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原產於非洲北部,公元17世紀前後經由船隻帶到美洲,並於18世紀被人在美洲發現。食性廣泛,喜食糖和澱粉,污染食物、傳播病菌和寄生蟲,是世界性衛生害蟲。在南方地區爲室內優勢品種,主要生存於下水道、暖氣溝、廁所、浴室及釀造廠、醬品廠等陰暗潮溼的環境,善爬行,飛行能力差。

黑胸大蠊:全國性分佈,在中國南方常與美洲大蠊,德國小蠊混生,但不同於美洲大蠊和德國小蠊,它不是入侵物種,而是本地一種美麗的蜚蠊。

日本大蠊:日本大蠊小型昆蟲,觸角很長, 新品種蟑螂。主要存在於自然環境如原始森林內,以腐爛的木材爲食物,大部分主要是通過被動擴散的方式特別是交通物流而分佈到人類居住的環境中,甚至北方寒冷地區。

褐斑大蠊:廣泛分佈熱帶和亞熱帶。在中國它主要分佈於南方,包括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

澳洲大蠊:原產於澳大利亞,現主要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在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有記載。其繁殖力強、適應性強,食性複雜,難以根除。它們污染食物,傳播病菌和寄生蟲,對人類環境和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是重要的世界性衛生害蟲。

德國小蠊:是分佈最廣泛,也是最難治理的一類世界性家居衛生害蟲。它除了盜食、污染食物,損害衣物、書籍,破壞電腦等精密儀器,還傳播大量疾病。由於它適應性強、繁殖快,易產生對化學殺蟲劑的抗藥性,因而對其防治難度很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