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拳師“梅花曹”,許昌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寇運興是他的高徒

在日前剛結束的許昌第十二屆三國文化旅遊週期間,我市部分傳統武術精彩亮相。說起許昌武術,在歷史上有一位拳師不得不提,他就是清末名震武林的武子梅花拳高手曹振譜。曹振譜爲許昌武術的發展做了怎樣的貢獻?萬順鏢局、許昌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寇運興和他有着怎樣的關係?本期的檔案故事將爲您講述“北俠”曹振譜的故事。

清末威震武林,有“北俠”之稱

如今,在許昌武術圈中,提起“梅花曹”,老一輩練武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梅花曹”指的就是武子梅花拳著名傳人曹振譜。相傳,武子梅花拳由著名軍事家孫武創編,傳承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武子梅花拳流傳地域廣泛,在河南、河北、陝西、山東、湖北等地較爲盛行。

“曹振譜(1879年——1950年)原本是河北冀州大羅村人,幼年拜冀州大孔村武林高手孔繼祥爲師,學練武子梅花拳及各類器械。”5月3日,在東城區祖師街道辦事處,1930年出生的寇保成說,父親寇運興當年曾跟着曹振譜學習武子梅花拳,自己年輕的時候也見到曹振譜。“印象中他個頭兒不高,濃眉大眼,但塊頭不小,端坐在椅子上很有威嚴。”清末,由於社會動盪,爲了保護旅行安全、將現銀、貴重物品等平安送達目的地,鏢局便應運而生。鏢局的成員武藝高強,憑藉一身過硬的武功行走江湖。江湖人聯繫會用“春點”,亦稱隱語、行話、市語、方語、切口、黑話等。曹振譜隨師父孔繼祥到北京開設萬順鏢局。後孔繼祥病故,曹振譜繼承師業,當了鏢局鏢頭。由於曹振譜武藝高強,在當時名震武林,江湖送號“梅花曹”。

在許昌市檔案局館藏的檔案資料中,關於曹振譜也有記載。“許昌武林人才輩出,著名拳師曹振譜(系梅花拳傳人,有‘北俠’之稱”,歷任許昌縣國術館教務主任。”1993年出版的《許昌市志》記載,1929年建立的許昌縣國術館,是河南省最早的武術組織,1946年停辦。

一代拳師“梅花曹”,許昌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寇運興是他的高徒

曾在鄢陵看家護院,民國時期許昌授徒傳藝

19世紀後,隨着時局變化,鏢局生意逐漸慘淡,曹振譜迫於生計,跟隨鄢陵人柴德貴來到鄢陵,在柴家擔任護院教頭。後來,爲了生計,曹振譜又輾轉到開封設場授徒。1925年,應許昌武術愛好者葛心禾(字性如)、董朗齋的邀請,曹振譜從開封來到許昌,在當時的東門裏葛家大院設場傳藝。聞得此訊,27歲的寇運興慕名投拜,被收爲門徒。

彼時,許昌城內也有兩位武林高手,一位爲許昌本地人虎軍山,擅長查拳;一位名叫張茂林,祖籍河北滄州,擅長紅拳。三人在許昌結識後,脾氣相投,經常在東街一帶切磋武藝,後合場授徒,爲許昌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留下一段佳話。曹振譜授徒不論出身,不爲錢財,不持門戶偏見,將武子梅花拳的技藝悉心傳授給了郭紹芳、葛心禾、寇運興、楊萬青等人,該拳術在許昌大地逐漸發揚光大。

1927年,張之江、馮玉祥、蔡元培等建立國術研究館,1928年更名爲中央國術館,並正式將武術定名爲國術。1928年,河南省國術館成立,並公開考覈選拔,曹振譜率領門徒赴開封參加省武術比賽。結果,他的弟子包攬了武術比賽的前六名。同年,曹振譜又爲河南武術代表團指導,帶領寇運興等赴南京參加第一屆國術比賽,其弟子郭紹芳、寇運興均獲優等,楊萬清獲中等。1929年,許昌縣國術館建立,有“北俠”之稱的曹振譜擔任該館教務主任,繼續爲許昌的武術事業貢獻力量。

在當時,不僅曹振譜培養的徒弟在許昌很有名氣,其徒弟寇運興的弟子也名噪一時。1933年,寇運興的弟子郭增蓮參加南京武術國考,獲全國女子總分第一名,被時人譽爲“女狀元”。

一代拳師“梅花曹”,許昌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寇運興是他的高徒

1950年病逝許昌,拳術卻代代傳承

自1928年至1950年,開封、許昌等專區舉行了多次全運會,可以說當時的武術新秀,大半皆出曹門。著名豫劇大師常香玉爲了研習武戲中開打套路與武術實用結合,曾拜寇運興爲師,學習刀槍對練等技藝。1936年,寇運興被選爲中國武術表演隊成員,第一次走出國門到德國柏林參加了第十一屆奧運會(本報《許昌往事》欄目曾對寇運興事蹟進行過詳細報道)。當時,在異國他鄉,寇運興揮起64公斤的大刀,健步如飛,技驚世界。“這輩子我跟着父親只學了一點兒拳術,主要繼承的是鍼灸。”寇保成說,如今自己每天飲食有序、早晨健步鍛鍊身體,偶爾打打拳,身體很好。

1950年,曹振譜病逝。然而,他傳播的武子梅花拳卻由其後人在許昌代代相傳,不斷髮揚光大。只不過,和平時期的武術少了刀光劍影,更多的是爲了強身健體。2015年5月16日,在我市舉辦的首屆河南省太極拳、傳統武術邀請賽中,一支由16名身穿黃色武術表演服的少年組成的武子梅花拳方隊的武術表演驚豔了衆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市區曹魏古城南大街,人們會看到萬順鏢局的店鋪,裏面陳設着舊時的鏢箱等物品,路過的人們會忍不住就去一看。這個萬順鏢局和曹振譜有怎樣的聯繫呢?“我們這裏展示的主要是鏢局文化!”萬順鏢局負責人安中強介紹,當初之所以選擇以萬順鏢局爲店名,主要是看中了許昌厚重的武術文化。他認爲曹魏古城是許昌一張文化名片,自己所經營的業態也要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萬順鏢局興於清末,其鏢師曹振譜曾在許昌設場授徒,留下美名,自己也想把萬順鏢局打造成一張文化名片,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許昌厚重的武術文化。目前店內除了陳列與古代鏢師行業相 關 的 鏢 車 、各 種 冷 兵 器 等物品,以供遊客觀賞外,未來還會有小劇場等與遊客互動。

武子梅花拳傳說

據傳,孫武當年隱居於吳國。一天,他伏案著書久而神疲,便出門徘徊,時值寒冬,忽而風過,但見梅乾如虯龍飛舞,梅花如落英繽紛,心有所悟。於是,孫武就依據梅花五瓣之形狀與梅花錚錚之精神創編了與軍陣戰法相結合的搏殺格鬥之術,用以提升士兵的身體素質與軍事技能。其後經過不斷演變與發展,形成了如今剛柔相濟、內外合一、風格獨特的武子梅花拳技藝。因其拳法套路演練多呈“中”“巾”“米”字形,也稱“武子穿心梅花拳”。據說,武子梅花拳的命名也有紀念孫武創拳功績的深意所在,以前在武子梅花拳的拜師儀式上,弟子須先上香叩拜孫武的神位,後向師傅行拜師禮。莊重規嚴的拜師儀式體現出的是對創拳始祖孫武的紀念與崇拜。

許昌地區有哪些拳種?

據1993年出版的《許昌市志》記載,許昌素有尚武之風,武術活動內容豐富、門類廣泛,羣衆基礎深厚。在許昌流行的拳術有20多種,器械套路249種。其中,在拳術中久負盛名的有武子梅花拳、查拳、少林長拳、心意拳、南拳、太極拳、通背拳、關東雜拳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