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創新 我快樂

作爲一名護理工作者,我由衷地熱愛自己的工作。工作以來,我逐步從一個護士成長爲護士長,這期間有歡樂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但我一直奮力前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醫護人員。近幾年來,在我院大力發展臨牀工作創新、科技創新的大環境影響下,本着促進患者舒適、家屬放心、護士工作方便的宗旨,我開動腦筋,全力破解着工作中遭遇的瓶頸,在創新中獲得快樂,實現着自我價值。

在工作中我瞭解到,神經內科吞嚥障礙患者由於不能自行進食,常需要留置胃管進行鼻飼流食,插胃管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插管過程中的噁心、咳嗽,以及插上胃管後因不適而產生的躁動進而意外拔管,同時手部反覆碰撞牀檔很容易造成手部皮膚劃傷,尤其對於神志恍惚的患者,更易出現意外拔管,這使得家屬看護也十分疲憊。傳統的約束帶常規採用將棉墊纏繞在病人手腕上,再以約束帶打套結,將約束帶固定在牀檔上,患者的手指仍然可以活動,仍然可以自行解開約束帶,往往造成意外拔管,而造成再次甚至三次插管。身爲一名護理工作者,我深知,反覆插胃管不僅增加了護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反覆插胃管給患者造成極大地痛苦,另外神經內科患者以偏癱患者居多,手指屈肌張力增高的患者,若不加以注意就會出現手部畸形,病人常不能自行保持正確的位置,需要外力輔助固定,因此保持手部功能位顯得非常的重要。

如何才能既約束患者、防止其拔管,讓患者舒服,也容易令家屬接受,最好還能保持偏癱側手部及腕部功能位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桓。我們能不能做出一個集這些功能於一體的手套呢?

想到了就開始行動!我立即去針織品批發市場尋找合適的各種材料,買回來後和護士們一起動手剪布料、試着縫製。我們科室的護士聽說我要研製減輕患者痛苦的手套,都熱烈響應、積極參加製作工作。想法簡單、動手難,縫製期間我時常不小心扎到自己的手指,家人和同事看着我傷痕累累的手都很心疼,勸我不要着急,慢慢來,可是我的心裏記掛着那些處在病痛之中的患者,能早一天就早一天。終於,在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下,手套終於按照我們設計出的圖案做好了!

這是第一個由我自己設計的手套,我叫它“約束手套”。護士姐妹們紛紛試戴自己參與做的手套,雖然看上去針線不美觀,但戴上它的感覺還不錯,大家的心情都很好。我趕緊給科室一名躁動的帶胃管患者用上了“約束手套”,再用約束帶常規約束於牀檔。這時,新的問題出現了——患者躁動不安更厲害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爲了查找原因,我索性搬了個凳子坐在病人牀邊細細觀察,同時讓每個護士去試手套的舒適性,最終結果是:戴上這個手套平均42分鐘時,就會出汗,因熱而引起心煩不適。原來,是材質的問題!那該怎麼辦呢?

大家再次開動腦筋,羣策羣力:再去市場上尋找一個透氣涼爽材質的布料來製作手套!於是,新一輪的奔波開始了,我們分頭行動,去到建材市場、五金店,去到我院的器械修理組,再到康復科,甚至跑到護理部請教領導……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醫院護理部和兄弟科室的幫助,我們終於找到了心目中合適的材質,經過反覆實驗,終於成功了!這次做出的“約束手套”完全符合要求,緩解了患者的病痛,撫平了家屬擔憂的眉頭!

我創新 我快樂

在院、科室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參加了省護理學會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評選活動,榮獲優秀獎;我們爲“約束手套”申請了專利,並很快拿到了專利證書;在各級領導的幫助下,我們馬上將約束手套應用於臨牀所有神經內科及相關需要的科室患者,大大降低了意外拔管率,患者佩戴舒適,家屬易於接受,護士工作省力省心,同時也適合偏癱患者有效維持腕部及手部功能位,真正做到了:患者受益、家屬受益、護士受益。

創新的腳步沒有停滯。在醫院和護理部的幫助和支持下,我們還立足於神經內科患者的需要,發明了用於協助患者做踝泵運動的“踝泵運動模擬機”,獲得了專利證書;發明了用於評估吞嚥困難的及吞嚥康復於一體的“哇田飲水實驗杯和咽部冰刺激組合器具”,也獲得了專利證書;還發明瞭“健教科普車”、神經內科偏癱患者“康復操”、“神經內科健康教育圖冊”等等,使患者在住院期間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迅速恢復健康。同時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我和我們的護士團隊下社區做關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爲”的宣講,努力提高廣大居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

作爲醫院醫護團隊裏的一份子,我發現,醫院處處都能看到發明創造的身影,在這樣的氛圍中工作學習,我感到充實而快樂,爲自己能在這樣的集體中實現個人價值而驕傲和自豪!我要感謝醫院對我的培養,感謝護理部爲我們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感謝科室的護理團隊的團結和支持,感謝兄弟科室的支撐互助。成績只屬於過去,我將更加努力工作和生活,爭取有更多的發明創造,使病人受益,使領導認可,更好地發揮好一名醫護工作者的作用,紮紮實實爲人民羣衆服務,爲建設富強美麗的邯鄲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