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也是自己創業,同時也關注了些同行。他們分別是阿偉,阿平和小江,這樣可以借鑑些經驗。

首先是阿偉的菜館,經營有400多天,共一年多的樣子,不得不宣佈倒閉。兩公婆重新回工廠上班,這樣的結局~真的讓人唏噓不已。如果不是一家人齊心協力,估計這個店面也撐不了那麼久,也算是盡力了。

第二個,是河源的阿平水果店。開業僅僅一個月,便宣佈投降。不要說賺錢,連每個月的房租都成了很大的問題。而店面也正在轉讓中,是否有人接盤,還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爲阿平接手這個店的時候,還有一萬二的轉讓費。現在的行情,如果是空鋪轉讓,估計都難有人接手。何況還有轉讓費,真是難上加難!

唯一還在苦苦掙扎的,就剩下化州的小江水果店。他這個店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首先,他投入的成本,一半以上~花在轉讓費、裝修上面了。這些東西他入手時,雖然都是二手貨,但是七七八八加起來,都佔據了無謂的“耗損”的比例。尤其是空調的的安裝,保鮮冷櫃的24小時開機~光電費都要幾千塊!就算他的西瓜原創視頻的收益,能抵消掉當月的水電費。其他房租還有人工(他另外還請了三個人)的費用,每天銷售額平均至少在1200到1500的樣子,才能維持基本的運營。

小江的店纔剛剛開始,能不能撐過去,真的是未知數。今年的水果感覺都太貴了,一般人都捨不得喫,不像去年。我也是比較熱衷消費水果的,也經營過水果零售,今年的行情,也是把我給嚇着了。所以,也只是偶爾買點嚐嚐鮮。不敢像過往~一買就一大堆。

今年感覺:無論做哪一行,都倍感艱辛。生存是沒多大問題,就是存不了錢。連經商多年的老手,也不得不小心謹慎,把規模做小,儘可能的止損。陌生領域,他們就更不敢投資了。

利用自身資源人脈,把成本控制到最低,是今年生意的最大特點。借貸運營的話,風險係數會更高,在原有客戶的基礎上,加強後續的品牌服務,爭取回頭客——成爲商家們的必修課。

在人人皆可創業的時代,在買家比賣家都要精明的時代,每個人都要學會如履薄冰。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纔有可能全心投入,並持之以恆~方能有所收穫。而且,如果不會運營,單靠一腔熱血,思路不對~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有守有攻,有進有退,創業之路才能走的更長久。

西瓜直播的三家實體店大多倒閉,才真正明白~並非努力就有回報

西瓜直播的三家實體店大多倒閉,才真正明白~並非努力就有回報

西瓜直播的三家實體店大多倒閉,才真正明白~並非努力就有回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