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寶魚藥殘事件”過後,大菱鮃的價格開始進入了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零售價格一般在18-30元/斤之間,養殖成本在15-20元/斤之間。大菱鮃,對養殖和科研環節的人都這麼稱呼,而在消費端,人們大多稱之爲“多寶魚”。

1992年黃海水產研究所的雷霽霖院士將大菱鮃引進中國,開啓了大菱鮃波瀾壯闊的發展史。27年對生產週期較長的水產行業來說,不算太長,但大菱鮃在這27年裏卻經歷了教科書級的“一波三折”,是每一個農業人都值得品味的經典案例。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大菱鮃之父”——雷霽霖院士(右一)

大菱鮃,對養殖和科研環節的人都這麼稱呼,而在消費端,人們大多稱之爲“多寶魚”。其原產於大西洋東北沿岸,屬於鰈形目鮃科,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比目魚”的一種。所有的“比目魚”中,兩眼不是對稱的分佈在嘴的兩側,它們喜歡棲息在水的底部,進化出了身體扁平,兩眼在身體的上側,嘴巴緊貼地面的奇特形態。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大菱鮃從引進到攻克繁育技術,再到大規模商業化養殖僅僅用了七八年的時間。1999年開始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上市的時候,大菱鮃最高的價格曾達到過400元/斤。

奇高的價格,必然會引起養殖戶們的“一哄而上”,於是形成了以山東萊州爲中心,以沿海線爲軸線的養殖帶,短短的6年時間大菱鮃的養殖區域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沿海省份。到2005年的時候我國大菱鮃的產量已經達到了5萬噸,佔世界大菱鮃養殖量的87.5%。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2003 — 2015 年中國大菱鮃產量佔世界總產量和養殖產量的比重

由於大菱鮃是底棲魚類,對水質要求特別高,我國引進大菱鮃後基本上是按照“溫室大棚+深井海水+封閉式循環水”的工廠化養殖模式推廣的,養殖成本較高。在2001年-2003年大菱鮃的價格都在100元/斤以上,而養殖成本在20-30元/斤,面對高利潤的市場行情,大菱鮃的養殖熱情一直不減。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2001-2010大菱鮃價格走勢圖

第一盆冷水

大菱鮃遭遇的第一盆冷水是在2006年11月17日,這一天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外宣佈,在採集的30件冰鮮或鮮活多寶魚樣品,全部被檢出了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及其他禁用漁藥殘留,併發出“消費預警”,提醒市民慎食多寶魚。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這就是著名的“多寶魚藥殘事件”。

在接下來的20多天裏,全國各地停售開始多寶魚,多寶魚價格跌至冰點。大菱鮃養殖戶們也開始了漫長的爲大菱鮃“正名”之路。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多寶魚藥殘事件”過後,大菱鮃的價格開始進入了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零售價格一般在18-30元/斤之間,養殖成本在15-20元/斤之間。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利潤雖然少了,但養殖戶在規範養殖上有了大大的改善,大菱鮃產業開始進入了九年左右的冷靜平穩發展期。

第二盆冷水

當“多寶魚藥殘事件”幾乎在人們腦海中消失的時候,又有“消息”給人們提醒了一下。2015年7月14日一篇名爲《濟南查出十餘噸“嗑藥”致癌多寶魚》的報道再次把大菱鮃釘在了“食品安全”這個十字架上。

雖然後來證明該消息是謠言,並且當地政府出來幫忙闢謠,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消費者們,對大菱鮃再次提高了警惕。

2006年的“多寶魚藥殘事件”過後,人們雖然在養殖規範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並且忌憚於“食品安全”這條紅線,但似乎還是擺脫不了過去的“污點”。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大菱鮃養殖車間

除了重視食品安全外,如何改善大菱鮃在大衆心智中的形象,如何擺脫大菱鮃在輿情中的被動地位,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

啓示錄

1、大菱鮃的兩次事件告訴我們:食品安全無小事。

一旦某種商品的食品安全污點印入到人們的心智中,隨時都可能會再次冒出來。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食品安全焦慮”的時代,消費者在對商品的各個環節不瞭解的情況下,極易被不實言論所誤導。

水產業在發展中一定要有行業自律,珍惜自己的羽毛,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不能被短期的利潤衝昏了頭腦。

2、與其事後“自證清白”,不如平時就曝光在太陽下面。

2015年的“多寶魚事件”,說明大菱鮃在輿情傳播上一直處於被動地位,僅僅“埋頭苦幹”是遠遠不夠的。

現在自媒體渠道特別多,不能光留給“造謠者”們使用,我們行業人也要有意識地將行業裏的知識科普給大衆。比如直播大菱鮃的養殖流程,讓消費者熟悉大菱鮃的生存環境、日常管理等等。通過提高消費者認知度,來抵禦各種負面言論。

3、營銷策略

大菱鮃的價格已經“平民化”了,但消費渠道還侷限於一些大中城市的酒店、高檔餐廳等,離大衆消費還有一定的距離。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大菱鮃的消費場景單一、菜品口感單一,除了外形奇特外,還沒有挖掘出太多的社交要素。

小龍蝦也是外來物種,在價格上跟大菱鮃相仿。同時,關於小龍蝦的“負面輿情”每年都會出現,頻率之高遠超過大菱鮃,但依然阻擋不了小龍蝦成爲“現象級網紅”,所以在營銷策略方面,大菱鮃產業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大菱鮃啓示錄:除了食品安全,還有哪些軟肋?

反思:爲什麼不是大菱鮃?

大鄉在6月2日的文章《小龍蝦極簡史:水產“外來戶”的走紅之路》中,就提到了小龍蝦在口感升級、儀式感營造方面的內容,並總結了一個“小龍蝦爆款公式”:

小龍蝦爆款=儀式感*(口感+供應鏈)

並強調了儀式感是“人們分享共同的期許或情感體驗。”,是驅動消費者互動和傳播的關鍵要素,忽視儀式感的營造,容易使產品趨於“平庸化”。

總之,大菱鮃要想走進大衆視野,需要大菱鮃全產業鏈的人協同合作。

養殖端要規範養殖;行業協會要領頭整合營銷資源;學術領域除了做好科研外,還要做好行業知識科普,提高大衆認知度;餐飲行業要進行口感升級,挖掘口碑的傳播潛力。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相關文章