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絕非中老年“專利”

在生活中,孩子幾乎是整個家庭的重心,遇到發燒感冒這樣的毛病家長都會心疼不已,更不用說腦出血這樣的大問題了。

在現實中,很多年輕的媽媽認爲,像腦出血這樣的重症在中老年階段會高發,似乎並未意識到腦出血可能離初生寶寶那麼近,而發病的罪魁禍首竟然還要從自己身上找。

今年初,常德的劉女士帶着剛剛滿月的女兒急匆匆趕往醫院。幾天前,她的孩子突然出現嘔吐抽搐、甚至昏迷,最後連瞳孔都散大了。醫院檢查發現,孩子頭顱CT顯示其左側額顳頂出現亞急性硬膜下血腫,顱內壓急劇增高而形成了腦疝,隨時有生命危險。通過手術,從女嬰顱內清除血腫約30毫升,所幸搶救及時,最終轉危爲安。

在福建,剛出生40多天的男嬰小明突然哭鬧、嘔吐,家人以爲只是腸胃不適,不料,病情卻越來越重。小明被送到省婦幼保健院搶救,醫生髮現他顱內出血,隨時有生命危險。住院治療22天后病情纔好轉,但可能留下癲癇、癱瘓、智力不好等後遺症。

33天男嬰腦出血險喪命、42天男嬰突發腦出血、51天女嬰突然抽搐診斷爲腦出血……不難發現,近年來,這樣觸目驚心的標題屢現報端。而引發嬰兒腦出血的原因竟然也驚人的相似——媽媽在坐月子期間偏重肉食卻幾乎不喫綠葉菜,孩子由於缺乏維生素K引發顱內出血。

鮮爲人知的“K”卻很重要

維生素C、維生素E大家都很熟悉,如果身體缺乏這些維生素,營養均衡可能就會打破。但大家知道嗎?對於新生兒來說,維生素K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

維生素K被稱爲“天然的抗出血維生素”。它是肝臟中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合成必不可少的成分。人體出血之所以能夠止住,主要是因爲人體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元,尤其是對腦出血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戴秀珍教授表示,由於胎盤運轉脂質相對不足,新生兒肝臟對凝血酶原的合成尚未成熟,因而缺乏維生素K很容易引起腦出血。

有些傳統觀念認爲,坐月子的時候喫青菜會引起溼寒,多喫肉纔有營養。在強調母乳餵養的當下,很多產褥期的媽媽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都沒怎麼喫綠葉蔬菜,這是一個重大誤解。

戴秀珍教授認爲,母乳餵養優點很多,但單純母乳餵養,最大的不足就是容易造成嬰兒維生素K缺乏。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只有牛乳的1/4,與混合配方奶粉餵養比較,單純母乳餵養嬰兒較易患維生素K缺乏症。

科學研究證明,各種深色綠葉蔬菜,如菠菜、捲心菜、牛奶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哺乳期的媽媽應注重膳食營養均衡。此外,針對嬰幼兒因維生素K缺乏導致的腦出血,很多醫院已將出生後肌肉注射維生素K1作爲常規,預防效果明顯。

提防兒童腦出血還要注意這些

除了缺乏維生素K外,兒童腦出血的病因還包括:

1、孕期不良因素。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由於產傷或缺氧,可導致顱內血管通透性增高,以致血液湧入腦組織內造成腦溢血。

2、腦血管異常。由於先天性腦動脈瘤或其他腦血管畸形而造成的腦溢血,多見於年長兒和青少年。

兒童腦出血的症狀有:

1、喪失意識

孩子突然感到一側身體麻木、無力、活動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穩;

2、思維模糊

與人交談時突然講不出話來,或吐字含糊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3、視覺模糊

暫性視物模糊,以後可自行恢復正常,或出現失明。

4、頭暈

突然感到頭暈,周圍景物出現旋轉,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

戴秀珍教授提醒,上述表現可能短暫地出現一次,也可以反覆出現或逐漸加重。當先兆症狀出現時,患兒家長在思想上既要高度重視,又不能過度緊張以致驚慌失措。要讓孩子保持情緒鎮靜,避免因血壓波動而加重病情。同時,儘快將患兒送到醫院就診,並詳細告訴醫生已出現的預兆表現,以便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