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er 朋友圈就转了好多妈妈的金句。" 记得吃饭 "、" 早点回来 "、" 多喝热水 "…… 诶?多喝热水,是咯,如果这句话是从男朋友嘴里说出来,估计他就凉了。如果是老妈吩咐的,你也只能:" 好的好的。"

喏,这就是老妈魅力!

我妈☟

我☟

不过话说回来,热水到底是什么万能的灵药?让中国人对它有着谜一般的执着,快赶上影视剧中起死回生的麦丽素仙丹了。

01

中国有着悠久的 " 喝凉水传统 "

很多人问:中国人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风靡喝热水的?答曰:自古以来啊,根据传统中医,人体以固阳为本。而热水,可以温阳。这样的回答,其实不太准确。

关于 " 多喝热水能治病 " 的理念,最早可考的来源之一,是《黄帝内经》里 " 病至而治之汤液 " 的记载,这里的汤指的就是热水。《孟子》里也有 " 冬日则饮汤 " 的表述。

那么凉水呢?古人也喝,而且是最常喝的。

实际上,由于经济原因,燃料匮乏,在普通人家,一年四季几乎都喝凉水,唯有老人和生病的人才煮开水喝。但我们也有喝茶的习惯,饮茶必烹,这不就矛盾了?

斗茶图卷 - 阎立本(唐)

宋人撵茶图 ( 局部 ) -佚名 ( 明 )

唐代以前,关于茶的记载很少,侧面表明茶文化于普通人家并不兴盛,属于上层人士的兴趣爱好。喝茶的风气真正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在宋元时期。即便如此,那时的普通人也承担不起煮茶的成本,所以出现了一种生意人,叫 " 提茶瓶 "。

《都城纪胜 · 茶坊》和《东京梦华录 · 民俗》都有记载,当时的茶贩会把热水装入茶壶里,然后挨家挨户地叫卖 " 点茶 ",即用沸水泡茶。

《清明上河图》局部 - 张择端(北宋)

这局部图,描绘了茶寮的景象

你有看到 " 提茶瓶 " 吗?

比起热食热水,古代普通人最早享受的反而是冰食冰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记载了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华的见闻:山东一带的普通百姓 " 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 ",来了重要的客人,还用 " 空饼、冷菜 ",作为招待的佳肴。

从宋朝开始,人们熟练掌握藏冰技术后,也解锁了一系列冰食冰饮,比如:" 冰雪甘草汤 "、" 生淹水木瓜 " 等。

我们以为中国人在古代就有喝热水的习惯?是有习惯没错,但热水不是想喝就能喝。

02

中国人普遍喝热水是 90 年代的事

全民喝热水这事,是近代才开始流行的。

随着经济发展,西方细菌学的传入,喝热水有了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得到了科学的肯定。自民国起,政府开始号召大家多喝热水。古有 " 提茶瓶 ",今有 " 熟水店 ",说的就是 30 年代中国人饮用热水的情况。

熟水店

1986 年,刚刚上市的向阳牌气压式热水瓶

引发上海市民疯抢

在广大的农村和偏远地区,迫于经济压力,仍有很多人选择喝生水。直到七八十年代,国家开始推广沼气,解决了燃料问题,才使得大多数中国人能随心所欲地喝上热水。

还记得家里那个红彤彤的暖水瓶吗?在 90 年代,可是每个家庭的标配哦。

这样的场景,说儿时很常见的

又是暴露年龄系列

话说当年人手一个热水瓶

就跟现在人手一杯星巴克

是一样一样的

03

所以热水可缓解病痛是因为?

究竟为什么在我们感冒、痛经的时候,大家都会说 " 多喝热水 "?似乎喝了热水,就能缓解甚至是治愈我们的病痛。

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还真有人研究过热水对感冒症状的影响,《The effects of a hot drink on nasal airflow and symptoms of common cold and flu》这篇文献表明,根据对正在感冒的人进行的测试和统计,发现热饮相较于室温饮品,确实更能缓解一些感冒症状,比如鼻塞、咽喉疼痛等。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喝热水对感冒有疗效。

医生:" 生病了,要多喝水啊 "

医生要你多喝水,主要是为了让你补充水分,因为当你体温每升高 1°,你的代谢就会加快大约 7%,这时候,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素一身轻松嘛。

至于,热水与否?全看你喜欢怎么喝了。

04

最后,别喝太烫!

让你多喝热水不是直接煮开了往嘴里灌啊!

2016 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温度超过 65°C 的过烫饮品列入 2A 类致癌物。因此,热水、热茶、热咖啡,包括刚出锅的滚烫热食什么的,还是等凉一下再享用吧。

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 36.5 ℃— 37.2 ℃,适宜的进食温度是 10 ℃— 40 ℃。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多喝水,但别太烫。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