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男孩最容易犯的四大錯誤,看你中了幾個!

現如今,“男孩比女孩更難養”,似乎已經成爲大多數男孩家長的共識。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樣的說法也是站得住腳的,比如,高活動力就是男孩的一個顯著特徵。單單這一點,就足夠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因爲不懂男孩這一特點的人動不動就會給他們貼上“多動症”的標籤。而社會上時不時出現的所謂“熊孩子”,絕大多數時候都非男孩莫屬。所以,男孩的父母往往更焦慮,更無助,當然也就需要得到更多的幫助。

作爲男孩父母,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爲什麼孩子有時候乖得讓人意外,有時候卻調皮得讓人火冒三丈。如果不瞭解男孩的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我們往往看到的就是兒子成長之路上的諸多“問題”。而當我們糾結於這些“問題”時,我們自然就容易把兒子當作負擔甚至是累贅,當然也不可能享受陪伴和養育孩子的樂趣。只有瞭解兒子的心,我們才能給孩子最有智慧的愛。在育兒之路上,我們才能走得更加從容。

其實,男孩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就是一次機會,對幼兒階段的男孩家長來說尤其如此。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到用心瞭解和觀察自己的兒子,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那些在養育之路上所遭遇過的挫敗感,完全可以轉化爲一種成就感;那些曾令我們束手無策的“搗蛋鬼”,可能一夜之間就會變成人見人愛的“天使”。

相信很多男孩父母,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抓狂、搞不定的時候。最近幾年,曾經向我諮詢和求助過的家長數以千計。而在這些諮詢問題和案例中,男孩的問題往往出現頻率更高。

那些令男孩父母頭痛和焦慮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爲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因爲我們不瞭解男孩相比女孩的一些顯著的性別差異,男孩的一些正常行爲卻成了父母眼中的嚴重問題,比如,因男孩天性好動而導致課堂上坐不住,因男孩攻擊性強而導致喜歡動手,因男孩競爭意識強而導致爭強好勝,因男孩不善表達情緒而導致易怒、發脾氣等問題。

第二,因爲男孩不同於女孩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導致男孩在自控力、生活習慣、語言發展和閱讀等方面的表現不如女孩。比如,男孩的個人英雄主義,使得他們喜歡單打獨鬥,不願團隊合作;內心不想做個“聽話”的孩子,使得他們喜歡隨心所欲,不願順從別人,更不願遵守規則;語言發展比女孩晚、語言能力不及女孩,使得他們常常“金口難開”,甚至出現語遲。

第三,由於媽媽是育兒主力軍,不瞭解男性自身的一些關鍵特點,從而忽視了對兒子的男性特質培養,比如敢於擔當的責任心、堅持不懈的意志力、腳踏實地的執行力等。

第四,因爲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或不對男孩的路,從而在養育男孩之路上屢受打擊。比如,受黃荊棍下出好漢的傳統觀念影響,認爲男孩不打不成器,殊不知,越打卻越難管;媽媽喜歡成天對着兒子嘮叨、居高臨下地批評指責兒子,卻不願意坐下來多傾聽兒子的心聲,蹲下來跟兒子做朋友。

五年前,我家又添了一個新成員,那就是二寶小雨。在他剛出生的時候,我自認爲有了養育大寶伊伊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對付這個臭小子應該是不費吹飛之力的。可是伴隨兒子一路的成長,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惑,屢屢讓我打臉,也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體會到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確實是有很多差異的。

於是,在小雨一歲左右的時候,在夫人的鼓勵下,我申請了一個專注於男孩成長的男孩部落,專門發佈關於男孩養育的文章。這既可以促使自己研究如何養育兒子,又可以幫助更多男孩和家長。

爲此,在最近幾年時間裏,我幾乎讀遍了國內外所有關於男孩養育和成長的圖書,從中獲益匪淺。然而,絕大部分都是國外作者寫的。不得不承認,西方國家在男孩養育的理論研究方面已經遙遙領先,我的寫作也恰好可以站在這些巨人的肩上。

不過,由於東西方國家的文化基因終究差異很大,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多不同,經濟發展和生活背景都不盡相同,我在讀這些國外作品的過程中,總感覺國外作者提出的很多具體建議,我們絕不能全盤照搬,甚至還有一些方法和實踐會顯得水土不服。

因此,我才萌生了自己寫作一本關於男孩養育圖書的念頭。在這本書中,我引用了大量國外作者的研究成果。當然,書中的很多具體建議、方法和解決方案,跟我之前注重實用性的寫作風格完全一樣,大都是根據我自己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歷總結而成的。

在寫作過程中,我始終不斷提醒自己一件事,絕不能誇大男孩和女孩之間的性別差異,千萬不要把男孩當作外星人看待,只需要實事求是地揭示男孩的成長特點和養育規律即可。不過,雖然男孩和女孩的差異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大,但是源自生物學上的先天差異卻是永遠無法避免的,這也就需要我們順應男孩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男孩的教養方式。

爲了讓大家先睹爲快,我就把書中關於男孩的幾個顯著特點總結如下。而對於這幾個方面,因爲對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差異不夠了解,我們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犯過一些錯誤。

錯誤 1 :給男孩的高活動力,輕易貼上“多動症”的標籤

男孩之所以容易出現類似坐不住或其他方面的多動行爲,一方面源於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受到性別差異的很大影響,因爲他們天生就好動。男孩和女孩,除了生物遺傳方面的性別差異,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差異。不過在我看來,男孩有別於女孩,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男孩的高活動力。

這種差異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出現,當胎兒還在子宮裏面的時候,男孩的身體活動就比女孩多。出生後,這種性別差異在嬰兒期就更加明顯了,並隨着孩子的逐漸成長而日益明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剛出生時,男孩一般都要比女孩長得更長和更重。與女孩相比,男孩的脂肪少一些,肌肉多一些,心臟和肺也更大,這種差異會持續一生。因此,還在趴着的階段,男孩抬頭時就比女孩顯得更有力氣;當他們掌握抓握、踢腿等運動技能時,男孩的力氣就比女孩顯得更大。

二寶小雨不到一歲的時候,我就深刻感受到男孩、女孩之間的差異較大,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家大寶和二寶從小到大,只要我在家,尿布基本上都是我來負責換。當二寶八九個月大時,我給他換尿布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很困難,經常需要其他人幫忙才能搞定。因爲這個階段他已經開始展現男孩本色了,無論何時何地,他總喜歡手舞足蹈,換尿布時同樣如此,他的手和腳總是動來動去,所以就很難換,很多時候就需要其他人幫忙按住他的手腳。而這一點,以前從未在我給大寶換尿布的時候遇到過。

當然,隨着年齡的不斷增加,男孩的高活動力會更加明顯。在整個兒童期,大部分男孩都比女孩好動,都保持更高頻率的活動,特別是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這也是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擊性、男孩更喜歡暴力遊戲的一個重要原因。跟女孩相比,一羣男孩在一起的時候會有更多的爭吵和打鬥。當男孩生氣的時候,他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大打出手。他們這樣做只是因爲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大多數時候都是爲了通過這樣的行爲來釋放自身的高活動力。其實,很多情況下大人眼中的攻擊行爲就是一個男孩正常的、活躍的、展示力量的、衝動的、獨立自主的遊戲或活動。

錯誤 2 :從未讓兒子體驗過打架,喪失通過身體進行學習的機會

當你家兒子正和另一個小男孩在一起玩得很嗨時,不經意間,你突然發現他倆已經開打起來了。仔細一看,你兒子手裏居然高舉着一把塑料玩具槍,似乎就要劈頭蓋臉地砸向對方……

此時此刻,你會怎麼做呢?會不會很生氣地跑到孩子前面,大聲呵斥:“住手,你要幹什麼?”又或者,緩慢地走到孩子身邊,輕輕地按住他的小手,溫柔地對孩子說:“你怎麼能拿這個玩具槍打人呢?如果用這個東西打了小朋友,小朋友就會受傷的,你想過沒有?你再好好想想吧。”

很遺憾,上面這兩種做法其實都不是最恰當的。而更好的做法就是:什麼也不說,靜觀其變!

在養育男孩的過程中,如果不讓孩子打打架、發發飆,往往可能會產生無法預料的結果。如果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體驗過“疼痛的程度”或“打架的力度”,那麼長大以後,當真的跟別人打起架來,力度就不容易把握得好,很可能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大家會疑惑,爲什麼這樣呢?因爲普天下的男孩有個特點,就是隻要不是自己經歷過的,靠身體記住的,就不能理解那種行爲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兩個男孩打架的事情,如果主角換作兩個女孩的話,她們就會事先想象一下如果用東西打人,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一旦明白會帶來嚴重後果,她們自然也就不會付諸行動了。

爲了讓孩子積累更多的通過身體進行學習的經驗,請把因爲危險、所以不能做的事情儘量降到最低限度。可以說,有了類似於前面講的那些切身經歷,小男孩們才能一步一步地成長爲具有豐富靈活性,同時迴避危險能力又很強的男人。

當然,我並非慫恿男孩父母從此就縱容兒子的各種打架甚至暴力行爲。想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可以允許兒子跟別人打架,但不要總是鼓勵甚至放縱孩子的這種打架行爲。

錯誤 3 :不允許男孩哭,阻止了男孩的情緒發展

“男兒有淚不輕彈”,作爲一個男孩,我從小就是被這句“至理名言”教育長大的。如果你也是一名男性,相信也會跟我有同樣的感悟:“就是這句話害了我們。”

作爲父母,我們總是鼓勵女孩大膽表達自己的情緒,哭也可,笑亦好;但卻經常鼓勵男孩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哭,要做個勇敢的男子漢等等。其實,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有哭的權利。男孩的情感教育,也是一個容易被很多男孩家長都忽視的話題。

在傳統的教養觀念中,男性是堅強的,尤其是父母並不鼓勵男孩哭,甚至經常嚴厲制止男孩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自身的情感發展。不允許男孩哭,就是一個引導男孩遠離自我內心的過程,是一種錯誤的情感教育,使男孩們遠離健康的溝通、情感的認知和表達。

同女孩相比,男孩大腦中灰質(承擔思考功能的腦細胞)更少、血流更遲緩、腦電活動也更慢(這意味着女孩能夠比男孩更快地轉移注意的焦點)。這些區別和男孩大腦中的其他結構差異一起,導致了他不能像女孩一樣充分地處理與情感有關的內容。研究成果已經表明,男孩的大腦在情感過程中並不算太活躍,這也導致了較少的情感識別和語言表達。

因此,我們需要幫助男孩瞭解自己的情感世界,試着教導他們情感的表達方式,建立識別與瞭解情緒的能力,包括對自我與他人。在發展情感表達能力時,首先,必須能夠分辨情緒、說出情緒;第二,要體認情緒的內容,以及它所呈現出來的形式或是肢體語言;第三,要了解產生某種情緒狀態的情境或是反應,要將失落與悲傷、沮喪與憤怒、威脅與驕傲,或者自我尊嚴與恐懼相聯。

錯誤 4 :把男孩的 爭強好勝,誤認爲逞能和對抗

男孩們都喜歡事事爭第一,很有競爭意識。如果一羣男孩遇到一起,我們很可能會聽到他們這樣的對話:

“我爸爸比你爸爸長得高。”

“可是我爸爸比你爸爸要帥!”

“我爸爸掙錢很多的。”

……

當然,大部分時間,他們還是喜歡拿自己說事兒:

“你們看着我!我一定可以跳得比豆豆更高!”

“我跑步最厲害了。不信,咱倆比比看,誰跑得更快!”

“哼,我纔是學霸!我都會算100以內的加減法了,你們還有誰會呢?”

……

與女孩相比,男孩做事更喜歡爭強好勝。這跟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發育是相關的,女孩大腦較早的發育出現在邊緣系統,這個部位負責掌管社會性行爲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而男孩大腦內擁有較多的則是用於激發爭強好勝、衝動、好鬥、發脾氣反應的中心腦組織。

每個小男孩在內心深處都渴望成爲“國王”。他們想要不斷征服,想成爲世界的主宰者,想成爲站在山巔、手執寶劍的孤膽英雄——這些,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因此,你就會發現,你的兒子總是想要自己完成某個任務,而且他還不想讓你幫忙,至少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同時,你的兒子很可能會告訴你發生在他身上的所有好事,而會向你隱瞞他遇到的一切麻煩。這種“報喜不報憂”的行爲,就是源於他的爭強好勝心理,也是他想要成爲征服者的本能反應。

然而,大多數父母和老師卻習慣於把男孩的爭強好勝誤認爲是在逞能,把男孩之間適當的競爭當作他們在對抗,甚至把男孩獲勝後的喜悅看成是在炫耀。他們還希望每個人都有獲勝的機會,並不鼓勵甚至還會遏制男孩們蘊藏在心底的競爭意識和慾望。這種錯誤的教養觀念和方式,於男孩的成長是極爲不利的。

(本文主要內容選自 最新出版的《誰說男孩不好養》一書,已在噹噹、京東、天貓、大V店等平臺正式上架)

養男孩最容易犯的四大錯誤,看你中了幾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