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中兴和华为的各种问题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结果这几天有人跳出来说两年前因为就少了联想一票,所以3GPP的最终决议里华为主导的Polar码没有入选5G通信编码的数据编码标准。

这是在逗我玩呢。2016年没人提这回事,偏偏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故意捅出来。联想肯定也是一脸懵逼,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怎么我一个卖电脑的,就成为了决定5G历史拐点的人呢?

联想到底做了什么?

缩小搜索范围,从与该“投票”相关的几场3GPP会议里寻找线索。2016年里,涉及到5G通信编码选择的几场会议时间跨度从5月到11月共有四场,分别是在南京举办的3GPPRAN1第85次会议、在瑞典哥德堡举办的3GPPRAN1第86次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的3GPPRAN1第86次二次会、以及美国内华达州利诺举办的3GPPRAN1第87次会议。

3GPP的RAN1究竟是干什么呢的?3GPP官方网站的解释是:“RAN WG1(无线通信网络1层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无线接口的物理层规格,同时覆盖FDD和TDD两种不同的无线工作模式。”细分下来它主要有六个不同的任务,其中有一条提到“信道编码和错误检测”,便是这次事件的核心争论点所在。

在3GPP RAN1工作组里的都是些什么人?先明确,3GPP制定标准的流程是一个提交——讨论——通过的流程,会议采用罗马论坛式的技术辩论,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技术贡献文档供大会讨论,来自全球各个不同组织的公司或机构如果要参与一个议题,几乎都需要提交包含自己在议题上进行有关论证的文档,然后拿到会议上来进行讨论,单纯的投票站队并不多见。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次3GPP RAN1都会产生大量文件,不过涉及最终决定只是极少一部分,因为文字量实在太大,光是四次会议的会议纪要总量就逼近30万字,接下来笔者主要会截取官方会议纪要里的相关片段来查证联想究竟做了什么。

一页还原三十万字事件经过

2016年5月23~27日,3GPPRAN1第85次会议:

诺基亚和ASB提出LDPC和Polar码可以满足高码率和高吞吐量场合需求;
三星、诺基亚、高通、Intel、中兴提出LDPC在数据吞吐、延时以及解码计算复杂程度上都比LTE turbo码要优秀;
华为、海思、InterDigital、联发科、高通提出Polar码和TBCC码可作为mMTC或URLLC场景下的短码方案,不过仍需讨论短码长度范围,评估解码复杂程度和延时方面的表现。

在第85次会议上,各家只有非常少一部分的提交得到了初步的讨论,此时还属于一片混沌,没有形成两派人争论的现象。

2016年8月22~26日,3GPPRAN1第86次会议:

以高通为首的24个成员提出选用LDPC作为eMBB场景下的数据信道编码,以发挥其在高速率和大数据块传输时的性能优势;
以华为海思牵头的9个成员提出选用Polar码作为5G NR的信道编码方式;
以LG、爱立信为代表的6个成员提出在eMBB、mMTC和URLLC的低吞吐量场景下应使用LTE turbo码;

第86次会议LDPC、Polar和turbo三足鼎立的形势已经大体形成,但三方并未就编码采用的细节达成一致,所以决定在第86次会议二次会上再进行讨论。

2016年10月10~14日,3GPPRAN1第86次会议二次会:

以高通为首的29个成员(包括联想在内)提出选用LDPC作为eMBB数据信道的唯一编码方案;
以华为海思牵头的27家成员提出让Polar码也作为eMBB数据信道编码的一种方案;

此处已经没有Turbo码什么事了,原有支持者基本上都最终加入了Polar或LDPC的支持阵营里。因为双方持有存在冲突的意见(高通想要LDPC独占eMBB,华为的Polar不想被挤出去),所以会议多进行了一次表决,询问各方意见认为需要几种编码:

联想在此处支持了LDPC独占eMBB数据信道的选择,使LDPC独占支持阵营数量达到16家;而认为需要同时使用LDPC和Polar码的成员共有17个。随后在三个可选编码方案里,对华为有利的2号备选方案联想投了弃权票。

最终达成的结论是,至少在eMBB数据信道里,传输块大小大于X值时,采用LDPC;而小于X值的信道不确定,等下一次会议在Polar、LDPC和Turbo中选出一个编码方案。

2016年11月14~19日,3GPPRAN第87次会议:

华为带头的56个成员(包括联想在内)提出将Polar码作为eMBB上行下行数据信道里小于1024位的数据块的编码方式,受到高通等14个成员的反对,最后X值上限改为255位;
高通等31个成员提出将LDPC作为eMBB的数据信道的唯一编码,不过也没有完全排除Polar码的参与可能,接受Polar作为物理层控制信道编码,若Polar能解决HARQ-IR上的校错性能问题的话,也考虑接受Polar作为eMBB 255位以下的短码。

在控制码的选用上,绝大多数成员集中选择支持Polar作为eMBB上行和下行控制信道的编码,选择TBCC的只有高通、AT&T等5个成员。

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高通主导的LDPC拿下了eMBB的上行下行数据信道,华为主导的Polar拿下了eMBB的上行下行控制信道。5G NR信道编码标准的争夺到此划上句号。

联想的站队左右了最终结果吗?

现在网上很多人吵吵嚷嚷的槽点是联想在第86次会议二次会上的站队,认为联想的这一票左右了最终的结果,让华为主导的Polar码错失eMBB数据信道编码的地位。

这一回,在喊美帝良心想之前,还是先仔细想想联想在3GPP里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一个3GPP的成员(换个说法,一个公司或运营商)可能有很多个不同组织的身份,比如联想在3GPP里有两个独立会员身份,一个是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是联想移动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二者都通过中国通讯标准协会的组织伙伴(CCSA)关系加入;不过如果是高通或华为这样的大户,它们可能拥有近十个不同的会员身份,而且从属好几个不同地区的通信产业联盟,在3GPP里的地位也就自然会不和联想在一个级别上。

而且,3GPP的决议作出也不是纯粹的看人头,更多的是看成员的在联盟中的权重,人话讲就是在世界通信业上的影响力。联想一直以来主要业务都是在PC领域,直接涉及无线通讯的部分不多,虽说收购了曾经的元老MOTO,但作为一家通信设备厂商,在全球格局里的份量并不重,不说别的,单看去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国内的榜单里也已经没了联想的身影。

就算是看人头数,算上联想在表决过程里的投给LDPC的那一票,Polar的支持者仍有微弱优势。

联想没有能力也无意左右LDPC和Polar之争,尽管没有人知道它这么做究竟为何,但作为一家商业公司,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联想面对公众攻讦时的不够诚恳容易给人落下口实,只强调自己第87次会议上支持了华为,而忽略在第86次会议二次会上投票LDPC的事实,才是最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