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議一開始,周恩來便開門見山地說:“我身體不行了,今後國務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紅線女一見周恩來,第一句話就說:“總理,我們非常惦念您的身體。

文/孟蘭英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大會堂是中國黨和國家政治外交活動的中心,是周恩來經常處理國務和外事的地方,這裏發生和處理過的事情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從大會堂的每一個辦公場所,到每一個廳室都留下了周恩來的足跡,傾注了周恩來太多太多的心血。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永遠地鐫刻在了人民大會堂工作人員的心裏,引起了人們衆多的難以忘懷的思念和回憶……

1975周恩來對人民大會堂的最後訣別

主持1974 年國慶招待會

一、手術後不久,主持1974年國慶招待會

1974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週年的日子。9月30日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到會的人們心情顯得異常沉重,沉默之中人們翹首以待——周恩來還能來嗎?他重病在身已是一個公開的祕密。人們頻頻低頭看錶,然後目光又一齊投向宴會廳的入口處。這時不知誰先說了一句:“周總理來了!” 當黨和國家領導人隨着迎賓曲的節奏步入宴會廳時,大家一眼就看到了周恩來,上千人的宴會廳頃刻間沸騰起來了,大家爲周恩來的到來而激動的歡呼。坐在前排的中外賓客,爭先湧向周恩來身旁,激動地和他握手,向他問好。是啊,幾個月了,一直沒見周恩來在公開場合露面,大家都十分惦記。今天,終於看見了盼望已久的周恩來,怎能不激動呢?只見周恩來走到自己的坐席前,伸出雙手反覆向大家示意,但掌聲依然久久不息。

樂隊奏過《國歌》之後,周恩來在熱烈的掌聲中致祝酒辭

他那清晰、洪亮的聲音,傳向宴會廳的各個角落,人們用殷切的目光凝望着,每個熟悉這聲音的來賓再次感受到了周恩來那特有的講話魅力。短短5分鐘的祝酒辭,竟然被十多次掌聲打斷。

對周恩來出席並主持這次招待會,醫護人員本來是不贊成的。但他們的意見被周恩來斷然拒絕了。他堅決地說:“我要出席這次招待會。”他不僅出席了招待會,而且講了話,並且一直到講完最後一句話。

周恩來的最後祝辭將招待會熱烈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周恩來致祝酒辭後,象徵性地在主賓桌上喫了點食物,因重病在身又剛做過手術不久,他是不能喝酒的,工作人員便事先用空茅臺酒瓶裝上白開水並做上記號由專人爲他斟酒,而周恩來依舊如過去那樣,興趣高昂的舉杯祝酒。

祝酒完畢,周恩來遵照醫生的叮嚀,沒有再入座就席,他歉意地向臨近的賓客握手告別後便提前退場了。在場的許多人見此情景,都情不自禁地簇擁了過來和他握手,想和他說一些告別的話,更想找點什麼藉口,讓他在這裏多停留一會兒,哪怕是一秒鐘也好。當時很多人只知道周恩來健康狀況不佳,根本不知道他是患了不治之症。更沒有人會料到,從此一別,竟再也見不到敬愛的周恩來了。 就這樣,周恩來結束了他主持的最後一次國慶節招待會的活動,離開了人民大會堂。

二、與文藝工作者合影引來的一段故事

在周恩來致祝酒辭時,粵劇名家鄺健廉(藝名紅線女)久久注視着周恩來,她似乎已經意識到這是最後一次見到周恩來了,病中的周恩來可能不會久留人世了。於是便拉着身邊京劇演員楊春霞的手說:“春霞,走,咱們去給總理敬杯酒去!”在這麼盛大而隆重的場合中去給周恩來敬酒,楊春霞從來沒敢想過。況且,與周恩來同桌的,左邊是西哈努克親王,右邊是其他中央領導人。不過,既然有紅線女牽頭,楊春霞自然是再高興不過了。所以她也沒想那麼多,趕緊跟紅線女快步來到周恩來面前。

她們看到,身着深色中山裝周恩來,顯得清癯瘦削,似乎也有些蒼老,但舉止言談仍那麼瀟灑儒雅,音容笑貌依舊那麼和藹可親。周恩來見她們向他走來,便扶案起身,向她們舉杯致意。看得出來,他的身體很虛弱,動作也略顯遲緩,但見她們前來敬酒,也高興地舉起了杯。紅線女一見周恩來,第一句話就說:“總理,我們非常惦念您的身體。”周恩來隨即回答:“我也惦記你們……”周恩來後來又說了些什麼,可惜由於當時她們太激動,竟沒記住,只有周恩來那蒼白而睿智的面容深深印在了她的腦海中。周恩來非常愉快地和她們碰杯,飲了這杯飽含大家美好祝願的酒。攝影師杜修賢在她們對面搶拍下這幅感人的鏡頭。沒有想到這張照片竟在20年以後引來了一段小故事。1993年,《中華兒女》雜誌上刊登了幾幅周恩來的照片,其中有一張就是周恩來和楊春霞、紅線女碰杯時的照片。楊春霞在翻看雜誌時無意間發現了這張合影,感到萬分驚喜,因爲過去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向周恩來敬酒時還留下了照片,於是幾經周折她終於找到了攝影師杜修賢。如今這張有着特別紀念意義的照片一直掛在她的臥室裏。

三、在四屆人大會議上,把完成“四個現代化”的接力棒交給了鄧小平

1975年1月13日晚8時,人民大會堂大廳內燈火輝煌,莊嚴肅穆,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了。此時,77歲的周恩來已經是重病纏身,面對2 864名代表的期待,他流露出特殊的神情。對這位共同走過半個世紀革命歷程的戰友與兄長的身體情況,鄧小平心裏十分清楚,周恩來今天宣讀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是由他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主持起草的。代表們發現,眼前的周恩來同10年前相比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因過度操勞,他消瘦得幾乎變了形;臉上、手上都佈滿了皺紋和老年斑;動作和聲音也顯得那樣蒼老、疲憊……人民大會堂萬人大廳內,又再次響起周恩來堅定、清晰的蘇北口音:“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屆人大的政治工作報告曾經提出,從第3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這份報告中,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向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號召。這是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最後一次作《政府工作報告》。2月1日下午,周恩來再次抱病從醫院出來,到人民大會堂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一開始,周恩來便開門見山地說:“我身體不行了,今後國務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醫院是不想放我出來,但我還是想爭取每星期來和大家見一次面……”接着,周恩來用鄭重的語氣說道:“毛主席講,小平同志‘人才難得’,‘政治思想強’。現國務院新班子以小平同志爲首,以後這樣的會議請小平同志主持。我希望新的國務院能出現新的氣象,領導全國人民努力完成和超額完成今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和第4個五年計劃!”周恩來的講話,博得全場的熱烈掌聲。出席四屆人大,是周恩來在他生命最後歲月裏完成的最後一件大事。

四、“我是來看你們的,跟你們談心,聽你們唱歌。”

周恩來是享譽海內外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同時,他又是一位以愛民如子的情懷和平易近人的作風而著稱的領導。作爲一位大國的總理,他日理萬機,要處理的大事之多可想而知,可他對身邊工作人員的關心和關懷卻無微不至,令人感動。

人們不會忘記,就在1974年“五一”節的前夕,也就是周恩來再次動手術之前,在接待一位外國元首時,他點名讓凡是過去爲他服務過的老服務員都要來爲這次宴會服務。多數老服務員已得知周恩來病重,但並不知道他患的是絕症及可能後果。宴會結束後,大家送周恩來出北門,從二樓宴會廳到一樓北大廳,看着他的背影和日漸消瘦的面容,不覺心裏湧上一陣痠痛。大家明白周恩來的意思,周恩來也理解這些多年在他身邊工作的服務員的心情,親切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並和大家一一握手並像往常一樣問長問短。大家由衷地祝願周恩來早日康復後再來。但這共同的心裏話卻因咽喉的梗塞誰也沒說出來,只有一個服務員輕輕地說了一句:“請總理多保重”。頓時早已噙在大家眼角的淚水奪眶而出。

人們常說,眼淚是最真摯感情的表露。大家對周恩來的真摯感情,來源於他對人民大會堂和工作人員的悉心關懷與教導,來源於對他那崇高品格的敬仰。

周恩來在生命的最後那段時間,無限留戀人民大會堂這個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和爲他服務過的工作人員。1975年7月,周恩來自感來日不多了,他最後一次來到人民大會堂要看看自己過去工作過的廳室和熟悉的老同志。服務員在門口迎接,周恩來一見他們就說:“多日不見了,真想你們啊!我是來看你們的,跟你們談心,聽你們唱歌的”。人們感覺到,這一次不像以往那樣,或接見外賓或參加其他的會議和活動,好像是專程來巡視人民大會堂,又並非那樣。事後,大家才感悟到了周恩來的病情,他已知屬於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實際上是來人民大會堂做人生的告別!

那天,他到了他曾經工作和活動過的每個廳室,他邊走邊看,時而和在場的工作人員打招呼,時而停下來仔細打量,瀏覽着每一個廳室,每一件陳設……每個服務人員的臉上掛着淚水和周恩來握手,激動與難過交織,但此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將是最後一次見到周恩來。大家看到,周恩來的身體更消瘦了,邁開腳步也更喫力了。周恩來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從人民大會堂的北段、中段到南段看了他曾經開會、辦公、接待過外賓的許多廳室。像過去一樣,周恩來邊走邊談,詢問陪他的每個同志的工作、學習、家庭和孩子的情況,並語重心長地說:“將來你們就是大會堂的元老了,對後來的新同志要搞好傳幫帶,把大會堂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傳統教給他們。”

周恩來來到了東大廳坐下來休息。他以前知道這裏有一個小夥子會拉二胡,便讓人把他叫來了。小夥子專門爲周恩來拉了他喜歡的《二泉映月》和《洪湖水浪打浪》。小夥子專注地演奏着,總理一邊細心地聽着曲子,一邊手裏打着拍子……偌大個東大廳除了優美的旋律悄無他聲。

周恩來要走了,在和周恩來握手告別時,有一位同志看到了他手上的斑點,他笑慰着說:“這是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的。”以此來掩蓋人們對他病重的憂慮。爲了不讓周恩來看到大家爲他病情難過的心情,人們都強壓着像被撕碎的心痛、伴着笑臉送他上車。

就在衛士扶他即將上車的那一刻,他突然回過頭深情地凝視着人民大會堂——這是動人心魄、揪人心肺的一回頭。車子開動了,這之後他再也沒有回到過人民大會堂,他已和人民大會堂作了最後的訣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