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平乡众多自行车企业逐渐把童车制造纳入到自己企业的生产线。爱情的力量撬动了平乡县生产制造自行车的相关产业,平乡人对它的感情也愈加深厚,延绵不断。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近些年多了两个与自行车相关的企业,一个是强久自行车配件集团公司,年产各种童车、整车300多万辆;另一个是好孩子儿童用品公司,全球婴童车行业领军者。

前者是默默深耕在华北平原的制造加工企业,后者是红遍国内外的母婴用品独角兽。它们为何都生长在这片土地?他们之间有何联系?故事要从河北邢台平乡这个小城讲起。

造梦

从邢台车站出发,到达平乡县需要一个多小时。汽车行驶在路面上,窗外是不断退后的一列整齐的路灯,被设计成“骑在自行车上的人”的样式。这些路灯,就像东道主招待远客时递出的名片,已在此静候多时,代表了平乡给世界的第一印象。

平乡人是“骑”在自行车上的。他们和自行车相互成就,将彼此紧紧嵌入对方的生命。

缘分的起点在20世纪70年代。彼时,婚嫁流行“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平乡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桎梏中,物资短缺、经济落后,多数人面对这些结婚嫁娶的“必要条件”,只能望而却步。

田禾村有个小伙子,每次都抱着满满的希望去相亲,最后总是失落而归。美好的爱情摆在眼前,可他既没有手表也没有缝纫机,更别说一辆自行车。

“大不了我自己组装!”小伙子从供销社买回自行车的各种零件,在家“闭门造车”,足足花了好几个月,他终于将这堆零部件变成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这份坚持使他脱单、脱贫。此后整个村的人们纷纷效仿,组装自行车便成了平乡人发家致富的一条意外之路。

爱情的力量撬动了平乡县生产制造自行车的相关产业,平乡人对它的感情也愈加深厚,延绵不断。

平乡自行车产业的“车轱辘”越转越快。自行车组装速度惊人,本地供销社和五金门市的自行车零部件供不应求。于是,平乡人又开始自己加工零件,在当地的集市上除了自行车交易外,又新增了自行车零部件的销售。

平乡河古庙镇,早在1981年,自行车零部件经销摊点就达1000多个,吸引了来自10多个省市的客商,每日客流量达6000余人,日成交额达20多万元。平乡一个叫河古庙的地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销售自行车零件为主的专业市场。

命运给予了平乡人一次翻身的机遇,他们不仅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还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押上,豪情一搏。

蜕变

从平乡前往河古庙镇,路途不远。车窗外是一个个生产制造的企业。小镇有“中国自行车零件城”的美誉。

今天的平乡,已不再局限于自行车生产加工,它还成为童车产地。随着摩托车、轿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传统自行车行业受到一定影响。自行车制造企业开始积极思变,力求在原有产业链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保持自身竞争力,童车则成为多数企业的全新尝试。

童车是婴童产品中最为典型和普遍的产品,占整个婴童产品消费市场的20%。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平乡众多自行车企业逐渐把童车制造纳入到自己企业的生产线。

产品品类不断增加,从早期儿童自行车,到如今儿童的学步车、摇摆车、滑板车及推车等新产品,几十年的自行车组装加工经验为平乡人打磨出一双快手。在现成的产业平台基础上,平乡的童车加工生产如同装上四驱车轮,驶向前方。

在平乡,童车产品“走出去”的同时,政府也积极地把全国优秀童车企业“请进来”。“好孩子”的落户就是平乡童车发展进程中最亮眼的一笔。

目前,“好孩子”北方生产基地项目可吸纳就业1万人,拉动近20个相关产业发展。平乡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志在将平乡打造成全国著名的 “童车之都”。

河北强久自行车配件集团公司从生产自行车零配件向童车、折叠车、电动车发展;从代步工具车向健身娱乐、玩具车发展;从普通碳钢车向锰钢、铝合金钢车发展,正是平乡童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河古庙镇,这个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生产加企业,集合了从焊接到组装再到喷漆等一系列生产加工流程。

平乡自行车、童车这“两辆车”并驾齐驱,产业的“车轱辘”越转越远。借势多个知名品牌,渐渐驶向全球。

触“电”

平乡的造车梦还在延续,“互联网 +”时代的产业引擎却急不可耐地在门外轰鸣。在完美造车的计划基础上,平乡正在积极地借助互联网走出去。

出生在平乡的90后网店店主郝先生,两年前还拿着固定收入,工作朝九晚五。他亲眼见证了家乡这座小城“骑行”在自行车上的变化,不安于现状的他决定加入家乡的产业。他从起初为别人的网店当打包工,到现在自己成为网店老板,并且带领20人的小团队,做到年销量达30万辆的金牌店主。

同为90后的平乡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马学祥,经营的童车淘宝网店销售排名第一。他带领一批90后年轻人,主动学习和研究互联网思维模式,并且运用到企业中,带着这些年轻人积极触“电”。拥有6年电商经验的马学祥,还免费为当地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开展互联网营销培训。

他们,不是平乡第一批组装生产自行车的人,但他们却是第一批志在将家乡的这“两辆车”卖到全球的人。聚焦供应链、品牌和渠道,将平乡自行车行业的传统模式迭代到“产业互联网 +”的电商模式,这正是他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个月前 , 当地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金额近50亿元,10多个重点项目砸向这个素有“中国自行车之城”的弹丸之地。

花30年时间认真研究自行车的“组装”,是小城扎实创作的一部简史。“小轱辘”驱动着自行车座上30亿元的年产值,为这座淹没在全国近3000个县的小城,欢喜地置办了一套全新的戎装。

从一个零件到一辆整车,从自行车到婴幼儿童车……河北平乡的“小城故事”还没讲完,但它的听众却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