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 強

連日來,流感再次成爲網絡熱詞,比爾·蓋茨也宣佈再次投入1200萬美元用於研製新型流感藥物。

看似常見的流感病毒變異性高、傳播迅速、危害性極強。即便是進入21世紀之後,每次流感暴發,各國衛生機構也都嚴陣以待。很多人都存有疑問,我國在流感防治領域究竟實力如何?抗流感病毒藥物的研發能否滿足人們需求?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某藥物研究所成立60週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由該所主研的抗流感病毒藥物磷酸奧司他韋,能滿足我國常規需要及戰略儲備,且價格僅爲進口藥物的一半,已佔據我國近80%的市場份額。

磷酸奧司他韋,被譽爲是抗流感病毒的“神藥”,但鮮爲人知的是這種藥差一點成爲一種“卡脖子”藥物,正是該所科研人員開展的前瞻性研究纔打破這一瓶頸。

在醫學防護領域,這個研究所赫赫有名。以該所尖端成果作爲重要組成部分的研究項目曾與“兩彈一星”一起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正是這樣的積澱,讓他們在歷次國家應急救援和重大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一招制勝”。

2003年春天,“非典”病毒肆虐。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研究所專家對媒體表示:“我們意識到,‘非典’之所以迅速蔓延、難以扼制,缺乏有效的防治藥物是重要原因,而流感是下一輪最有可能突然來襲的重大疫情,作爲軍隊醫學科研工作者,有責任爲此做好充分準備,爲國家鑄就醫學防護盾牌。”

於是,該所李松研究員帶領科研團隊,將流感病毒作爲重點科研方向,自籌資金開展藥物預研。

2005年,H5N1禽流感再次顯露出大規模流行性疾病的猙獰面目。鑑於形勢嚴峻,我國尚無自主生產的抗流感特效藥,我國政府緊急接洽外國製藥公司,但得到的答覆卻是:4年以後才能供貨!

就在這個“卡脖子”的危急時刻,這個研究所出人意料地成爲“關鍵先生”:自主研製的抗流感病毒藥物——“軍科奧韋”完成全部臨牀前工作。

國家有關部門緊急召開現場會,決定由該所協助國家建設抗流感藥物生產線,完成50萬人份的國家和軍隊戰略儲備任務。研發團隊連續奮戰100多個日夜,接連跨過17道工藝門坎,一舉建成年產能200萬人份的生產線。

該所鍾武研究員介紹:“研發團隊獨闢蹊徑,改進了使外國公司產能受限的關鍵生產工藝,不僅使生產效率提高3倍,而且徹底避免了原工藝易發生爆炸、易產生致癌雜質的弊端。這一生產工藝我們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爲世界首創。”

2009年,當H1N1病毒再次來襲時,這個團隊又一次創造奇蹟:提高藥品產能30倍,僅用135天就完成了2600萬人份的國家儲備任務,爲國家節約採購經費57億元。

隨後幾年,他們又爲兒童研發了全球唯一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出生14天以上的新生兒可以方便安全地使用。而帕拉米韋注射液的成功研製,更是改變了全球流感重症患者無藥可醫的困境。

記者瞭解到,從膠囊、顆粒劑到注射液,從世界首創工藝到建成全球最大產能生產線,我國現已成爲全球抗流感藥物最爲豐富、臨牀治療保障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具備了應對任何規模流感的自主防控能力,擺脫了關鍵時刻防控藥品買不到、買不起、買不足的困境。

磷酸奧司他韋是該所牢記“姓軍爲戰、強國爲民”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的一個絕佳案例。

記者獲得這樣一組數據:這個研究所先後走出7名兩院院士,獲得以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二等獎爲代表的高等級科技成果獎190餘項,取得新藥證書74個、專利授權500餘項。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