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是茶叶的先天优势,而【工艺】就是后天的努力了。

一位制茶技艺高超的师傅能看到茶叶的弱点,将茶叶的先天优势发挥到极致喔。

武夷岩茶的制作大致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干、毛火、中火、足火。

十三夷就这么笼统地叙述,你可能会有些蒙逼,没关系,现在十三夷将这几道工序的秘密细细说给你听。

这里大家要先记两个名词解释,是制武夷岩茶的专用术语,帮助大家理解下面的制茶工序,第一次读不懂没关系,一边读制茶工序一边翻回来看,会容易理解一些。

1.还阳

使原来晒青叶的萎软状态消失,转现硬挺状态,叶片呈新鲜鲜叶的状态。(打个比方,就是病怏怏的人突然又活蹦乱跳起来)

2.走水

水份和可溶性物质的输送(把水份和可溶性物质由梗到叶脉送至叶缘,打个比方,就像送货一样,把各个地方的货物由大卡车送到核心的工厂)

萎凋

方法有晒青(把鲜叶放在阳光下晒)和加温萎凋(通常雨天才会用,就是提高室内的温度)。萎凋,顾名思义就是让茶叶丧失水份,空出空间,为“走水”准备条件(就是把路上的车都清理干净,避免交通堵塞)。

做青

这是武夷岩茶的最关键工序没有之一。没错,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一个人拿着个大圆竹筛,上面放着些茶叶,上下摆动,摇啊摇的。

1.

是为了通过震动实现“走水”(想想一下有个人在推车,车就会跑得更快)。

2.

是为了形成“三红七绿”的品质,武夷岩茶为什么又有红茶的浓郁又有绿茶的鲜爽呢?秘密就在这里,红茶是全发酵的茶所以浓郁,绿茶是不发酵的茶保存了最多茶的本质所以鲜爽,而岩茶取其中道——“半发酵”。“三红”就是发酵的程度,一片叶发酵十分之三。做青叶在竹筛中跳动的时候,叶子和叶子之间互相摩擦,“互相伤害”,形成了十分之三的发酵程度,当然还得制茶的师傅控制得当,是个技术活嘞。

3.

这时候的香气会由青草香转化为花香。

第三、四道:炒青与揉捻

“炒青”也叫“杀青”,就是把叶子放在炒青锅里炒,和炒菜不同,不用锅铲而是用手!用手炒!这是为了使茶叶避免“水闷味”,炒青的主要目的是快速中止青叶的发酵,避免青叶中的内含物过多流失,同时青叶温度提高,便于揉捻。

炒青叶起锅后趁热立即进行揉捻,武夷岩茶是用搓揉的方式,所以最后大家看到的干茶外观是条索状的。

什么?是怎么揉的?好吧,就是把叶子放在十字形棱骨的竹揉筛内,像打太极一样,揉过来揉过去,功夫深得很。(偷笑)

烘干、毛火

即高温快速烘焙,将茶的残留水分快速烘干,提高滋味甘醇度,发展香气加深汤色。

中火、足火

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工序,通过多次反复的低温慢焙,使岩茶香味慢慢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烘焙次数、程度的不同形成中火茶、足火茶。

别看上面说起来简单,整个工序下来需要耗费许多时日与人工的。

快来、快来呀!好茶出焙喽,喝茶啦!

可是好茶也需要正确的泡法才会泡出它的真实

敬请期待下一期:如何获得一杯好茶之【冲泡】

唠叨时间

大家有没发现工序流程里只提到了“走水”,“还阳”哪去了?什么!没发现!只能说明你没认真看哦!

其实呢,“还阳”是茶叶在“做青”工序中的一种变化现象,并不属于工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