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端午,感觉去年妈妈包的粽子还唇齿留香呢,今年的端午居然就已经又悄悄来临了。中国人的节日,大多是用吃来表达欢喜,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过年嘛,那更是齐头白脸地大吃。也许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吃是最能表达喜悦心情的方式吧。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少的时候,这种对于节日时美味的盼望,总是那么热切,年纪越大,这种感情越淡薄。现在的人,有几个还会亲手包粽子,打月饼呢?

记忆里的端午节,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粽叶的香气。当家人开始准备包粽子,煮粽子的时候,总是围在四周打转,虽然帮不上什么忙,添乱还是可以的,所以这个包粽子的过程,就是一个孩子嬉戏,大人不断呵斥的过程,但那种快乐,时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白色的糯米,红色的大枣,绿色的粽叶,泡在水盆中,在心灵手巧的妈妈们手中,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粒粒好看的粽子。如果这时奶奶正好在家,那么我们还能够吃到奶奶特制的咸肉棕,只是大多数时候,端午这个时间,奶奶在江南老家,并不在我们身边。

接下来就是煮的过程了,通常煮粽子都是在半夜,一口平日里难得一用的大锅,满满一锅粽子,还有洗干净外皮的鸡蛋,这一夜,爸爸妈妈会彻夜看守,而睡下的我们也并不踏实,鼻腔里弥漫的都是粽叶香。于是这晚,一定要熬到实在瞌睡了,才会在粽香中沉沉睡去,睡梦中,梦到的一定是正在吃着香甜的粽子还有满满棕香味的,已经被煮成绿色的鸡蛋。

这样的日子在成年之后便一去不复返了,离开爸爸妈妈身边,他们包粽子煮粽子的习惯依然没变,还是会早早地包好粽子,在煮熟的第一时间给你送来。只是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盼着粽子出锅的小孩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