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吃一碗扎实的泡馍,才有力气搬一天的砖。”记得第一次到西安是早晨,一下飞机小霸王便被朋友硬生生地塞了一肚子泡馍,那随之赐予的强大能量果真维持了一天的生命活力。

西北乡情不在酒中,而在那一晚浓稠滚烫的泡馍里。不单单是西安羊肉泡馍,豆花泡馍、水盆羊肉泡馍、红肉煮馍、辣子疙瘩麦子泡……这些花样繁多的泡馍样式将西北人对泡馍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羊肉泡馍中羊肉特有的鲜香,于南方人来讲往往都是敬而远之,但对于一个西北人,大部分是可以接受羊肉的。

这也与地域气候有关,西北严寒时分,烹调羊肉且为驱寒保暖之物,这一妙方一路沿袭,至今成为根植在西北人心中的味道。

第一次去吃泡馍没经验,店家操着浓郁的西北口音讲到,“馍要掰得碎碎的。”谨遵店家教导,两个拳头大小的馍,硬是掰了四十分钟才掰完,旁边桌的面孔换了一批又一批,一碗馍从早餐差点被掰成了午饭。

泡馍中的馍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多讲究的。半发酵或是未发酵的面团制成饼,然后将其两面烤干,熟度要把握到位,不能熟透也不能太生。熟透了不耐煮,下锅之后容易溅水花,太生的话又耐煮,还会把汤搞糊。

除去馍,汤也堪称灵魂级的存在。去西安吃羊肉泡馍,除去对掰馍永生难忘,剩下就是对那一碗汤的记忆了。

有人说最是那一碗浓稠淳朴的汤,能诠释西安这座古城经历千年之后的傲骨与硬倔。汤色奶白醇厚,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洋溢着羊脂香味。

一碗汤几块饼,二者完美相容,浑然一体,汤稠饼又筋道,再加上标配糖蒜和酱辣椒,就是这份柔情深深抓住西北人的心。

泡馍,非西北人是体会不来的。

但是吃肉都懂,没人会否认肉香。无论大肉,牛羊肉,大肠,与馍烹调出来,是很好吃的。过去人穷,稍远的乡党进城办事,闲逛,袋子里总带些家里烙的馍,临时充饥,但光啃馍,不吃菜,尤其肉,也不行。有的买些猪头肉,剁成块儿,配上馍,吃着也觉得好。但好歹也要喝点儿,让这胃也舒服一些。这种情况多了,渐渐地泡馍这一饮食行当就应运而生。

当然,泡馍在过去,是饭馆行当,做饮食是要比家里做的好才行,不然谁吃你的?而最能诱人的就是肉,那香气溢人不信你不吃。什么红肉冒馍,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个别地方听说还有驴肉泡馍的,但没见鸡蛋泡馍。

为什么有冒馍?因为有些乡党从家里带的馍是起面的,煮了易碎,因此,只能用高热的汤不停的冒,基夲冒透了,且没碎,再附上肉臊子,红白萝卜丁,蒜苗调料之类,满满一大碗,收费两毛五,决不亚于咥一碗油泼面,不吃到头上冒汗,香的流诞水,那真不叫吃。

牛羊肉泡馍,是回民清真食品,因为要煮,以防易碎,所以用七分死三分发的面烙成的馍,(还有一说是八分死二分发)过去汤是三毛五,馍一个二两五分钱,那碗是粗瓷老碗,两个馍快煮一碗了,若是三个,就煮成一老碗再附带一小碗,绝对吃到撑。但因现在个体经营,现在的量不及过去,味道一般,有人贪嫌肉少,店家给多少肉都计算好了,少也没办法。

总之,不管外地人怎么看,泡馍,深刻影响着西北人的味蕾,米饭也未必能诱惑过泡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