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世紀時代日本採購的西洋火槍價格昂貴,彈藥雖然統一供應,但子彈的口徑並沒有統一到具體的數字。其實子彈口徑的來源很複雜,歷史沿革能追溯到中世紀。

不論是在影視劇作品中,還是與槍械相關的刊文中,“口徑”都是一個高頻率出現的名詞。例如M16的口徑是5.56mm、沙漠之鷹手槍的口徑是0357,爲什麼子彈的口徑不取一個方便的整數呢?

歷史沿革

其實子彈口徑的來源很複雜,歷史沿革能追溯到中世紀。早在13世紀,元朝與宋朝的戰爭中就已經出現了滑膛槍。滑膛槍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槍管內先裝填火藥,再用一個細木棍疏通沉澱幾下,再從槍口方向放入子彈。這種滑膛槍彈、藥分離,威力很小,射程也很短,子彈規制基本沒有,甚至有裝填小圓石頭的歷史。

一直到15世紀,歐洲出現了膛線槍。膛線槍明顯更先進,它的原理是在槍管內製造凹凸不同的路徑,使子彈能在空氣中高速、旋轉前進,從而實現高精度、遠距離射擊。這種新式火槍對子彈的口徑提出了統一化的要求,從此風靡歐亞。16世紀時,日本將軍織田信長第一次採用2000名槍手同時射擊武田信玄騎兵的戰法,預示着騎兵時代的結束。

中世紀時代日本採購的西洋火槍價格昂貴,彈藥雖然統一供應,但子彈的口徑並沒有統一到具體的數字。如果同時向兩個國家進口火槍,那些彈藥都是不兼容的。這就非常尷尬了,戰事正酣時,槍手們都是急忙抓一把子彈,哪有一一辨認子彈口徑的功夫呢?

公尺之爭

這一問題到了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得到了解決。當時的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以蒸汽機爲基礎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工業“標準”,其中對膛線槍的口徑設計師0.3英寸、0.5英寸等幾種。

可是大英帝國也沒想到,法國出了個代表新興資本主義的戰神——拿破崙皇帝。拿破崙統治時期的法國大陸與大英帝國分庭抗禮,自己推出了“米”、“公尺”等概念。0.3英寸口徑的槍口一換算也就是0.76mm,如此一來,各種小數點後幾位的口徑便層出不窮。

口徑的紛爭反而爲軍隊帶來不少意外收穫,由於不同的口徑射擊精度不同,槍兵兵種隨之細分。膛線槍口徑還啓發了大型火炮的研製,爲了讓火炮射擊更加精準,火炮炮彈也有口徑規範,隨着炮膛的消耗,每一個炮彈的使用順序都有規定。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北洋水師曾經耗費重金經營大沽炮臺,有一個德國克虜伯進口大炮就因操作不規範導致炮彈堵住了炮臺,炮臺也隨之報廢。

但北洋水師卻沒有將其拆除,至今屹立港口,成了北洋大臣李鴻章口中“水師也,練兵也,都是紙紮的老虎,何曾真正得以放手……”的真實寫照。

近現代

經過“一戰”、“二戰”的考驗,槍支彈藥的製造技術飛躍式發展,彈道學理論更是突飛猛進。現代的兵工業製造廠會科學設計,根據槍支的用途方案選擇最佳的子彈口徑。

我國軍隊則博採衆長,從解放前的“萬國造”逐漸統一,按照槍械的具體分類制定子彈口徑的標準。比如進口的巴雷特狙擊步槍仍稱呼0.50bmg(勃朗寧系列子彈)與12.7mm口徑,而國產步槍的代表95式則普遍採用5.8mm槍族系列。

當每個國家制造的槍彈口徑都依據公尺標註時,小數點後幾位的問題也隨之習慣成自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