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地鐵失蹤案是指1975年4月1日,莫斯科的地鐵裏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失蹤案。事件過程 那天晚上21點16分,一列地鐵列車從白俄羅斯站駛向布萊斯諾站。只需要14分鐘列車就可抵達下一站,誰知這列地鐵車在14分鐘內,載着滿車乘客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列車與乘客的突然失蹤迫使全線地鐵暫停,警察和地鐵管理人員在內務部派來的專家指揮下,對全莫斯科的地鐵線展開了一場地毯式的搜索。但始終沒有找到地鐵和滿列車的幾百名乘客。這些人就在地鐵軌道線上神奇地失蹤了。

  事情經過:

  1975年4月1日晚上21點16分,莫斯科一輛滿載着乘客的地鐵列車離開白俄羅斯站向前駛去,本來只需間隔14分鐘便可到下一站紅色布萊斯諾站。然而,14分鐘過去了,紅色布萊斯諾站卻始終沒有見到這輛列車進站。它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地鐵管理人員慌了手腳,急忙將整個地鐵的運行中斷。並調集有關工作人員,在整個地鐵系統內搜索失蹤的列車,當時的蘇聯內務部也派人蔘與搜尋。列車和車上的幾百名乘客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天半夜,地鐵電氣庫主任維克多·斯潘諾維奇接到通知後,帶領地鐵站夜間巡視組的全體人員沿着地鐵線開始仔細搜索。一行人邊走邊細細查看,很快來到區間一條環形路體段。乍一看,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環形路段一側靠隧道壁,有一段放待修列車的分岔線現在不見了,有人不由自主地高喊:看!岔道不見了!隧道壁下還留有二根平行的鐵軌,大家快步跑到隧道壁前,一寸一寸仔細檢查,也沒有發現任何破綻口和缺口,最後,隨行的一位工程師發現這是一座巨大的防水閘門,他找到開關,啓動按鈕,很快,人羣前面這整塊隧道壁便徐徐上升,防水閘門後面,燈火通明的一段鐵軌上,停放的正是那列失蹤的列車。

  大家不約而同搶步圍了上去。只見那輛失蹤的列車的最後一節車廂。部分已被落下的閘門壓得毀壞慘重,車廂裏原先滿滿的乘客,現在竟然一個人也沒有,有人高聲呼叫,可是根本就沒人答理。人們戰戰兢兢的走遍整列車廂,車廂內到處可以發現有人逗留的蹤跡。地上亂拋着各種罐頭和菸頭,有節車廂的角落裏還放着一個行李捲,似乎曾有人在這裏躺過。這簡直是個無法相信的事實:也就是說,失蹤的列車已經找到,但是所有的乘客卻已經不知去向。  列車旁修車月臺上,有一堆報紙、雜誌燒熄的簧火,簧火旁邊有一隻被遺棄的搖籃,搖籃被子上還有一隻空奶頭……人們把這一切物品收集在一起,還是覺得這件事像是在夢遊,有的人不甘心,又仔細察看周圍隧道壁,但仍然沒有發現一塊活動的水泥牆壁。這不由使在場的每人人疑惑萬分、如果說這防水閘門年久失修,由於列車隆隆的振動聲,有可能使閘門自由墜落,可是爲什麼道岔轉轍器沒有搬動,就把列車送上岔道上?更重要的是,這輛列車的乘客和司機怎麼都不見了?當時列車被圍困在閘門裏面,無法啓動開關,而外面的人也沒有啓動開關,這些人究竟到哪裏去了呢?

  失蹤事件自那時起,20多年過去了,莫斯科地鐵方面有關人員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不停地試圖搜索着那些神祕失蹤的乘客和司機,但是,這些失蹤的人再也沒有一個露過面。這麼多人同進失蹤,確實令人無法理解,直到今天,人們仍然找不到有關些事的任何線索。可以說,莫斯科地鐵失蹤案,是20世紀下半葉世界最神祕的一起集體失蹤事件。

  時空隧道說:

  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教授認爲, 在空間存在着許多一般人用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卻客觀存在的“時空隧道”,歷史上神祕失蹤的人、船、飛機等,實際上是進入了這個神祕的“時空隧道”。有的學者認爲,“時空隧道”可能與宇宙中的“黑洞”有關。

  有些學者反對這種假設,認爲這不能說明問題。列車和乘客同時沉沒、消失,乘客們進入“時空隧道”,爲什麼列車沒有進入?

  最近,美國着名科學家約翰·布凱里教授經過研究分析,對“時空隧道”提出了以下幾點理論假說:

  “時空隧道”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性的,它看不見,摸不着,對於我們人類生活的物質世界,它既關閉,又不絕對關閉---偶爾開放 “時空隧道”和人類世界不是一個時間體系,進入另一套時間體系裏,有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或進入未來,因爲在“時空隧道”裏,時間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可以正轉,也可倒轉,還可以相對靜止。

  對於地球上物質世界,進入“時空隧道”,意味着神祕失蹤;而從“時空隧道”中出來,又意味着神祕再現。由於“時空隧道”裏時光可以相對靜止,故而失蹤幾十年就像一天或半天一樣。這一系列問題,正有待科學家們探索,來解開這自然之謎。

莫斯科地鐵線路圖局部,黑色橢圓所示爲流言中涉及的“列車消失”區域。

  質疑:

  這個被稱之爲“1975莫斯科地鐵失蹤案”的傳說,常常被收錄到“世界上人類集體失蹤”的未解之謎裏。最近,這個引人聯想的流言又被翻了出來。然而,很多顯而易見的證據都指明它更像一個科幻故事,而不是真實案例。

  事件中提到的“白俄羅斯站”所在的地鐵線路,是莫斯科河畔線(Замоскворецкая,2號線)和環狀線(Кольцевая,5號線),分別於1938年和1950年投入運營,爲莫斯科主要的地鐵運輸線路。

  在2號線中,白俄羅斯站的前後分別是迪納摩站和馬雅科夫斯基站;在5號線中,其前後兩站分別是紅普列斯尼亞站和新村莊站,兩條線路中都沒有傳聞中所提到的紅色布萊斯諾站。即使譯成中文後,紅普列斯尼亞與紅色布萊斯諾名字上有相似之處,但也對不上號——白俄羅斯站距紅普列斯尼亞站僅有2.2公里。

  目前,莫斯科地鐵官網提供的平均速度是41.62km/h,這兩站之間大概需要3分鐘。什麼?你說1975年會慢一些?的確可能會。莫斯科地鐵官網沒有提供那個年代的平均速度,那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行車速度還有步行速度。根據Google地圖的數據,兩站之間駕車需要4分鐘,公交車需要5分鐘,而步行則需要26分鐘,因此流言中提到的14分鐘也太慢了點,真的是地鐵的水平麼?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莫斯科地鐵失蹤案“,會發現早在2007年這則消息已經出現在了中國的互聯網上,而與此同時英文媒體、書籍、網頁中對這一事件的記載幾乎爲零,即使後來出現的英文網頁也僅僅是對早期的中文網頁的翻譯。人類集體失蹤可以說在當時是一個大事件,這麼一個大事,不僅西方國家沒有報道,就連莫斯科本土新聞都沒有相關記載,這難道不是很奇怪嗎?

  用俄羅斯搜索引擎Yandex.ru查找“1975 московском метро исчезновения ”(中文即“1975 莫斯科 地鐵”),找不到文中提到這次事件的蹤跡。搜索歷史上4月1日發生的大事件,也均無這次人類集體失蹤案的消息。

  而在莫斯科新聞網站The Moscow News和莫斯科地鐵官方網站mosmetro.ru上搜索該事件的關鍵詞,也沒有發現相關內容。除此之外,關於流言中所提到的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也只出現在“地鐵失蹤案”的相關文章中。或許文中“法克”這個姓氏,就是在埋梗吧。

  這個流言早期傳播的時候提到的日期是1975年4月1日,看到這個日期也許你會會心一笑——或許,一開始這個故事只是一個愚人節玩笑。近些年,有人在傳播這個流言時把日期模糊成1975年的某天,是不是他們也發現,標着4月1日,就會讓人看出端倪?

  結論:

  謠言粉碎。 描述得煞有介事的“1975莫斯科地鐵失蹤案”更可能是編造出來的一個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