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租賃人的2018年:一個踩雷收入銳減一個忙轉型

在各個金融機構踩雷、降薪、裁員消息滿天飛的2018年,租賃也沒有例外。“踩雷”與“轉型”,同樣是2018年租賃人的兩大關鍵詞。

據Wind統計,2018年共有117只債券違約,違約總額達1152.01億元,而零壹財經數據顯示,這其中就有30家爆雷企業(9成爲上市公司)發生融資租賃逾期,超百家租賃公司牽涉其中。如天翔環境在2018年11月發佈債務逾期公告中,共有39筆逾期,包括安徽中安融資租賃、佰利聯融資租賃(廣州)、廣州融捷融資租賃等9家融資租賃公司涉及其中。

一些牽扯其中的租賃人,2018年收入銳減,比如李清;也有一些租賃人得益公司轉型,安然度過動盪的2018年,比如陳偉。

  踩雷後收入嚴重縮水

在2018年這些爆雷的企業中,華北地區租賃公司區域經理李清(化名)就不幸“踩了顆小雷”,他負責的一個政府平臺類項目在2018年下半年遭遇了逾期。

“其實這筆業務2018年二季度便出現了逾期苗頭,做政府信用的租賃圈子不大,圈內都是熟人,當時我們一感到勢頭不對,就和一些同行一起在6月份左右建了一個催收羣。”李清說,“500人的羣三天就滿了,中間還刪了好幾批。羣裏面時常會關注一些逾期項目,後續處置進展以及部分地區企業黑名單。”

據李清介紹,2018年下半年以來,租賃圈逾期項目開始增多,貴州、湖南、內蒙古等地被爆出逾期,自己也不幸踩雷。“爆出逾期後,租賃公司催收也不是件容易事,有些地方還相對客氣,來了接待食堂喫飯,有些地方則愛理不理。”李清說。

爲了催收欠款,李清去了當地五六回,合起來待了一個多月,目前事情總算有些進展,但並不盡如人意。“後來他們弄了一點錢,還了一部分,但之後又接着逾期了,我們這近期也有一筆款項要到期了,但那邊說還沒着落。”李清無奈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租賃債務不同於貸款和發債,它是一次借款多次到期,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獲得的合同顯示,1億元的租金,60個月的租賃期,還款要按季度支付,分20期,每次支付約600萬。有業內人士指出,租賃債務每季度還一次,不像信託貸款要過兩三年一次還款,如果當地經濟不是很好,借不到錢,很容易違約。“這使得如果政府債務中租賃佔比較大,還款壓力就會非常大。”該人士表示。

不過,好在隨着違約處置的經驗增多,雙方溝通效率也在提高。但是,由於各公司股東背景、項目資金來源不一樣,各家租賃公司能接受的談判條件並不一樣。有的公司是不還就起訴,多數公司是可以商量,調整節奏、續貸或展期。

一位租賃業內人士稱:“如果是自持項目,可以調整還款節奏,而如果資產對接了ABS,那就必須正常還款。有些公司爲了讓還款正常,會給當地續做一筆融資,而這無疑會加重當地的債務負擔。”

而從個人角度看,違約也給李清的收入帶來了實際影響。按他的話說是,收入嚴重縮水,大不如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如果有項目違約,李清所在公司每天會有萬分之幾的罰息。“我們一般是包乾制,你做的項目收益,刨去費用,到年底算總賬,然後逾期的罰息,從總賬裏邊扣除。你想每天萬分之幾的罰息誰受得了?有的同行一年白乾,有的還倒貼錢公司。”李清說。

多位租賃業內人士認爲,2018年的城投違約較爲密集主要原因在於政策。由於融資渠道受到規範,很多地方不是惡意違約,而是確實沒錢。

“說實話,政府融資即便逾期也不會成爲壞賬,慢慢協調就行,而企業融資,如果企業倒閉就是壞賬,一些租賃公司2018年也在尋找轉型方向,不過折騰了幾個月發現還是做政府融資靠點譜。預計2019年我還是會在政府融資方面找機會,可能會在區域上做一些調整。”李清表示。

  轉型之路

相比於李清的踩雷風波,天津某融資租賃公司風控負責人陳偉的2018年,則沒有那麼心驚膽戰。

據陳偉介紹,他們公司2018年主要就在做轉型,重點是從B端的大項目向C端的個人項目轉型,從城投、政府平臺向製造業轉型,從審覈看重主體向看中租賃物轉型。

“經過近一年的摸索,我們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就確立了把個人汽車融資租賃業務作爲轉型的主要方向,並和杭州地區的某大型互聯網汽車租賃平臺建立了合作,且預計2019年合作還將繼續升級。”

據陳偉介紹,他們公司以前雖然也有城投項目,但涉獵並不算太多,以前政府平臺類項目與企業設備租賃類項目的比重大約爲4:6,不過2018年開始發力個人汽車租賃項目後,政府類、企業類、汽車租賃類項目規模佔比變爲2:3:5,新增的投放以汽車租賃爲主,2018年城投類基本沒有新增投放。

“因爲合作汽車租賃平臺在杭州,我去年一年倒有半年在杭州,弄得我跑杭州都快跑吐了。”陳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以前好幾個億的城投、政府融資平臺項目一般3個月左右就搞定了,但去年汽車融資租賃這個不到一個億的項目,則前前後後忙活了大半年,連合同都改了20多個版本。”

陳偉表示,從員工角度而言,做城投類項目和做企業、個人類項目最大的不同,一是業務從靠關係轉爲靠專業能力,項目更加繁瑣但也更加專業;二是風控的重點,從看主體、股東背景變爲看重租賃物,並開始和汽車租賃平臺公司合作,通過大數據等手段進行風控;三是面對可能出現的逾期,不僅是催收,還要提前考慮到如何處置租賃物。

“我並不認爲政府類項目的風險就比企業、個人低,即使仍有政府隱性背書,但逾期的罰息就能罰死你,且目前隨着租賃物流通、處置難度的縮小,融資租賃公司更應該充分發揮融物優勢,汽車、高端設備等可以處置的租賃物風險還是比較小的。”陳偉說,“城投基建類項目逾期了,你也就只能去催收,去等着,難道還能把用你借的錢修的路挖了、線剪了、樓拆了嗎?”

另一位華東地區租賃人士看法則不同,認爲在現階段經濟環境下,政信屬於最穩的業務之一。“現在監管要求穿透底層資產,這類項目投放時,銀行不像以前做得很奔放,會看項目是不是跟地方平臺有關聯,如果有,銀行可能會主動切斷資金。現在的應對方法就是做一些旅遊、水務等有經營性現金流的項目。”上述華東地區租賃人士稱。

而陳偉所在公司則堅定看好汽車租賃業務,2019年大力支持汽車租賃業務已是板上釘釘。據陳偉介紹,他們公司計劃到2019年,汽車租賃新增投放佔比要達到50%,這也意味着目前的合作還將進一步擴大。此外,2019年他們還將繼續發力對實體企業的設備租賃,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先進製造設備,單價高、風險低,也是租賃業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體現。

而在這一年的轉型過程中,陳偉認爲最大的困難不是員工們“共克時艱”,而是說服股東。“過去大家都在做城投項目,修路修橋,領導、股東大多心知肚明項目怎麼做,怎麼盈利,但2018年管理團隊討論決定做個人汽車租賃項目後,也有部分領導、股東不理解,覺得看不懂。”陳偉表示,“爲了說服股東,我們製作了詳細的報表和示意圖,而在其中一位股東仍然表示不理解後,我們業務團隊還專門去給他開了個會,講了四個多小時,把這個汽車租賃的模式、合作方、盈利方式、預期利潤等情況進行了說明和彙報。”

至於收入方面,陳偉則表示2018年沒有出現逾期業務,收入方面並沒有影響,不過活兒的確多了不少。“我們租賃公司算是國企背景,因此收入上一直很平穩,很多時候也是幹多幹少一個樣。其實,我倒還挺希望收入分配上轉型一下的。”陳偉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