍內訌的鬧劇及實力解決

第一,唐僧的身世和身份。按現在的社會身份分類法,唐僧在俗家是官二代,在僧家是佛二代。父親是高官,姥爺是宰相,前生是金蟬子,長大後被唐太宗封爲御弟,在取經路上被佛派奉承爲“聖僧”。生得好,而且天賦神權。這與能力無關:當官是當官,能力是能力,這不能混爲一談的。當上官,安享尊崇,自然也就什麼都會做了,連寫個取經論文都會有人捉刀。

唐僧有如此的背景,而且在取經隊伍中居於核心地位,以及一再被佛派強調的高貴身份,慢慢地就會讓他的虛榮心高度膨脹,讓他的“官”氣水漲船高。他漸漸會覺得,自己的地位不容許有人挑戰;不容許有屬下比他更強大;也不容許屬下蹬鼻子上臉,偶然還會奚落自己——孫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時,就笑話他動了凡心,建議他與妖精圓房,唐僧“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這悟空生性好諷訕,可惜沒有八戒有眼色會見風使舵,本來唐僧已經心懷惱恨,這種調笑如同火上澆油,加上豬八戒煽風點火、添油加醋,於是噁心陡起,念起了第一遍緊箍咒。悟空沒想到這個和尚臉皮忒薄,開不起玩笑,但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對唐僧說:你不要念,有話你就直接說。唐僧支吾了半天,說出:你回去吧!這纔是他覺得對孫悟空目無領導的適當處分。

對白骨精的第二打、第三打,孫悟空更是沒有遵從唐僧的話。真是大逆不道。孫悟空你還覺得自己能幹呢,你不和領導保持一致,你再能幹也是瞎幹。

第二,權術。前面說過,唐僧會縱橫捭闔,換言之就是懂管理技術。當他看到取經隊伍裏豬八戒的異軍突起時,覺得此人可以充當心腹,重用或者提拔,都可以使他更爲死心塌地。何況,豬八戒纔是尊重他權威的人,不但會拍馬屁,而且還會察言觀色,貫徹自己的意圖。至於能力上的缺陷,可以在實踐當中彌補嘛——人無完人,什麼人都不是生來就具備各種能力的。所以隊伍內部同僚之間的排擠,唐僧是“聞過則喜”,正好藉此機會打壓孫悟空,甚至以此爲藉口趕走他,這樣即使是有仙佛來求情也有藉口——關鍵是,不會有人來求情!孫悟空社會背景是一張白紙。從仙界變節求佛,仙界自然不理;求佛路上不虔誠,還和領導鬧矛盾,你說佛界會支持誰?支持領導還是支持員工?還有,佛界一直對你孫悟空懷有戒心,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不是你這個人!根本談不上基本的信任!所以,趕走孫悟空,對仙佛兩界也都有交代,不用顧忌太多。

第三,取經隊伍結構已經健全,有着相當的實力。這和孫悟空單打獨鬥時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羽翼豐滿,不差你一個了。

所以,無論從政治背景到綜合實力各方面權衡,唐僧認爲,趕走孫悟空,都正是時候。唐僧這個謀略家,躊躇滿志,決心打造一個完全忠於自己、自己說一不二的團隊,驅逐了孫悟空,等於去除了最大的心病,爲所謂的內部團結掃平了道路,何樂而不爲呢!這就叫做:“昧着惺惺使糊塗”啊!

《漫卷西遊》十八十九 取經隊伍內訌的鬧劇及實力解決

十九、內訌的謝幕

事實證明,這場內訌最終演變成了一場鬧劇。

按談“心”的說法,是放縱了心猿,則百魔出現,危機叢生。孫悟空離開唐僧,轉身來到東洋大海上,沒頭沒腦說了句: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這倒奇怪了,不是剛剛在五莊觀,爲了救活人蔘果樹,到東洋大海里到處尋仙求聖的麼?這是否是作者疏忽或者筆誤?

如果不是疏忽,那麼作者是在借孫悟空的這番話,表示感慨:此路者,不是現實之路,而是妖精之路。意思是,沒想到,五百年後,我又一次被逼做了妖怪!而且是自己人搞的!

於是再度爲妖,殺了侵其故居的獵戶,重整旗鼓,收拾花果山,一時搞得又是家業復興。這說明孫悟空不但是隻會打仗的猴子,他實實在在也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只是生不逢時,不遇其人。

大陸最新版的電視劇《西遊記》演到這一節時,把孫悟空描寫成了個“五道槓”的好孩子,說他抓住了獵戶,教育了一通,和他們講了三個小時的人與自然的關係,還講了論語啦、易中天啦、錢文忠啦等一大堆有意義的東西,結果把獵戶們給放走了。說實話,這個新版,我也只看了這一節,而且從此也就只看了這一節。怎麼說呢,這就好比《溪山行旅圖》上,被畫上了一羣葫蘆娃。充滿了喜感,又讓人莫名的憤怒。

再說唐僧。唐僧呢,很快就需要孫悟空了。徒弟們是聽使喚了,但是他還沒到坐享江山的時候,還需要事必躬親,披荊斬棘去開創事業。這些,對他手下的兩個徒弟而言,也不是強項。

八戒巡山也好,打架也好,累了就知道齁齁大睡,全然不管他人死活;沙僧獨力難抵,而且也沒有統籌全局考慮的經驗,所以任那唐僧被黃袍怪給誣陷成老虎。一個團隊,大有分崩離析的跡象;取經路途,似乎就此要斷送在寶象國中。

結果,一頭畜生都比八戒忠心。白龍馬知道事情危機,不得已口吐人言,哀告八戒尋大師兄回來。八戒呢?卻勸他趁此散夥,他好繼續回高老莊當女婿,過太平日子。還是意馬知道心猿,他告訴八戒要以情感猴,肯定成功,八戒最終被白龍馬感動,就去了花果山。

可他哪有臉見猴王哦,“往草崖邊,溜啊溜的,溜混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當中擠着,也跟那些猴子磕頭。”孫悟空問得有意思:“你是哪裏來的夷人?”夷人,就是未馴化的方外之人,是文明之外的人、野蠻人,表示鄙視的意思。然後心知是怎麼回事,卻領着八戒遊山玩水,看他那似錦江山、偌大家當。

猴王此舉,有多重意思。一是,讓你八戒看看,除了險惡的取經路,我不是沒有出路,我有家有天下,陪你們喫苦受難,那是抬舉了你們;二是,你豬八戒今天來是爲什麼,我心裏明鏡似的,我哪有那麼賤,叫我走就走,叫我去就去?先拿足了勁再說;三是,試探八戒事情到底有多緊急,自己此番去值不值得——如果妖精是個草包,師弟和護法神們就可以搞定,那自己回去降了妖,再落個一身不是、再被髮配回家,那還不如不去。

《漫卷西遊》十八十九 取經隊伍內訌的鬧劇及實力解決

所以直到八戒用了激將法,說那妖精瞧不起他,猴王才怒上心頭,出山。一出山,竟先讓八戒和沙僧做了這樣一件事情:“把(黃袍怪的)兩個孩子拿到寶象國中,往那白玉階前摔下,可憐都被摜做個肉餅相似,鮮血迸流,骨骸粉碎”。

悟空解釋說,此舉是激將法,爲了逼黃袍怪露頭,同時也是爲了徹底斬斷百花羞公主的孽緣。但看起來不完全像,倒讓人想到是爲了堵唐僧的口——你不是嫌我殺了小媳婦和老人麼?你的兩個好徒弟還殺孩子哩。

等降了妖怪,救了唐僧,唐僧清醒過來,感激涕零:“賢徒,虧了你也,虧了你也!這一去,早詣西方,徑回東土,奏唐王,你的功勞第一。”這段話,頗有點劉備或者宋江的口吻。

你說這叫什麼話?大話,假話。孫悟空是爲了唐王取經的麼?這時節孫悟空連他的影子都沒見過。這是假惺惺封官許願,用世俗之心來羈絆住猴王。

他知道這一去,離不開悟空了。此去遙遠,槍桿子還是丟不得的,光講理論,對千妖萬怪來說,是行不通的。和尚化猛虎,只是一念之間。猛虎變成和尚,的確非常辛苦。至第三十一回,這場鬧劇以大團圓結束。

《漫卷西遊》十八十九 取經隊伍內訌的鬧劇及實力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