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13: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章卉 通訊員 高翔

防範風險與服務實體天平兩端如何平衡?浙大校友這麼答

2017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業要回歸本源,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目的,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今後3年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其中又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放在首位,並明確指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隨着資管新規等一系列新規的落地,金融業將迎來大變局,迴歸服務實體的“初心”。5月13日下午,由浙江大學校友總會主辦,杭州浙江大學校友會承辦,以“迴歸本源 服務實體”爲主題的2018浙大校友金融論壇上,“金融如何迴歸本源,服務實體”引發了與會嘉賓熱烈的討論。

浙江大學計算機系校友、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繼武發表題爲《強監管背景下的金融新格局》的主題演講時認爲,未來3年,在強監管的大背景下,金融業現有的格局將被徹底打破。隨着資管新規等一系列新規的落地,金融業將迎來“撥亂反正”,在這一過程中專業化的資產管理機構將成爲本輪金融格局大調整的最大受益者。專業創造價值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希望浙大校友都能抓住這波金融業格局大調整所帶來的機會。

談及投資,陳繼武認爲個人努力很重要,但看透趨勢、看透未來的格局更重要。他指出,目前中國正處於中高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爬坡階段,而二戰後只有九個國家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已出現了劉易斯拐點,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在這過程中機械化率和自動化率將大幅提升,這當中就蘊含着巨大的投資機會。與人均收入提升相伴的還有消費升級,這也會帶來旅遊及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的投資機會。

“我畢業以後一半的時間在做金融,一半的時間在做公務員。如果說浙大還有差距的地方,可能很大程度上都是我們這批學金融的、學經濟學的學生沒有好好幹造成的。”浙江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校友、國開金融母基金開元國創投資合夥人、國創中鼎(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海寧的開場白讓學弟學妹們覺得很親切。

防範風險與服務實體天平兩端如何平衡?浙大校友這麼答

其實,他要講的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和挑戰。施海寧認爲,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8800美元,且增長熱點逐漸由沿海城市向內陸城市轉移,現有的金融體系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富裕人羣的投資需求和青年人羣的消費需求,這就爲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很寬闊的賽道。

在行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機構也面臨着挑戰。最大的挑戰是現有的監管體系未能適應行業高速發展,尤其是分業分段式監管難以適應互聯網金融行業跨界混業經營、貫穿多層次市場體系的業務特徵,容易產生監管套利。他建議,監管層需正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不管你喜歡它也好,不喜歡它也好,這個行業一定會高速發展”。監管層應該對互聯網金融實現跨部門、跨級別的多層次聯合監管,傳統金融機構也應涉足到互聯網金融領域來,實現融合發展。

在圓桌討論環節,主持人國浩律師(杭州)事務所合夥人張軼男向來自銀行、信託、期貨、創投、實業及互聯網金融業的大咖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服務的實體企業,發生風險關注(風險加大),金融機構也不是活菩薩,必然會考慮到自己利益的問題。防範風險與服務實體,天平的兩端如何才能夠平衡呢?”

光大銀行杭州分行的黨委書記、行長章國華認爲,商業銀行本質上是經營貨幣、經營信用和經營風險的服務機構,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還應該有道德的歸屬感,需要在風險和收益當中獲取“小心翼翼”的平衡。此外,在現今銀行還應該用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來武裝自己,強化自身的防風險能力。

防範風險與服務實體天平兩端如何平衡?浙大校友這麼答

浙商創投聯合創始人、行政總裁華曄宇認爲,創投這一商業模式天生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的,其本質就是爲創新創業服務的,在“雙創”之上還應再加一創,即“創新創業創投”。之所以稱爲風險投資,是因爲其本質上是有風險的,從來沒有剛性兌付的制度設計,越早期的項目失敗率越高,這是必然規律。新入行者是否對風險及收益有清晰的心理預期,是評估是否爲合格投資人的重要標準。

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餘邦瑞指出,過往十年資產管理行業迅速膨脹,但也有很多問題。在剛性兌付的環境下,一家機構或一支團隊專業與否不好辨別,但接下來資管行業是靠本事喫飯的,這爲專業能力強、以投資者利益爲核心的機構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遠方光電董事長潘建根以兩組數據闡述自己的觀點: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實現營收33萬億,實現的利潤是1.7萬億,而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營收是6.34萬億,利潤達到1.65萬億。金融業上市公司以近五分之一的營收,實現了與幾乎與非金融業上市公司相同的利潤。工農中建交五大行2017年實現利潤近1萬億,是所有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同期利潤的2倍還多。他希望金融和實業要能產生良性互動,甚至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融業應該支持有耐心的產業資本。

防範風險與服務實體天平兩端如何平衡?浙大校友這麼答

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軍指出,目前金融業存在的資金價格高、層層嵌套和監管套利等問題,其本質原因還在於市場化改革的不徹底。他直言,金融業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其根本出路還在於市場化改革。只有理順了機制,才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作爲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代表,佐助控股總裁、牛板金創始人指出,要在防風險和服務實體間取得平衡,就要“去槓桿、保存量”。在去槓桿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分類管理和穿透監管,金融機構要各自迴歸本源,不搞層層嵌套,把存量降下來,並且能讓監管機構心中有數。網貸平臺如果如監管所願是單純的信息中介,實際上是零槓桿,平臺只需居間撮合,並以SaaS服務軟件等技術把控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